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阅读教学底线达成高效教学目标

时间:2022-06-19 09:38:22

守住阅读教学底线达成高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说什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怎么说”,更要引导学生明白“怎么写”。倘若从“说什么”的角度切入教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可以归入生物、历史、思品等学科,但是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说”的,并懂得“怎么写”,则既守住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底线,又可以使其有别于上述诸多学科的教学,更可以达成高效语文阅读教学之目标。

一、说什么:说出“这一篇”文章的个性

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学为例。第二课时时,不少教师往往采用下列教学流程指导学生研读与赏析课文: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紫藤萝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揣摩蕴含于其中的作者情感。最后与学生一道归纳出这篇课文借景言情的艺术特点。如此,只注重了课文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这篇课文也就因此失去了个性化的魅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止于表层。而我校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的做法却因为匠心独具而非常成功地引导学生解读了《紫藤萝瀑布》“这一篇”课文的个性:

上课伊始,这位教师便运用多媒体设施展示下列思考题供学生思考与讨论:1.自然界的花儿由衰到盛并不罕见,作者为何只对紫藤萝花儿情有独钟?2.面对状如紫色瀑布的紫藤萝花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独特认知与情感? 3.请从修辞的角度举例说明作者用怎样个性化的语言抒发自己对紫藤萝花儿的独特情感? 4比较阅读冰心的《谈生命》,说说二者的异同。学生通过充分思考与讨论后,举手发言道:

学生1: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危在旦夕,作者在异常悲痛之时徘徊于庭院。抬头看见庭院中一树盛开的状如瀑布的紫藤萝花儿,睹物释怀,由紫藤萝花儿的由衰到盛而转悲为喜,继而体味与感悟到人生的美好与生命的永恒。

学生2:作者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学生3:作者把紫藤萝花儿比作“瀑布”、“水花”、“帆”、“船舱”等,描绘出了紫藤萝花儿的繁茂景象;用“笑”、“”、“嚷嚷”、“航行”等赋予紫藤萝花儿人的性格。

学生4:《紫藤萝瀑布》与《谈生命》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是富含哲理的抒情散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学生5:《紫藤萝瀑布》与《谈生命》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前者既是一幅精致的花鸟画,更是一首深沉的生命之歌;后者用生动与通俗的语言阐述生命的本质及规律特征,说理透彻。

二、怎么说:探讨作者行文的思路与技巧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且是学生写作的典范佳作。教学时,我们必须在指导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说”的。也即引导学生准确分析行文思路与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这样抑或那样布局谋篇的目的与作用,指导学生学会有条不紊、结构完整地去写作,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以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读三遍标题,再读一遍课文。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供学生思考:1.这篇课文的标题与课文有什么联系?2.文章前半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围绕那个中心句写了哪几件事?3.找出文章的过渡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课文的前后两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当学生对上述问题思考、讨论成熟后,我与学生一道归纳:1.课文的标题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幼年与童年时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个不同时空中的生活片段。2.课文紧扣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组织材料,文章的前半部分紧扣关键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组织材料。3.课文在转换时空时,运用过渡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将上下两个部分有机衔接起来。然后,将话题引入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以此引导学生明白:在写作写人记事的文章时,也要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既要巧拟标题,让阅卷者一见标题就怦然心动,把玩不已;又要巧妙地布局谋篇,上下行文之间必须运用过渡句或者过渡段等加以巧妙衔接;此外,还要紧扣文题或者文章的关键词句等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以此凸显文章的中心。

三、怎么写: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叶圣陶先生说:“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 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向善读善写方面努力》)然而,很多教师均是教学完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之后,才安排一次作文训练。永远无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当然无法达成“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之目的,不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故此,教学曹雪芹的《香菱学诗》(《红楼梦》节选)时,我只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既要求学生在课前自查资料,了解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背景、过程,以及《红楼梦》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等,也在新课导入时,介绍《香菱学诗》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的命运等,还与学生一道探讨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描写方法等。然而,在我的教学目标中,以上均是写作的铺垫,因为我据此设计了4道写作训练题:

1.香菱为何对写诗投入那么高的热情?香菱写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上述二问,请分别列举三条以上的理由。

2.假如你就是《香菱学诗》中的香菱,请把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用6天的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3.请以《我最喜欢的XXX》为题,在这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如此,将课文作为一个完整听说读写训练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训练落实到写作训练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读写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既要有清晰明朗的教学目标,又要有紧密衔接的教学环节,更要有完整有序的听、说、读、写训练等教学步骤。如此,上下课时之间才能构成关系密切的整体,学生才能在每一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系统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以此构建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临沂第十四中学)

上一篇:电影《飞越疯人院》的女性形象分析 下一篇:实现“四变”,提高初中生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