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大讲堂》成功要素解析

时间:2022-06-19 12:24:51

《中华文明大讲堂》成功要素解析

2007年1月4日,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诞生了一档文化讲坛栏目――《中华文明大讲堂》。它以传承中华文明为自觉使命,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发展,在栏目定位、选题策划、传播内容、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独具一格,制作不断精化,同时传达中华文明中蕴涵的先进价值观,吸引了观众的持续关注。截至目前,栏目已经成功策划并播出了六个系列讲座。根据讲稿整理出版的书籍问世后大受欢迎,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类电视讲坛的新生力量《中华文明大讲堂》茁壮成长并稳步提升,是诸多要素合力的成果。

选题策划之新

选题策划集中体现栏目的传播理念,也是关乎成败的核心环节。《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在选题策划方面,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挖掘丰富的文化精髓,注重对古老文明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同时又善于灵活策划选题,注重时效性。

栏目开播之初,策划了“清宫十二大疑案”、“《史记》新读”这两个观众认知度强的选题,有效地提升了栏目在观众中的知名度。之后栏目真正走上特色之路,在确立选题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获得成功。2007年夏,中国科技馆研究员王渝生教授开讲“中华智慧之光”系列,这是一次关于科技文明选题的富于创造性的策划。王教授以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和他用半生心血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为脉络,将我国古代在天文、地理、数学、农业、水利、医学等领域足以傲视世界的成就贯穿起来,系统讲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文明怎样横亘千年、影响后世的。

2007年怡人的秋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琪教授登坛开讲“中国绘画鉴赏”系列,这是对中国绘画艺术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普及。杨教授讲述中着重把握“画中有诗,诗中有人”的特点,通过作品延伸到艺术家,以感受艺术家的灵魂,传达一种人生哲理。

表达方式之活

在各自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教授走进文化类电视讲坛节目,将象牙塔里艰深的专业知识引入普通人的视野,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做出一些适合电视语态、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改变。《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的主讲人在表达方式上有如下特点:

第一,保持真我风格。栏目不刻意追求表达方式的新奇,也不费力打造主讲人的风格作为吸引视听的手段。而是通过主讲人积淀的学养,使他们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阎崇年教授的严密考据、证实辨伪,杨琪教授的时而激情迸发、时而如涓涓细流的美文,马骏教授身上的军人气势、掷地有声,李敬一教授诗人般的壮美豪情。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

第二,营造开放的大课堂。栏目的开放性体现在生动自如的讲堂气氛中,主讲人十分注重与现场及电视机前观众的交流互动,采取启发式教学,突破了灌输式讲座的藩篱。

第三,讲故事增强可听性。故事无疑是吸引视听、长于记忆的表现形式,主讲人很好地把握了故事与内容、主题的结合,不刻意追求悬念,平实的叙述也有一番生趣盎然。

第四,尽显语言魅力。主讲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令观众体味到我们民族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传播内容之美

《中华文明大讲堂》树立的文化品牌更多地得益于格调高雅的内容及其蕴涵的人文精神。以下将栏目传播内容上的建树归为三方面:

1.传播知识,矫正误区

传播正确的知识是文化传播的第一要务。阎崇年教授以史家治学的严谨,考证清宫剧中乐于演绎的孝庄与多尔衮的情感纠葛、顺治出家、雍正夺嫡等史实,纠正很多人的谬误,引导观众的眼界转向历史发展的主流,用正确的历史观、平和真实的心态审视历史。

2.融汇各学科,讲求系统性

栏目的主讲人在讲述中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学科贯穿起来,为受众提供看问题的全面视角。比如,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王渝生教授没有就发明讲发明,而是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传承等做纵横阐述。

3.弘扬人文精神,展现人文关怀

栏目的内容之功还体现在弘扬人文精神,凸显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中华文明大讲堂》和其他高品位的文化讲坛所做的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中华文明大讲堂》的成功,是栏目组对选题的精心运筹、对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对传播内容的准确甄别等要素合力的结果,使得栏目在当前全国几十档同类栏目中脱颖而出,广有美誉,在纷繁芜杂的收视环境中撑起一片纯净的文化天空。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上一篇:广东省地市级报刊现状及出路 下一篇:报纸扩张不能搞“零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