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革命斗争史略

时间:2022-06-19 06:24:23

1925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张维来梅,与第二次东征留梅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洪剑雄一起在梅县建立党组织。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粤东地委和粤东支队在梅县周围邻县边界先后建立了5个边县委和武装队伍。经过3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十字”扫荡等。1949年5月22日,梅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从20世纪初开始,无数梅县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垒筑起不朽的丰碑。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梅县就有一批海内外志士仁人,积极参加中国同盟会,出钱出力,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1905年,谢逸桥、谢良、牧昆仲等人在日本东京协助孙中山筹建同盟会,并首批加入了同盟会,后受派遣回国,进行革命宣传。l911年,不少梅县华侨回国参加了“三·二九”广州起义,在梅县的革命党人也组织了30多人的敢死队参加了战斗。

大革命时期

1925年3月和l0月,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来梅,传播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当时,还曾兼任梅县县长。l0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张维来梅,与第二次东征留梅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洪剑雄一起在梅县建立党组织。同年冬,在梅城南门八角亭吸收了陈劲军、李仁华、肖向荣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梅县公署洪剑雄住处建立了中共梅县支部,张维任书记。从此,梅县人民在共产党直接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

1927年,梅县升格为部委、直属广东区委领导,下辖嘉应五属和江西寻邬、福建、武平等地,书记刘标粦。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后,党领导梅县人民举行了“五·一二”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获得成功,成立了梅县人民政府,威震了整个闽粤赣边。人民政府虽仅存7天,但在闽粤赣边地方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我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9月底,率领的起义军到达大埔三河坝。在起义军的帮助下,李啸、王之伦等在松东三井首先建立了工农武装——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八团。同年l0月,从广州回梅的共产党员胡一声、郑天保率领梅南农民武装20多人上九龙嶂,与丰顺县黎凤翔领导的农民军会合,在九里岌成立了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创建了以九龙嶂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反动军队对工农武装进行多次疯狂“围剿”,白色恐怖笼罩全县,革命暂时受到挫折。同年5月,梅、兴、丰、华、埔五县的工农武装退却到九龙嶂,成立了以古大存为首的“五县暴动委员会”。6月,举行了震撼东江的畲坑暴动,击溃在各地的革命同志纷纷集结九龙嶂。撤离到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亦派人到九龙嶂取得联系。从此,各地的武装斗争又逐步开展起来。

1929年6月上旬,红四军前委派政治部主任来东江特委,商议红军进东江事宜。根据省委的指示,在梅南水美星拱楼成立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古大存任总指挥。并在梅南水美星拱楼举办红军干部学校,在梅南顺里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在九龙嶂下万和山建立了后方医院,并在梅南建立了交通站,为红四军的到来作好了各种准备。

1929年10月下旬,、率领红四军挺进东江来梅,在松源首战告捷,进而攻占梅城,旋即成立了东江革命委员会,并了《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后因重兵追来,红四军撤向九龙嶂。31日,红四军反攻梅城,在金山顶、凌风西路等处激战,牺牲将士293名,于31日下午撤出梅县,经平远退回寻邬。

红四军来梅,大大推动了东江和梅县革命形势的发展。1929年11月,梅县革命委员会在梅南顺里成立,主席熊光。县属各区也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l930年春,梅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梅南顺里召开,成立梅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光。在此前后,全县建立了梅南、梅西、松江、梅北、西阳、畲坑等6个区苏维埃政府和37个乡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士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l930年5月至l932年2月底,工农武装与敌人作战100多次。敌人对苏区采取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牺牲县委书记3名,全县被杀害基层干部213人,革命群众数千余众,抢去粮食3570多石,烧毁房屋4100多间,不少村庄尸横遍地,人烟绝迹,惨不忍睹。黄炎牺牲后,黎军、叶明章接任后,坚持斗争,分散到梅西、石坑、梅北、石扇、畲坑等地,武装一直坚持斗争到红军长征后。同时福建省委县为加强对梅县苏区斗争的领导,于1931年秋派武平县象洞区委宣传部长陈仲平到梅县东部松源地区开展工作,在1932年建立了隶属于武平县委直辖的党组织,直至红军长征后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仍坚持独立活动。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救亡团体像雨后春笋一样诞生出来。1936年6月初,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具有光荣传统的梅县人民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危亡时刻,高举爱国抗日的红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l936年下半年,一直潜伏在松口的中共地下党员陈仲平、陈慰慈、林玉明、王勉等在“全救会”领袖沈钧儒的来信指导下,于12月12日在梅县松口元魁塔秘密成立了松口抗日救国会,随后在雁洋成立了梅县抗日救国会,主席陈晓凡。l937年3月,在雁洋成立了中华抗日义勇军梅县大队,大队长李显云。

