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音乐中翩翩起舞

时间:2022-06-18 08:29:19

童年在音乐中翩翩起舞

摘要: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载体,也是幼儿课程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效果显著。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提高儿童的音乐技能,增强儿童的音乐感知,更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探究

引言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潜能,对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具有独特作用。

1.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可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如:学唱《打电话》时,借助玩具电话,让幼儿在玩“打电话”的同时也学唱了歌曲,使幼儿自然愉快的学习。在打击乐《小鼓咚咚响》中,设计直观形象的打击图谱,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经过时间的熏陶,幼儿对教师弹琴很崇拜,再放钢琴曲时,我们就一起玩“弹钢琴”的游戏,让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弹奏,这样幼儿对音乐活动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

2.1歌唱教学培养爱国情怀

探索通过音乐的教学形式,在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由于受到多方影响,优秀儿童经典歌曲较为匮乏,没有创作出更多的适合于幼儿传唱的经典歌曲,诸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反映幼儿生活、表现传统爱国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歌曲。在快餐文化和通俗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幼儿所知所唱的多半是庸俗的流行歌曲,歌曲内容连自己都不懂,例如《狼爱上羊》、《老鼠爱大米》等等。长此以往,幼儿将受到不良文化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开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小班音乐活动:《这是小兵》。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教具,选择贴切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感兴趣的经验题材,引导幼儿体验作为一名小兵骄傲、勇敢的保家卫国精神气质。

中班音乐活动:《学做》。通过观看相关影片,将其按照歌词内容及节奏自制课件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借助于视觉、动觉、言语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统合来帮助儿童更好地体验和欣赏音乐作品,使孩子在歌唱过程中体验到作为一名的光荣。教师同时采用动作记忆法,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力度、速度与情绪,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培养幼儿对做一名的向往。

大班音乐活动:《小号手》。利用情境导入,通过表演一名“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光荣“小号手”的故事,使幼儿重新审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采取唱歌导入的方法,使得幼儿在嘹亮“号声”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抽象变为具体,使平淡变为神奇。

2.2音乐活动培养交往能力

2.2.1音乐教材的合理选择

由于幼儿园幼儿的生理发育和认知水平处于低水平阶段,在策划音乐活动时,教材要选择那些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而且节奏简单的内容,歌词方面要选择那些贴近实际生活而且是孩子比较喜欢的,譬如歌曲《喜羊羊和大灰狼》,孩子在学习这样的歌曲的时候,由于是日常接触的音乐,与自身的认知水平相符合,容易记忆。在节奏方面,尽量选择和幼儿心跳、呼吸、脉搏等生理活动的节奏相适应。

2.2.2 注重音乐的游戏特性

幼儿园幼儿容易分散注意力和产生情绪,教师要将幼儿活泼的天性调动起来,就必须注重音乐活动的游戏性,提高活动的趣味,将幼儿顺利带入音乐的情景当中。

第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占据很大的部分,通常所说、所行和所为都在充斥着很强烈的感彩,这样就使得幼儿的情绪容易被外界所支配,因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将幼儿的这些情绪引入音乐活动的游戏情景当中。譬如创设活动《小鸭子》,教师提供给每两个幼儿一把小扇子,假装是鸭子的翅膀,然后用音乐设备创设打雷的情景,让幼儿一下子就融入到音乐活动的氛围当中。

第二,强化音乐活动中的游戏规则。音乐活动需要所有小孩子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教师应重点强化音乐活动中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小孩子积极配合,体会到共同完成活动的乐趣。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游戏是幼儿融入音乐活动的最佳方式,将游戏融入音乐活动中,就能使音乐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游戏的情绪体验和乐趣探索。

2.3 注重儿童的身心培养

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儿童开始接触音乐的时候,只不过用听觉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而还不能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儿童身心的培养,譬如《龟兔赛跑》活动,可以用快速的声音表现兔子快速奔跑的情景,而用低缓的音乐表现小乌龟爬行的情景,当孩子突然听到音乐加速的时候,则表示小兔子出现,这时候孩子可以用睁开眼睛或者拍手的方式表达声音的强弱。

结语

幼儿天性喜爱音乐,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对幼儿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是幼儿满足情感需要、自由表达真实情感的最佳方式。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各种音乐形式,感染与打动幼儿的情感,满足幼儿情感交流与沟通的需要,丰富与陶冶幼儿情感世界,满足幼儿审美的情感需求,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使得幼儿能够快乐的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并逐渐形成良好性格及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浅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策略的运用.当代学前教育,2013,(2)

[2]许蕾.音乐聆听: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3]王春燕.关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教育导刊,2014,(7)

上一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