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杰的哈哈镜

时间:2022-06-19 02:22:09

小杰怎么蔫了?

小杰是一名二年级学生。刚开学半学期,小杰就蔫头蔫脑,无精打采,早上变得越来越爱赖床,总要妈妈叫好几遍才慢吞吞地起来。每天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原本有说有笑的他,也不怎么爱吱声了。妈妈有时问他,今天老师上课教什么内容啦?小杰一脸茫然的表情,令妈妈心里直打鼓: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小杰说妈妈平时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笨鸟先飞”。原来,小杰除了上幼儿园,没有经历太多早教,和其他上过多种早教班、幼小衔接班的孩子比,他就像一张白纸,所以,上一年级时,感受到学业的压力,稍有些不适应。二年级刚开学时,小杰有了很大进步。为了鼓励儿子更上一层楼,妈妈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句话。

有一次放学后,小杰被老师留下来订正作业,妈妈在教室外对其他家长说“我们这只笨鸟也不知什么时候能飞起来”;当小杰取得好成绩,老师向妈妈报喜时,妈妈竟然也谦虚地说“我们这就是笨鸟先飞罢了”。结果,同学们给小杰安了个绰号——“大笨鸟”,有时几个同学在操场上对他喊,窘得他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渐渐地,小杰觉得自己真的像只大笨鸟,老师的提问也答不上来,以前有兴趣的数学拓展题,现在觉得脑子怎么也转不过弯……小杰妈妈很委屈,觉得自己完全是在鼓励孩子,怎么反而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呢?

语言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

一、镜像的原理

父母的眼睛就相当于孩子人生的第一面“镜子”,是孩子认识自己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父母眼睛里的孩子形象,会对他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而这样的心理影响就是透过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而发生的。因此,当妈妈拿“笨鸟先飞”来鼓励小杰时,已不小心将“笨鸟”的标签贴在了孩子稚嫩的额头上。

二、暗示的力量

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其中,语言的暗示就是暗示的重要方式之一。

语言不仅对他人有暗示作用,还有自我暗示的作用,直接谈话可以产生观念的联想,不断重复的暗示,可以使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造成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功能变化,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例:如果我们总对孩子说“你太不自觉了”其实是在暗示“他没有自控能力”,次数一多,孩子就认为自己是没有自控力的人,对父母变得更为依赖,做事越来越缺乏责任心。

因此,当“笨鸟”这个标签贴在小杰的脑门上时,小杰从接受妈妈的暗示开始,到接受环境的暗示,最后发展到自我暗示,于是便感觉“翅膀”越来越沉……

三、认同的作用

我曾在一个亲子讲座上做过这样的实验:先请两位家长在门外等候片刻,我和剩下的数位家长商定一个简单动作,之后依次请两位家长进门。第一位家长必需在我们口令的指引下,摸索着去做那个简单动作,可以动手也可以抬脚,当他的动作和我们期望的相反,就一起喊“错”;接着换第二位家长进门,他也可以随意动手抬脚,当他的动作接近我们的期望,就一起喊“对”,远离我们的期望大家就保持沉默。之后,我们当场采访两位家长各自不同的感受。其中第一位家长觉得大家越喊“错”,自己越慌乱,“错”得越离谱;而第二位家长的感受远远好于第一位家长,且任务成功率也相当高。

是啊,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自信,看着孩子犯错而不吱声时,往往会觉得自己没有尽责,但我们惯用的方法,如挑剔、讽刺、否定等,就像是一次次在向孩子喊“错”,让孩子反而离成功更远。当我们的行为和期望形成悖论,而我们还不自知,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并溢于言表,其实这种担心本身,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挫败,能力的扼杀,在父母担心目光注视下成长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父母的消极暗示,为了使自己越来越“配得上”父母的担心,孩子就开始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来“认同”这些担心和批评。

小杰妈妈能做些什么?

一、不做孩子的“哈哈镜”

建议小杰妈妈今后在和其他家长或朋友聊天时,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言,不要以为那些话只是在对别人说说而已,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耳朵像小雷达似的,捕捉着周围相关的信息。所以,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孩子的成果,尽可能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或者一些礼节性的客套,污染了“镜面”。因为倘若这面镜子变了形或受了污染,那么孩子从镜中看到的也只能是“变形的自己”,犹如在照一面哈哈镜。

二、擅用暗示的力量

1、学会反话正说

心理学试验发现,当人们说“不要干什么”的时候,大脑第一个反映是“干什么”,之后才会对“不要”这两个字有反映。不信,你现在就可以做个小小的试验:你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想狗这种动物。结果呢?狗的模样一下就充斥在头脑中了。再比如,当孩子端着一碗牛奶走过来时,避免说“不要把牛奶撒了”,而要说“拿稳了”,后者的暗示可以“稳住”孩子的手,但前者只会让孩子的双手抖得更厉害。所以当我们学会“反话正说”,也就学会了运用语言暗示的第一步。

2、用“……更好”的句型替代“你这个做得不够”

“……更好”的句型其实是在暗示:你已经做得不错,稍加注意,还能更好。孩子听了这样的“评论”,自然信心十足,感觉良好,反之则自信受到打压,天性遭到压抑。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饭粒弄得到处都是,家长可以用“宝宝,你吃得很快,如果不掉饭粒更好”来替代“你怎么总是弄得一塌糊涂的”或“你就不能不掉饭粒吗”。

3、“但是”的前与后

研究发现,当我们说“但是”的时候,后半句的内容会覆盖前半句的意思。比如,当我们说“昨天是晴天,但是今天下雨”,一下感觉天空阴云密布;而前后互换一下,说“尽管今天下雨,但昨天是晴天”,顿时感觉到阳光的存在。所以,同样是一句话,如果我们运用得当,所起到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如果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说“尽管你今天没有完成,但是你昨天做得真的很棒”,那么孩子在认识错误的同时,还拥有了改正错误的动力。

积极的语言暗示,如同营养素一般留在孩子体内,很快被孩子身体吸收,有益于身心成长;负面的语言暗示,犹如有害物质堆积在孩子体内,难以排解。但愿我们都能借助语言暗示的力量,给予孩子良性的认同,并把孩子推上快乐的彼岸!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特聘咨询专家)

上一篇:不补习,补快乐 下一篇:抱着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