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派(NPI):公益组织孵化器在中国

时间:2022-06-18 08:12:15

恩派(NPI):公益组织孵化器在中国

孵化器也称为创业中心,最早孵化对象是经济社会的活动主体企业。通过各方面的硬件共享支持与系统的培训和服务,降低初创期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开始在公益领域引入“公益组织孵化器”概念;美国的“基金会孵化器”、台湾的“NGO育成中心”、日本的“NPO支援中心”等发展已相对成熟。而“公益组织孵化器”在中国的萌芽,则要从发端于上海的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说起。

扶持初创草根组织 做公益孵化器

在投身公益领域之前,吕朝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证券期货》杂志主编,期间又开了一阵子公司;2003年,在民政部《公益时报》社任总编辑和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总干事。

在公益领域浸淫多年的吕朝发现,国内的公益行业链条很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有些捐款人对公益事业现有的状态感到不满,不乏有人想真正做点善事,但没有合适的公益项目;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公益组织,很多好的草根组织却为钱发愁,发展水平低、能力弱,没有品牌、没有公信力,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需要向社会寻求帮助,但事实上又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支持性的体系。

同时,政府也希望好的公益组织发展起来,在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创造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多发挥作用。

于是,2006年1月,NPI(全称是:Non-Profit Incubator,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在上海浦东新区成功注册为“民办非企业”,以“公益组织孵化器”形式为初创期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包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公益组织创业初期最亟需的资源,以及专业的创业辅导。让优秀的项目赢得时间和机会去成长,探索自己独立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NPI在注册成立的时候,对政府来说,NPI是个非常陌生的机构,以至于民政、安全部门数次登门了解情况。但跟政府反复沟通和接触后,浦东区政府、上海市民政局均对“公益组织孵化器”的理念表示认可。

最初,孵化器根据吕朝的创意设置了不同的功能区:大会议室供入驻的NPO非营利机构和上海市的同行来接受专业知识,分享经验;小会议室是将来进行头脑风暴的地方,预计这里会产生很多项目的创意;还有图书室兼信息中心,接受捐赠的NPO图书和资料,展示各机构的专业刊物;NPO办公区被分成方方正正的独立工作区,可容纳至少6个初创的NPO机构,他们可以免费使用网络、电话、文件柜、桌椅和传真打印等服务,每个工作区可供3人同时展开工作。还有一个喝茶聊天的茶座。

在管理方面,吕朝设立机构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向政府、基金会以及社会各界募集运作经费;与资助型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NPO专家组成顾问团并借助管理咨询、会计、法律、宣传营销等专业机构的志愿力量向计划被孵NPO提供咨询服务;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以购买服务等形式给予一定补贴;受益方为创业和发展期的民间公益组织。

其负责项目设计、执行的员工必须有与公益事业共同发展的愿望和团队精神,熟悉公益组织环境及工作,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善于学习新知识、新经验,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NPI核心团队成员8名,平均年龄33岁,普遍具有大型公益活动组织经验,以及外企或海外项目管理工作阅历。

招募入壳机构 走专业化路线

一切准备就绪。2007年4月,在南都公益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NPI公益孵化器,以“有爱心,更要有能力”为口号,开始招募NGO入壳孵化。因上海作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特大城市,社会问题带有经济发达地区的显著特点,综合考虑后,NPI决策层认为城市社区服务型的NPO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土壤,而绝大多数的公益项目也都可以依托社区来开展。

经过评估、筛选,报请理事会审批,有五家民间公益组织成为第一批孵化对象。分别是:渐冻人俱乐部、企业公民在行动、多背一公斤、新途健康促进社、妙心家政成功入壳。

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最初是一家致力于健康促进的NGO。新途与NPI签订协议,成为孵化器的扶持机构后,NPI不仅免费为之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每月提供3000元的小额赠款用于人员经费和机构的运营费用补贴。

这些,不仅解决了新途初期的资金缺乏问题,同时,在这里得到了NPI给予的明确的专业定位和细致的贴身服务,也为新途与其他公益机构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了空间,特别是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器架起了政府与公益组织之间沟通的方便之桥,为注册登记成合格的社会组织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2008年,经过孵化逐步成长的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向社会筹集资金74.9万元,开展了艾滋病防治项目总结与推广能力建设、7省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远程技术支持网络建设等6个项目,在健康教育培训、卫生研究服务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与新途一起声名鹊起的还有 “多背一公斤”。从最开始松散的志愿者活动到现在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只花了三年时间。但和很多其他国内草根组织一样,“多背一公斤”也曾步履维艰,没有资金来源,缺乏管理和组织经验。使它摆脱困境的也是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下称NPI)。

