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

时间:2022-06-18 02:10:06

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

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21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经济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部分地方也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居住功能难以高质量发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为代表,共有18个城市先后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城市规划中提出创建宜居城市的目标。

“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它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宜居城市,就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人性”是对宜居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使居民感到安全、舒适、放松。据此,宜居城市至少应该有以下6个方面的判别标准。

经济发展度。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所以,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由城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三个指标来衡量。

社会和谐度。从城市社会稳定方面看,社会运行有序、财富分配公正、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是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城市社会的稳定程度可以用社会政局稳定程度、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和就业机会充足状况等表达。

文化厚度。城市文化的丰厚度主要体现在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城市文化环境的发达程度上,主要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现代文化设施、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内容。

生活舒适度。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高度生活舒适度的城市。生活舒适度主要包括居住舒适度、生活质量水平和生活便捷度等方面。

景观怡人度。景观怡人度要求宜居城市必须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人工环境,并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怡人的城市景观环境,满足居民的生理和心理舒适要求。

公共安全度。宜居城市建设必须强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预警及治理机制的完善性,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上述宜居城市的6大判别标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共同决定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构成宜居城市的本质。所以,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就是以人为核心,实现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环境在城市内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自2005年第4期《经济科学》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链接

京津沪同列全球宜居城市第七十位

英国《经济学家》旗下智库“经济学家信息部”(EIU)日前评出全球“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加拿大的温哥华位居榜首,中国的北京、天津和上海同列第七十位。

调查范围涵盖全球127个城市。调查指标包括安全性、医疗服务、文化与环境、教育以及基本设施等五大领域近40个指标,按各个城市在这些指标领域的问题和风险来评分。得分越低越好,零分为最好,100分为最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有吸引力的城市都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加拿大的温哥华市名列第一,总分只有1分,报告认为它在维护个人免受罪犯伤害方面还有一点瑕疵,所以无法取得零分的最优成绩。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瑞士的日内瓦同列第二位。

亚洲只有东京和大阪挤进前二十名。香港与多个城市同列第四十一位,台北列第六十二位,北京、天津和上海则同列第七十位。美国城市因为犯罪率高及威胁,整体排名较低,最好的克里夫兰仅排第二十六位。

排在最后的城市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和北非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摘自2005年10月6日《新京报》综合报道)

上一篇:如何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良... 下一篇:观点四则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