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培智教育的创新

时间:2022-06-19 07:19:14

再谈培智教育的创新

从教多年,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积累了一点点粗浅的感觉,今日提笔将感受到的和心里想的写出来,供大学参考。

培智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呼唤创新。因而培养弱智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发掘其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培智教育的关键。

1.增强创新意识和更新观念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是在正常学生的范围中进行的,弱智学生是一个智力、能力、情感都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的群体。他们缺乏创新必备的智力水平和钻研精神。对脑功能受损的弱智学生,补偿缺陷矫正行为都来不及,还能进行什么创新教育。创新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人人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只不过人的创造欲、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存在个体差异。人的创造欲能够被后天教育所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够被后天教育所训练,创造力能够通过后天教育而得以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不会过低的估计他们的潜能,甚至否定弱智学生的潜能。

由此可见,更新观念至关重要。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我们要向社会各界宣传创新教育意义、途径。改变那各旧观念——让孩子进校识几个字,做几道题,或者纯粹让教师帮忙做保姆,减轻孩子给家长带来的麻烦。让其能够配合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创新能力”,为培养和提高弱智儿童综合素质打好基础,有些弱智儿童在某些方面也有特殊的潜力和才能,甚至达到惊人的程度。我们班的张帅同学就是一名有特长的"天才低能儿"。他的机械记忆不亚于电脑,一年中的每月、每日是星期几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无论你怎么提问,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班级的同学们都称他是活日历。从这一点可以证明,弱智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有些弱智獐有较强的心算能力,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唱歌、表演、指挥等等。英国有个叫查德瓦洛的弱智儿,医生诊断他为先天,建议将其送到背着机构以了其终生。但女教师莱特曼发现他对蜡笔画感兴趣,于是加以精心指导和帮助。当他在三十二岁时,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蜡笔画家。他的画在欧美参展百余次,售出千余幅。人们称他的画有“工匠之精巧,诗人之想象”。从上述事例说明,只要教师不满足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不用旧经验对待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创新意识,更新观念,及早发现学生的潜能和某种特长,进行创新教育是有成效的。

2.发掘创新渚,因材施教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各个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对他们提供特殊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尤其是弱智学生,由于病因及发生的时间各异,所以各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拿兴奋型和抑制型特点的学生来说,兴奋型弱智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激动和兴奋,动力无节制。抑制型弱智学生是兴奋过程障碍突出,抑制过程压倒了兴奋过程,精神萎靡,消极被动,对于前者我们必须因势利导,让兴奋型弱智学生在动中学习。教师通过多提问,多指名回答的方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可以让他们做找朋友、猜字谜、到黑板上做填空练习等。在教动词时,如坐、立、走,可以让他们表演一番。对于后者,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来刺激抑制型学生的脑神经,让他们兴奋起来。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音乐、游戏来调节抑制型弱智学生的疲劳。教师与这两种类型的弱智学生进行活动时,对兴奋型学生则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简短明了国。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要马上加上肯定鼓励。布置学生的作业要各不相同,内容要有深、浅、多、少之分,要分层教学,分层练习。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不要轻易给他们划一个“X”号,因为错号和对号只差那么一点点,也许就因为这一点点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程度上多表扬,少批评。或者把他们找来,让他们自己找出差错。教师要耐心辅导,当学生有所理解后,可以擦去重做,使他们的每项作业都能得到满意的成绩。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也是因为而异。把考试视为学生检阅自己成绩的一个机会。对于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考试内容少而浅。语文试卷上的项目采取读一项做一项的办法,甚至于有些适当的提示。经过学习,程度高一点的弱智生能查字典,写日记。每篇日记的内容都很有味道。程度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般作业。总之使所有的弱智学生都在情趣盎然中学习了知识,巩固了知识,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能让精神不振的学生振作起来;能让过度兴奋的弱智生归于平静;能让茫然无头绪的弱智生给以启迪;能让没有信心的弱智生唤起自信;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明白发生的错误;能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处于主体地位。感觉和谐的氛围,发现新的惊喜,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3.优化创新环境,改革模式

现在我国培智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分割式的学科教学模式。各种类型的弱智生都使用一种类型的课本。每周都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七门课程上课,这些教材针对轻度智障生特点编写的。现阶段培智学校的学生智残程度都明显较重,在教师几年的努力下,他们的文化知识提高的不快,几乎在一个基础上打循环。大量的课堂时间无意义,数学仍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语文也识不了多少字,适应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单一的模式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教师教起来困难很大。因为他们的综合能力较差,思维能力多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并且注意力极为不稳定,如果只教给一些分散、条块的知识,他们很难获得对事物的完整概念,更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因而应改变教学模式优化创新环境。采取一定功能性的教学手段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设置一种学科课程,职业基础技能课程。如:“低年级生活自理,中年级劳技,高年级职教”等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总体课程形式,三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让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学得扎实。学科的构成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为经纬。学科课程生活化。加强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这种学科课既不是知识碎片的集合,又不同于普小的文化教育,而是适应弱智学生身心特点,以及社会生活需要的一种知识体系的反映。

本人曾做过一次小小的实验,指导轻、中度学生种小辣椒,种时我用简洁的语言给他们讲解,并进行示范。“挖坑、撒种、填土、浇水、间苗”等一系列的过程。再让学生亲手操作。并且每天都观察,把观察到的变化的结果让同学们记下来,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写观察日记。到了成熟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收获和快乐。虽然收的辣椒不是很多,但是同学们看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高兴地不得了。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他们纷纷写出了吃辣椒的日记,写出了真正的感受。从这次实验,树立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从而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心理障碍。真正体验了“数回劳动实践,胜读数年书”的感觉。

以上是本人粗浅的实践,并不成熟,笔者仅想说明把科学知识与系统的技能加以实践。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扎实训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使弱智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总之,我们一定要重视弱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面向社会,坚持课堂--训练--实践三结合。一以贯之进行自理、劳动、职业教育。我想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要优化育人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空前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创造学〉

[2] 〈英国女老师莱布曼的发现〉

[3] 〈特殊教育学心理学〉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试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