“善因公益”的项目总监杨晓黎也是恩派孵化机构的受益者。最初 ‘胎儿’还没影,也没有办公场地,干活时就来恩派。”当初,杨晓黎想创办一个为上海外来务工青年服务的组织,通过开办流动课堂、青年沙龙,组织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区。有了这个念头,勉强成立了一个团队,找过闵行、浦东的工业园区,试图进去做服务,但碰了不少软钉子。就在她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很大距离时,公益圈的朋友建议她申请进入恩派孵化器。

“一个有想法的人带着一个好的点子来,就可以申请入壳。”杨晓黎的想法是个“好蛋”。早在“入壳”前半年,她就开始接受恩派的考察。在这个过程中,她按照恩派的建议,参加了当年上海市民政局举办的公益创投大赛,并且中标赢得了11万元项目资金。

“机构的诞生晚于项目,我们没有法人身份,当然也没有独立财务,所以项目资金从恩派的账上走这叫财务托管。”财务托管是恩派9项孵化服务之一,其余8项是: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资助、注册辅导、管理咨询、人事托管、成长评估。

在提交给恩派的孵化申请书上,杨晓黎对这9个选项全都打了钩。其实,“善因”这样几乎“”入壳的机构,在前3个月用到的服务主要是硬件、能力建设和财务托管。“民间‘草根’机构千千万万,大家都想得到资助,一个没有注册的机构凭什么得到信任?”杨晓黎说,公益孵化器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为他们提供“信用担保”。在恩派“孵”了3个月,杨晓黎对“善因公益”未来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人员需求有了概念。

接下来,恩派还要给他们开课,财务、审计,注册培训等,每个机构成长预期不同,有的缺社会资源,有的找不到好的运作模式,有的想要注册,恩派要根据他们各自的需求进行辅导。即便完成一整年的孵化,杨晓黎所经历的也只是广义的“公益孵化”链条上很小的一段。恩派有一条完整的公益孵化链,包括公益创意酝酿、入壳孵化、进入社区、参与公益创投、走进公益“广交会”、“慈展会”等等。

机构在成长,NPI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在2008年,NPI推出国内首部《公益孵化器实施标准》,以此作为公益孵化器模式在全国推广的工作手册,从而进一步改善民间草根组织的生存环境,并积极促进政府对NPO的政策改善。并且,凭借专业的技能和团队,恩派派出副主任王志云带队组建“屋里厢”项目组,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评委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竞标当时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上海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托管项目成功。从此,在探索公共服务设施民办公助、培育社区服务机构和项目等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进驻公益孵化器的社区服务类NPO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发展机遇。

多方筹集资金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NPI模式

NPI孵化器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购买NPI的服务,包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地。NPI在上海将近400平米的场地就是上海浦东新区免费提供的。上海市民政局从福利募集的慈善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 启动社区服务方面的“公益创投大赛”,整个大赛从策划到执行都交由NPI承办。二是一些资组织的资助,如南都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等。三是与企业合作(如联想集团)开展公益项目。

在公益孵化器在上海实施的过程中,NPI不断接到北京、成都、昆明、郑州、长沙、广州等地要求复制这一模式的要求。

2008年5月时逢汶川地震,NPI成都孵化器适时而生。紧接着,北京市西城区委社会工委宣布启动社会组织孵化器项目,该项目将向6家社会组织提供1年免费办公场地和资金支持。此前,西城区已有3家社会组织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恩派(NPI)的协助下完成孵化,并已开始为社区提供驻校辅导、环境保护、残疾人关爱等方面的服务项目。

随后,NPI分别在深圳、东莞、南京设立了孵化器。目前,已经出壳的机构涉及扶贫发展、社区建设、青年发展、老年服务、农村生计、家庭教育、儿童发展、环境保护、公平贸易、残疾人服务、社区健康促进等诸多领域。在此过程中NPI积累和开发了大量适用于中国本土公益组织的课件和案例,并借此成为国内重要的能力建设机构和案例中心。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公益自我培育的活力,浦东新区还率先在上海启动 “浦东公益服务园”,公益园按照“企业提供办公用房和物业服务、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入驻标准、社会组织免费使用并自我管理”的模式运作,目前已吸引多家公益组织入驻。

浦东新区民政局局长顾云豪说,“孵化器”是浦东新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的创新之举,目的在于推动公益社会组织由单一的行政培育模式向社会共同培育模式转变。他认为,与行政培育相比,社会培育在专业性、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浦东新区取得了明显实效。

