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19 04:19:12

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32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组与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氨含量。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患者清醒率87.12%,效果良好。结论:乳果糖联合甲硝唑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摘 要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32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组与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氨含量。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患者清醒率87.12%,效果良好。结论:乳果糖联合甲硝唑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甲硝唑维生素B6 乳果糖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甲硝唑维生素B6 乳果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3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一种肝脑综合征。本病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有:氨中毒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假性神经递质/氨基酸失衡学说,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应用乳果糖及甲硝唑维生素B6联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一种肝脑综合征。本病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有:氨中毒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假性神经递质/氨基酸失衡学说,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应用乳果糖及甲硝唑维生素B6联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3±10.17岁,肝硬化病史5~15年,有肝炎病史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肝性脑病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5例。

本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3±10.17岁,肝硬化病史5~15年,有肝炎病史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肝性脑病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5例。

肝性脑病诊断符合[1]:①严重肝病伴广泛门体分流。②HE的临床表现。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扑击样震颤甚至昏睡、昏迷。③血氨升高或明显肝功能损害。④脑电图或诱发电位异常变化。⑤有引起HE的诱因。排除心、脑、肾疾病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

肝性脑病诊断符合[1]:①严重肝病伴广泛门体分流。②HE的临床表现。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扑击样震颤甚至昏睡、昏迷。③血氨升高或明显肝功能损害。④脑电图或诱发电位异常变化。⑤有引起HE的诱因。排除心、脑、肾疾病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

治疗方法:去除诱因并限制饮食中蛋白含量,静滴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保肝、白蛋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予甲硝唑0.2g,4次/日口服,另予乳果糖溶液30~60ml/日,3次/日口服,以保证2~3次/日成形黄软便为准调整用量。

治疗方法:去除诱因并限制饮食中蛋白含量,静滴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保肝、白蛋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予甲硝唑0.2g,4次/日口服,另予乳果糖溶液30~60ml/日,3次/日口服,以保证2~3次/日成形黄软便为准调整用量。

疗效判断标准:通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对肝性脑病疗效。①有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②无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无改善或加重。

疗效判断标准:通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对肝性脑病疗效。①有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②无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无改善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结 果

血氨:治疗前血氨128.36±262.5 2μmol/L,治疗后血氨67.81±9.80μmol/L,两者比较治疗后血氨比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氨:治疗前血氨128.36±262.5 2μmol/L,治疗后血氨67.81±9.80μmol/L,两者比较治疗后血氨比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疗效: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治疗后,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87.2%。

临床疗效: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治疗后,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87.2%。

讨 论

讨 论

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2]:⑴病因治疗。⑵祛除诱因。⑶对症治疗:①营养支持;②减少氨的吸收;③促进氨的排泄;④改善神经传导;⑤人工肝支持治疗及原位肝移植。

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2]:⑴病因治疗。⑵祛除诱因。⑶对症治疗:①营养支持;②减少氨的吸收;③促进氨的排泄;④改善神经传导;⑤人工肝支持治疗及原位肝移植。

其中针对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具体治疗方法:①制肠道细菌生长,如口服不吸收双糖,常用药为乳果糖;②口服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0.2g,4次/日。

其中针对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具体治疗方法:①制肠道细菌生长,如口服不吸收双糖,常用药为乳果糖;②口服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0.2g,4次/日。

乳果糖是pH值3.8的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双糖。在结肠内被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结肠内pH值下降,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 以阻止氨的吸收。乳果糖分解产生酸能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同时结肠内pH值<6时,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受到生长抑制,使其产生氨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下降,综上使氨的产生和吸收都减少来降低血氨。

乳果糖是pH值3.8的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双糖。在结肠内被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结肠内pH值下降,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 以阻止氨的吸收。乳果糖分解产生酸能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同时结肠内pH值<6时,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受到生长抑制,使其产生氨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下降,综上使氨的产生和吸收都减少来降低血氨。

甲硝唑能抑制细菌生长,减低肠道氨的产生。

甲硝唑能抑制细菌生长,减低肠道氨的产生。

口服乳果糖和甲硝唑维生素B6经济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效果好,对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作用。

口服乳果糖和甲硝唑维生素B6经济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效果好,对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内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1 王海燕.内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2 白启轩,贾继东.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1).

2 白启轩,贾继东.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1).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阑尾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调查 下一篇:纤支镜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48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