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师项目研修“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6-18 12:34:50

基于技师项目研修“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以数控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深入调查数控技能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围绕技师项目研修提出了一种“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快发展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培养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项目研修;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李小英(1977-),女,浙江东阳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温州325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69-02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及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颁布,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项目研修模式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我国并不缺少学历型研究及设计人员,缺少的是真正能从事实践动手、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线操作人员。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是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增的专业,而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是2006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第六批14个职业之一。技能创新型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要求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维修;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其知识结构要求很广,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

由于学制培养的技师是在非工作环境下的学校教育,要具备技师职业能力特征中所包含的熟练的上岗能力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现场能力,必须要通过持续的、长时间的实践过程才能积累形成。而技师项目研修“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摆脱学科式教育体系的前提下,探索一种将培训课堂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性操作训练,并辅之以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习,使之能够自觉地、系统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能力,为适应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一、当前数控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人才的需求层次将逐渐强化,社会需求量大。目前我国从事数控机床生产的企业主要分布于大、中城市,从业人员约有 10万人左右,普遍存在知识和技能平均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据统计,全国高级的数控装调与维修人员约缺3万人,严重影响数控机床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处于生产一线的各种数控技能人才主要来源:[2]一是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不同程度的机械、电气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的专业课程分工过窄,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现场能力跟不上,仍然难以满足某些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另一个来源就是从企业中挑选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短期培训,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急需。由于这些人员大部分是传统的机类或电类专业的各级毕业生,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对数控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太了解。

二、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技师培养的最大瓶颈在于如何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解决生产关键问题的能力。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各职业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纷纷采取与企业签订合约、订单培养等途径进行合作。但是形式上的合作往往大于内容上的合作,企业并没有真正实质性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核心发展中。

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签订合作协议,由于受到校内实习实训设施不完备、专项资金投入不够、学校人力资源不足等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同时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不够,企业往往显得比较被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未能真正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实践上难有实质性的进展。[3]

为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大校企合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全面推动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本文针对技师项目研修提出了联合共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三、基于技师研修过程中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为例,聘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建设专业,成立专业咨询委员会对数控装调维修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标准及岗位职责,明确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实用型的综合课题为主线,侧重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培训课堂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的项目研修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性操作训练,使之能够系统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能力。

1.以技师项目研修专题为主线,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

围绕以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结合生产实际,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难题和技术创新课题为主线,设置一系列以梯级划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研修专题,一般应包括本专业的核心技术专题、复合技能专题、创新技术专题、生产管理专题和技能教学指导专题等。[4]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宜采用企业、专业实际工作环境相仿的教学环境,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技师研修阶段的教材应以学校、企业、行业联合开发的案例教材为主,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突出技能教学。

2.以校企联合的方式共建专业,实现校企双赢

为顺应时代潮流,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把握各专业领域市场发展前沿技术及知识,特聘请浙江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杭州大和热磁电器有限公司、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成立专业咨询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标准及岗位职责,与企业共管教学过程,共享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校企合作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

四、实施二元师资结构,促进学院师资的职业化

要培养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二元师资结构(一体化教师),即教授+师傅,[5]必须要求是双师素质型教师。在技师项目研修过程中必须聘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专家来校任教,以工程实践案例促进学生更好地及时了解该行业的前沿发展技术,并以权利义务的形式对外聘专家进行约束;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使教学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院师资的职业化;在技师研修专题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根据研修专题工作任务内容的不同推行工学结合一体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加入相关企业关键技术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过程,使产学研紧密结合。

五、创新技师考核评价制度,实现过程性多次考核

创新技师学院技师的评价方法,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多次考核,同时建立技师综合评价委员会,从学生在整个学习及项目研修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过程性多次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6]本着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与效果进行三位一体评价的指导思想,围绕一系列以梯级划分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制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评价的内容以技师研修专题为主,评价的主体兼顾专家、学生与同学;评价的方式采用等级评定、专题答辩、资料呈现、项目成果等多元化;评价目标力求明确。技师考核评价制度对鉴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促进作用。如何更好地创新评价制度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六、结束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技能人才高地为目标,为加快发展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培养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技师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校企合作运行平台,强化机制保障,深化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莅文,林广成,孙淑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大学支持下的项目研修模式研究与应用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5,(3).

[2]王志永.数控人才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J].科技传播,2009,(1).

[3]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4]华玲芳.浅谈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09,(11).

[5]张建芹.德国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

[6]郑丽红.过程性评价中教师研究的探讨[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上一篇: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 下一篇:非机械专业“内燃机”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