创新跟着需求走 不断往外延发展

一个是“草根公益”。“50公里挺长,如果我走下来,你就捐点鸡蛋吧!”在网上,名为“一个鸡蛋的暴走”的活动,点燃了草根公益募捐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成立“联劝”发起“一个鸡蛋”专项基金,恩派正不断地创新业务、拓展版图。作为支持型公益机构,恩派创始人吕朝认为:“社会创新,永远都是随着社会需求走。既然社会需要公益,那公益就不仅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也是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选择和现实中的安身立命之所。”

创新需要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在于敏锐地捕捉社会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项目。从单一的“公益孵化器”到“屋里厢”社区服务平台、联合劝募平台、公益创投、明善道CSR企业管理、社会创业家学院、NPO能力建设等九大主要业务,恩派只用了6年。是什么让恩派发展如此迅速?吕朝认为,最关键的是他们能敏锐地捕捉潜在的社会需求。

回想几年来的经历,吕朝接着告诉记者:“我们是为草根组织服务的草根组织。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草根组织获得更多发展所需的资源,为此,我们也需要社会各界更大的支持。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坚强的后盾。”

乐观积极拓展增量 为退而进精耕细作

公益事业的发展或者非营利事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是,非营利事业的发展的路径是什么样的一个路径呢?我们认为在非营利事业发展的初期,拓展增量比改革存量更重要,而最终增量的竞争压力会促使存量的改革。什么叫增量?我们认为就是新加入到公益领域的新观念、新模式、新资源、新人才,当然最主要的是新机构,就像30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我们也是去讽刺那些民营企业,说他们是个体户、说他们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是三十年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忽略民营经济的这种支柱型的作用。而当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发展了以后,其实国营企业也在改革。那么就像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是要发展企业一样,那么发展公益事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主体就是发展NGO,就是我们讲的所谓新机构。

我们的乐观也来源于这样几个判断:

一、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迅猛增长所加速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从来不是很顺利的,但是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外部压力,使得政府发觉自己可能不一定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

二、民间的问责压力下,劝募市场被逐渐打破,实际上劝募市场的打破,从来不是自发地就被打破了,而是因为有很多的压力,使得劝募市场的隆重不断在打破,这个压力事实上也加上企业的CSR和非公募基金会的兴起,就是这次的大会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兴起,所以从资金来源上,事实上也是意味着公益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的时期。

三、我们是从人才的供给的角度来看,就是说以崇尚社会企业家和青年志愿者为表征的民间公益,热情的喷发和就业压力下凸显的社会组织的就业功能。因为现在的这个就业压力很大,所以现在各级的政府,包括我们自己NGO内部也在大谈社会组织的就业,事实上这个将来会形成一个很重要的行业,所以就不仅仅是一个完成使命、献爱心的一个场所。

四、全球化的趋势必然会让中国这个社会成为健全的社会,否则就被全球化打掉了,没有第三部门,就没有社会领域,没有社会领域就没有缓冲带,所有矛盾都会变成两极化,这样就麻烦。同时,全世界社会领域的建设成果,也在往第三世界在转化,英国百年NGO历史向全世界殖民地渗透。全世界的意识形态在转化,在转化成社会领域建设的动力因,影响了人的心态和意识形态:公民意识。

五、信息技术让世界变得扁平化的时候,人的需求变得更为敏感和迫切,社会需要对人有回应的机制,商业模式解决了一部分,但大部分需要社会机构,非盈利模式解决。在解决人类最重要的需求,我们不直接服务人,但在服务组织。从客观分析上,我们为什么会成功,我们被各种力量推动,顺应了潮流。

综上所述,事实上创新才是草根组织的立身之本,但是创新是很不容易的,孵化器这几年的实践可以验证叔本华对每一个真理生命历程的总结:“首先真理是被嘲笑的,然后真理被强烈地反对,最后真理被看作从来都是这样地不言自明。”我们在做孵化器之初也得到了大量的否定,但现在我们的很多实践得到大家的认可。

对于公益孵化器的未来,恩派的坚持从未改变。“公益孵化器”作为最早和相对最成熟的业务项目,恩派完全有能力和经验“孵”得更多,但恩派没有这样做。“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做批量孵化,”但量化可能会损失公益孵化器的核心要素,“孵化器是组织孵化,重点是公益创业者,不是项目孵化。另外,孵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复杂的咨询工作。那么大的量需要一对一去做,有没有现实可能性?”

如今,恩派从最引以为豪的“公益孵化器”,开始业务扩张、版图扩大,外界早已将恩派视作公益界旗舰级的组织。那么,恩派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相比“以退为进”,以吕朝为首的公益人的心愿,却是“为退而进”,是为了将来各自发展。“所有业务都希望能够继续精耕细作,未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上一篇:和你一起去周游世界 下一篇:金色温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