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6-19 03:43:20

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两种治疗方案下尿路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差异。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下尿路感染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确定两组患者成本,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成本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组和阿莫西林组成本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组疗效并未减弱,甚至有所提高。结论 左氧氟沙星组显效率较高,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应为临床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较佳方案。

关键词:下尿路感染;成本效果;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下尿路感染又分为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炎又分为急性膀胱炎和复发性膀胱炎。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女性多见,且25%~30%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临床表现有尿痛、尿频、尿急,严重者数分钟排尿1次,且不分昼夜。排空后仍感到尿未排尽。患者常诉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甚至不敢排尿。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血尿,甚至有血块排出。可有急迫性尿失禁。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下尿路感染几乎全部为继发于泌尿系及泌尿系外的病变,其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细菌[1]。因此,我们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我院急性下尿路感染病例,比较我院临床医师常用的两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对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治疗的急性单纯性初发下尿路感染106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73例,年龄25~50岁。以上病例均有典型的下尿路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区不适等。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明确,用药记录完整,在进行治疗前未应用其它任何抗菌药物。患者对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药物均无过敏反应,且排除孕妇、哺乳妇女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全部治疗方案疗程均为7d。观察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g,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3次/d,连用7d。

对照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1g,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q8h,连用7d;热淋清颗粒8g,开水冲服,3次/d,连用7d。

两组病例的治疗例数、性别、年龄、疗程等治疗情况见表1。两组病例随机分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疗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以避免分配偏倚。整个试验观察期间,所有入组患者无脱落,临床数据无剔除。

1.3观察项目 治疗前、治疗结束当日、停药后1w和1个月分别观察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及会阴区不适、耻骨区压痛和腰背部叩痛;清洁中段尿常规中的尿沉渣检查WBC与RBC;部分病例加做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1.4疗效判定 采用症状疗效判定,对各观察项目按表2进行症状积分。其中:白细胞数0~5个/HP、6~10个/HP、11~20个/HP、>20个/HP分别表示为-、+、++、+++。红细胞数0~3个/HP、4~10个/HP、11~20个/HP、>20个/HP分别表示为-、+、++、+++。

1.5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以临床痊愈和显效为有效率。本研究中,将各类临床表现通过疗效指数给以定量化描述,观察疗效的改善情况。计算公式:疗效指数(EI)=(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3]。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组间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检验。

2药物经济学分析

2.1成本的确定成本的确定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的价格(本研究中用RMB表示),包括药品价格、治疗费用、检查费用、床位费、护理费及时间费用等。为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所有费用均按2010年8月份的价格计算。5种治疗方案的检查项目相同,只有部分病例加做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检查项目不具有可比性,因而从总成本中去除[2]。同时去除各种不确定的费用因素,提出下列成本概念:两组治疗方案的直接成本中护理费用、检查费用、给药费用以及辅助药物的使用、价格、剂量等基本相同,因此我们计算两组的药物成本。根据药物经济学成本种类,主要有用药成本、诊疗成本、床位成本、实验室仪器检查成本等,在本研究中除两组患者的用药成本不同外,其他成本均相同或者相近。故本研究所指的成本即为各组每天的用药成本[3]。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0.5g/瓶,62.3元/瓶;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1g/支,11.6元/支;热淋清(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g*7袋/盒,36.4元/盒。0.9%氯化钠注射液(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0 ml/袋,5.2元/袋。根据以上价格,观察组每天成本为77.8元,对照组每天成本为66元。

成本的计算见表3。

2.2观察项目比较监测记录肺部罗音、咳嗽症状、体温等情况,结果 见表1。

注:*两组相比较,P

2.2治疗效果比较从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显效率来看,观察组疗效较好,对照组疗效较差,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注:两组相比较,P>0.05

2.3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较低的治疗方案,也就是寻找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最佳平衡,成本-效果比(C/E)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见表3。获得1个单位效果情况下,对照组所用成本小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使模型的变数在某特定范围内变动,以观察模型行为或变化情形的一种分析方式。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通常较难准确地测量,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也有影响,因此必须对特殊因素假设或估算数据。模型的评估总是存在着风险;敏感度分析可降低此风险[4]。我们假设将药品费用下降10%,进行敏感度分析,见表4。

3讨论

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给予抗菌药物前留取清洁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初治时按常见病原菌给药;获知药敏试验结果后,必要时调整用药;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治疗宜用毒性小、口服方便,价格较低的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3~5d[5]。

表2及表3均显示观察组方案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两组方案治疗成本低,单位效果的成本低,即观察组方案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需花费5.66元,对照组需花费5.21元。可见,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观察组方案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只要静滴1次/d,减少了患者的输液频率和降低了护理成本。

不论使用何种方法考查,均可得出以下结论:左氧氟沙星组和阿莫西林组成本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组疗效并未减弱,甚至有所提高;且左氧氟沙星组显效率较高,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应为临床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较佳方案。同时可以发现,这种成本之间的差异的实际上是由药品成本造成的,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考虑药品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朱文婷,韩蕾,等.两种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03-305.

[2]张邦升,何芙蓉.尿路感染3种方案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2(9):932-934.

[3]王靖,王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6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82-2683.

[4]王慎鸿,高云球,谭洪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及疗效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0):1197-1200.

[5]肖亮,叶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4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56-57.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CA125联合影像检查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价... 下一篇:通心络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小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