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

时间:2022-06-19 02:10:49

农业园区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全县农业基础,努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有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农工*县委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参考。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开发建设现状

*现代农业园区是年底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二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园区总体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运行,立足于国内、国际市场,以高科技、高起点、高效益为宗旨,致力于种源种苗繁育、优质粮食和天然药物生产、出口创汇和都市观光农业的功能建设,逐步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园区通过分期实施综合开办项目、园区办项目,对北六滧、北七滧、北八滧三大区域投入了总额16100万元的建设资金,其中政府扶持资金13090万元,银行贷款1300万元,自筹资金1710万元。经过七年多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园区内的农田基础设施和沟、渠、田、林、路、库、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路桥畅通,绿化成荫,初步形成了“五通一平一绿”的现代化大农业格局。2004年8月,农业园区中的农产品加工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通过二期开发建设,园区共引进投资项目10个,投资金额12286万元,分别为农业项目2个、林业项目1个、牧业项目3个、渔业项目1个、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其中入驻企业有老杜鸭鸭鸭业养殖公司等4家企业。

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园区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诸多原因,园区还没有真正发挥引领全县农业发展的作用,较“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识尚未统一,规划无法落地。长期以来对园区发展的定位始终不明确,甚至对园区是否需要继续存在产生怀疑。由于在认识上未能统一,尽管长期以来园区形成了不少发展规划,但至今未能落地,园区大量的土地先后被抵押,导致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难以理顺,这是园区发展受到囿限的主因。

(二)建设资金缺乏,可持续发展困难。一是政府投入力度不足。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率低,但近年来财政扶持明显不足,导致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农产品加工区的建设规模和进度也遭受很大影响。二是园区缺乏正常运作资金。目前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园区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园区已为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生产条件投入1400万元,但目前仍很不完善,最为突出的是水、电和污水处理三个方面,资金缺口3000万元。而对于引进优良品种、新技术,发展新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加工研发等正常生产运作的资金更是无从筹措,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融资渠道不畅通。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如贷款、保险、外资、成立有限公司上市等,影响了资金的筹措。

(三)发展缺乏特色,辐射带动作用弱。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园区所展示的项目及品种缺乏特色。如部分智能化大棚引进的项目及品种十分普通,并且与其他市级农业园区的建设项目雷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理解为钢架大棚种植蔬菜或是育苗基地,缺乏推广价值,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因而园区对本县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普及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四)扶持政策不完善,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我县对农业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完善,影响了园区的发展。一是在园区开发方面,没有完善配套的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入园的政策措施,无法形成各部门支持园区建设的合力。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以及风险性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三是在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方面,促进现代农业园区与科研单位、推广单位和生产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缺乏政策支持。四是在土地流转方面,用地指标僧多粥少的现状与加快加工区发展的要求相矛盾,阻碍了许多优秀企业入驻园区的进程。

(五)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支撑薄弱。科技人才短缺,科研能力不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艺的示范效应不明显。农业园区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缺乏与科研院校的有效合作,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我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和地方有关“三农”的政策,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农业园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利用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努力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中切实发挥示范窗口作用。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中重要的主导产业。根据市委的要求,*现代农业应该走高效生态的发展道路,依托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而现代农业园区则是我县目前阶段少之又少的能够承载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园区不仅直接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区是国家级的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有着*其他农业基地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同时,园区还具有科研及其它服务功能,其模式已在*率先具备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雏形。目前,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是其发展取向上存在偏差,可以说,园区的存在与发展,不仅符合*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功能定位,而且完全能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必须从科学发展及*高效生态农业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定位园区的重要地位,提高认识,并通过及早确定其规划,强化其功能,促进园区的加快发展。

(二)强化园区农业招商引资功能。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把农业规模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龙头企业的引进作为园区工作的重点,像前阶段抓工商企业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农业的招商引资。政府应研究制订完善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在园区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参与园区科技开发。而园区功能应由目前的自主经营为主转向以服务、指导、协调管理为主。

(三)完善园区发展政策。

1、财政、税收与金融扶持政策。一是把所有涉及农业部门计划投入到园区发展的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资机制。二是建议县财政设立农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基金等,集中力量扶持园区进行基础性、公益性、试验性的项目建设,增强园区对全县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县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种子种苗工程资金要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倾斜,县科技部门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让园区优先承担相关科技项目。三是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进口自用的农业生产资料、科研设备设施、种子种苗等,适用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可以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一定的减免税优惠。水电费用一律按照农用标准收取。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帮助洽商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加大对园区内科技和加工型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适当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

2、园区建设用地与土地流转政策。建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农业园区项目,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由县政府单列直接安排到项目,免收级差地租和土地出让金。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对发展农产品加工、兴办农产品市场的用地,要优先予以保证。针对园区现有土地资源零碎,不成区域化布局的现状,建议县政府对园区土地资源作必要的规划调整,同时通过鼓励园区周边农民将土地入股、出租等形式,集中土地,以便成片开发。建议国土管理部门简化土地征用办理手续,征用费用按农用地标准。

3、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创业政策。允许科技人员通过承包和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与管理,县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对技术成果研究、推广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给予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发展。

(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经营。

要以现代高效生态及农业服务产业链理念开发园区,形成以国内国际合作、农业开放为标志的*农业新型发展模式,使园区建设成为规模大、范围广、效益高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带、产业链、产业群。

1、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特色,注重名、优、稀、特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密集带,避免与其他市级农业园区产业雷同。大力培育园区名牌产品,增强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建设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推动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园区现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特点,以提高特色农业带动能力和扩展科技推广深度为目标,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平台。二是在园区内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标准化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园区必须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进行国际认证,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建设。要注重培育园区企业集团。一是重点引进种子种苗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畜禽规模化养殖等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益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二是培育园区内科技型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产前、产后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和扶持,不断扩大科技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使之成为园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三是组建企业集团。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本地联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园区内原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

4、建设农业文化展示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业旅游是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途径。农业文化展示馆是农业观光活动的载体,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结合旅游、休闲、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在其他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建设农业文化展示馆,一方面符合*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展示*地方农业特色,以期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效益的综合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宽*农产品的销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五)构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体系。

园区建设必须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充分显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在全面综合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同时,坚持用高新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为此,应重点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充实和完善园区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建立园区自己的科研机构和研发队伍,增强园区自主研发能力。在做好技术引进和示范的同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地区优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体系。同时建立园区自己的农技推广组织、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专家大院、农资销售中心,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农技物资供应、技术咨询、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发展多元化的科技服务组织。园区要重视加强园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联系,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服务的领域与范围必须进一步拓宽,不仅要开展技术服务,还需要提供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服务;不仅要提中服务,更要强化产前和产后服务;不仅要重视提供经营,还要重视技术培训的服务,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总之,*现代农业园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有发展水平上不断地向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市场占有率的目标迈进,从而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切实推动农业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问题调查工作方案 下一篇:医疗团队扩充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