读书写作颐养身心

时间:2022-06-19 01:05:14

读书写作颐养身心

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其作用孰大孰小,不可一概而论。也有一些专家学者通过读书和写作来养生,直至耄耋之年,身心仍很健康。

今年85岁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除了在科学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和至今仍然活跃于学术界之外,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不少独到而又精辟的见解。杨振宁认为,博览群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能颐养身心,非常有利于健康。他曾引用西汉学者刘向的话说:“书犹药也。”意即书籍能起医药的作用。这是因为书是重要的精神食粮,让人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充实,因而能“滋补”身心。书的作用非一般保健品可比,更不是一般保健品所能代替的。烦闷之时阅读,书是安慰剂,让人处变不惊,淡泊相待,泰然处之,可以宁静致远。书又是心灵的净化器。潜心读书能达到超然物外和不断升华的境界。许多疾病与不良的情绪及嗜好有关,而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心理疗法,通过阅读学习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读万卷书就等于与许多高尚而博学的人互相对话,不但使人精神振奋,道德情操亦能得到陶冶,而且在起居作息乃至饮食等各个方面还能得到有益的借鉴,因而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东方学学者、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季羡林先生,今年96岁,虽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治疗,却仍然奋力笔耕不辍。他每天要写作4个小时,即上、下午各写作两个小时。他最喜欢吟诵清代学者顾炎武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并且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他很谦逊地说:“我哪敢自比为苍龙?比作老树,也许还是可以的。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再行一点雨,再着一点花的。”李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尽管他学术成果累累,早已著述等身,却在住院治病期间又撰写了《病榻杂记》一书。他在书中郑重地向世人宣告,恳请辞去“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三顶桂冠。有人感到疑惑不解,季老则淡然地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学者。足够了。”季老不慕浮名,也从来不把自己视为天才,他说自己只是一个资质平平、中不溜的人。他曾对人说:“如果一定要说优点,我只讲勤奋。”。诚然,季老固然天赋很高,但最为突出的则是勤奋,可谓老而弥勤。其所以至今仍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这与他长期勤奋研读与写作也是分不开的。季老写作有个特点,即在写作之前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包括吃饭、输氧、打吊针等)先静悄悄地进行构思,这叫“打腹稿”,一旦动笔写作则文思泉涌,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基本上不必做多少修改。

季老很喜欢阅读书报。他订阅了10多种报纸,还有多个院校的校刊学报之类。由于眼睛做过手术,不能直接阅读,便由秘书或护士读给他听。他的听力很好,又听得很细心,对报刊文章的主要内容均有清楚的了解。有时,他发现有漏读的内容,非叫秘书或护士给他补读不可。季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笔耕到老。正是这种潜心治学和勤奋写作的精神,促使他身心俱健而能延年益寿。

上一篇:关注生命和谐 下一篇: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