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怕“鬼叫门”?

时间:2022-06-19 03:01:51

我是个青年学生,同学们性格都很大方、活泼、开朗,可我的性格却相反。最近班里出了一件受同学谴责的事情,其实和我无关,但我怕同学怀疑我,忐忑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直到事情“大白天下”。人们常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而我没做亏,心事,为什么总怕“鬼叫门”呢?银峰同学:

没做亏心事,也怕“鬼叫门”,这话听起来可笑,但有同感的人还不少呢。一般来说,这属于正常范围的心理现象,是可以克服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从幼年时起,往往就产生一种“自我意识”,开始把“我”与周围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到了青年期,这种“自我意识”更为明显。有的人常常考虑别人怎样看待我,有的人常常考虑我该怎么办。这里既伴随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也伴随着某种自卑感和虚荣心。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疑神疑鬼。觉得大家都在议论自己,轻蔑自己,从而陷入莫名其妙的苦恼之中,成为一种思想包袱。就以你提到的“鬼叫门”来说吧。同学们议论某件事,通过你的耳、脑,引起你的紧张心理。反过去,紧张心理流露于外,又常常引起更多的议论和猜疑,自己就更紧张。形成一种“心理恶性循环”,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的惯性法则”。要想克服这种“惯性”,就必须有一种“力”来牵制“惯性”。图中的R1、R2就是这种“力”,象电路中的电阻一样的“内心制动力”:

R1就是“不以为然”,该干啥还干啥,也可以有意回避议论的场合。反正没做亏心事,有什么可怕的?R2是听到些议论,要克服主观与盲目心理。因为“受谴责的事”没弄清之前,每个人都有怀疑的权利,也应允许被别人怀疑。你总担心别人在怀疑你,可是别人也可能认为你在怀疑他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么?何况,你的猜疑也许常常是缺乏根据的,可能是自己疑神疑鬼,这样,就无异于作茧自缚、自寻烦恼了。退一步讲,即使有人公开怀疑到你头上,你完全可以向他们说明情况,何苦非要自己把自己摆到“被告席”上受折磨呢?

另外,要克服“鬼叫门”的心理状态,集体中的信任感是十分重要的。不要一出问题就想到平时有这样那样一些毛病的人。解决问题要摆在桌面上,不要下面嘀嘀咕咕。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赢得大家的信任,每个人都应该信任自己的同志和集体。

一个青年,心胸要开阔,要学习革命前辈那种磊落坦荡的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人言不足畏”、“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闪光的思想,都是很好的精神食粮。

这两封复信是请施友同志写的。施友同志愿意做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欢迎同学们把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给他。 —编 者

(图型详见原版面)

上一篇:怎样开展羽毛球比赛 下一篇:“皮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