1937年1月,越南革命者、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党员李碧山从潮汕来到松口,恢复和发展了梅县党组织,并于同年3月成立了中共梅县临时工委,恢复和发展了梅县党组织,4月成立梅县工委,l2月成立梅县中心县委。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执委会在梅县松源召开,选举了、伍洪祥、方方、苏惠、边章伍、谢石南、王维等7人为“七大”代表。从此,梅县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期间,梅县约有1万多名爱国青年参军参战,奔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梅县在海外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抗战,许多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奔赴延安抗大和参加各地的抗日游击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不断制造摩擦,连续发动高潮,在国统区打击破坏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捕杀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1939年12月,党组织实行“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

1940年5月20日,梅县学抗会为抗议县党部解散学抗会的决定,在梅城召开临时代表会议,会后代表们到县党部请愿。从下午4时至晚上l0时许,200多名学生坚持要求当局收回成命,当局竟施诡计诱捕了学生谈判代表李鸣铮、刘时敏、黄新元、何孟琳、姚秋实、潘佛章、李国超等7人(其中有6名是中共党员),并开枪威胁,驱散请愿队伍。被捕学生坚贞不屈,据理力争,后在中共梅县中心县委的营救和社会舆论的声援下,于6月中旬获释,这就是史称的梅县“七君子事件”。

1942年6月发生“南委事件”后,梅县党组织停止活动,党员以各自职业掩护,实行勤学、勤业、勤交友的“三勤”方针。1944年冬,梅县又开始恢复党组织活动。中共南委联络员李碧山派陈明来梅,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于1945年5月在梅城成立了白区党组织——中共梅县县工委,继续恢复发展党的组织,逐步建立农村据点,开展武装斗争。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于l946年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同年7月,闽粤两省当局,在梅县成立了“闽粤边清剿委员会”,调动大批兵力,集中向梅蕉杭武边游击队“进剿”。1948年2月又在松口成立了“闽粤边剿匪总指挥部”,涂思宗任总指挥,划出闽粤边10个县为“清剿区”,调集正规军和地方武装近万人,对闽粤边游击区开展所谓“十字”扫荡,叫嚣“要在三个月内消灭边区”。

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确定以粤东为重点,先粤东后闽西南开展游击战争,中共粤东地委和粤东支队在梅县周围邻里边界先后建立了5个边县委和武装队伍:梅埔丰边县委和独一、独二大队;梅兴丰华边县委和独三大队;梅兴平蕉边县委和独四大队;埔永梅边县委和独六大队;梅蕉杭武边县委和独七大队;在附城建立了城东中心区委和独十大队。边县各区建立了区委和武工队。在边区党委、地委和各边县委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游击根据地,开展声势浩大的游击战争。1947年10月从大麻出击、三乡歼敌开始,经历了攻打丙村、宝坑战斗、畲坑歼敌等大小数百次战斗。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十字”扫荡,大量摧毁了区乡反动政权,促成了粤保十二团和梅县县政府于1949年5月17日举行起义。22日,边纵一支队二团、独三大队部分队伍和有关人员进城接管,同时建立了梅县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7月,胡琏兵团残部,在我南下大军追逼下,窜扰梅县l个多月。梅县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击胡琏残部窜扰的斗争,不断打击敌人,并于9月底畲坑歼敌最后一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上一篇:封开老促会:为老区人民办实事 下一篇:阳江一群老人的生活难题谁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