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18 12:06:54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摘要: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概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相关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深入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Abstract: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introduced to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deep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inspiration.

关键词:公允价值商业银行金融工具

Key words: fair value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instruments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概述

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始终坚持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导向,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特征是通过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来反映经济主体资产、负债的经济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包括三个层级:通常采用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计量;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则采用最近交易使用的价格或是参照其他实质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如果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采用估值技术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标志着财务会计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在新会计准则中有17项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对银行业影响颇深的主要是有关金融工具的四项准则,分别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以及《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及金融资产减值等账务处理原则都给出了具体的规范,其他三项准则是《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延伸。这四项准则构成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完整框架,公允价值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属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动态性和估计性,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更加及时地反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更加及时反映由于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有利于管理者和投资人正确评价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银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而更有利于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

对资产负债表而言,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使商业银行期末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对利润表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根据实现原则确认收益和成本计量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衍生工具的表内确认和计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未实现的暂时性利得或损失,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计量下,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将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因而会增加商业银行资产和收益的波动。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影响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银行不会再对信贷扩张实行贷而持有的方针,而是通过套期会计、证券化或者将风险转移给客户(如签订浮动利率或短期贷款合同)来减少头寸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化也会直接反映在当期损益,因此银行为了规避利率短期波动的风险,在其信贷决策中会采取更为短视的政策,而牺牲长期的客户关系和投资需求,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以及投资行为的次优化。另外,在经济增长时,银行资本及利润则增长会使银行信用贷款规模过度扩张,而在经济衰退时,贷款规模会过度紧缩,即对贷款的发放受到明显的经济周期的影响,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加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问题,进一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以及投资行为的次优化。

(四)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在影响银行会计资本,改变资本金内部结构比例的同时,必然会影响银行的监管资本,导致银行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在性质和数量上的不一致,增大银行违反资本监管要求的概率,从而增加了银行监管机构对我国银行的监管难度。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强制性要求银行披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估计的理由和依据,但是银行在提供这些依据时,特别是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估值技术,必定会存在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这样就加大了监管机构判断和评价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的难度,增大了监管成本。

三、启示

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在增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收益和资产的波动性,并会使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中短视化,助长信贷的顺周期问题,增大银行业监管难度和监管成本。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创新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种类越来越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对银行业的稳定造成威胁。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策略既要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也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对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影响和冲击,协调公允价值计量与银行业风险管理实务和监管政策之间的冲突,做好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工作,最小化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和成本,从而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健康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司振强.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J].金融会计,2007,(8)

[2]余伦芳.对银行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09,(9)

上一篇: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 下一篇:二线城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