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电报事业发展状况

时间:2022-06-18 11:56:09

浅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电报事业发展状况

摘 要:黑龙江作为边疆大省,近几年来对于本省社会史的研究力度加大。大量反映黑龙江社会史的文献被挖掘,一批文章随之诞生,但是相对于黑龙江省电报事业的文章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内容至今仍然还埋藏在史料文献当中实为可惜。因此,在这里我们将黑龙江省有关电报的文献记载加以整理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电报

中图分类号:K25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24-02

清末民初的电信业务归属于大邮政的范畴当中,业务主要包括了电话及电报两项主要的内容。这两项业务的开展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对传统邮政的有益补充。这两项业务产生有其不同于传统投递业务的特点。业务的拓展方式也不同于传统投递业务。电话的架设是在电报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兴起的,如果说我们了解了黑龙江省电报事业的发展过程,那么本省电话的发展历程也就一目了然,因此下面我们就对电报这个新兴的邮政业务加以介绍。

一、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电信事业概况

黑龙江省的电报事业开始于清光绪十三年,光绪三十三年复修。至民国初年有局四十二。而据《东三省政略》记载,东省电话始于光绪三十二年夏间巡抚程德权任内。于三十四年五月间奏请推广。黑龙江省的电信事业不同于其他省的特点在于中东铁路北段贯穿于本省,在发展电信事业时避免不了的问题就是,在收回中东铁路邮政的同时建设本省电信机构。

光绪十三年时黑龙江省旧有的电信机构寥寥无几,据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往黑龙江省经理电报实务的官员汇报看,“时履勘电路委员启陈筹办情形,略谓,查江省电工,自毗连吉省松花江沿起,大黑河屯止。官路所经城池站而外,村落寥寥,即省会之区,不及内省中等市镇,他城则官署民居,通计不过十有余家。较之吉省情形虚弱特甚”[1]1760。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我惊讶,黑龙江省的特殊政治地位和特殊的战略位置,却只有寥寥几家电信机构。就是在光绪十三年李鸿章主张建设的电报局也仅仅是在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三城各设一局,派员经理,而伯都讷、大黑河各设一报局。这样的数量是电信的效应难以涵盖黑龙江全省。而在此之后中东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俄国人用了不到几年的时间将电信业务拓展到了整个中东铁路的沿线。虽然在此之后的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黑龙江省大面积修建电报设施,可是在中东铁路沿线的电报设施清政府是不敢触及。而在收回中东铁路邮政的同时也遭到了俄国的百般阻挠。中东铁路北段的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停止了对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蚕食,而对于当时中国政府收回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就以本文所提及到邮政问题在《黑龙江省志》中是这样说道的:“1926年3月26日,东北无线电a长途电话顾问吴梯青呈称:东省铁路局立办之哈尔滨自动电话,违背电话条例及私设电话规则,妨碍我,请由省政府设法收回,镇威上将军公署训令,‘准侯十自治会问题完全解决后筹划根本方法’而在1926年苏联依中国当局建议,将中东铁路沿线电报电话事业交还中国,但要求在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处设专用无线电作为交换条件”[2]460-465。

二、黑龙江省电信事业筹建问题

(一)经费使用及经营体制

电信事业与传统的以投递为主要业务的邮政事业相比,在筹划新建的过程中选址、资金筹集和建成之后的使用与资费收取等方面都有新的特点。黑龙江省的电报事业早在光绪十三年就已经存在,只是当时的电报涵盖的地域较小,仅仅是省内几个重要的军事和行政地区,如伯都讷、大黑河、齐齐哈尔、墨尔根等地。随着黑龙江省解禁人口涌入省内,各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对内对外的信息交流数量与日俱增,对于新兴信息工具电报电话的需求也刺激了黑龙江省在这项事业的投资;同时日俄两国分别从南北两方向利用经济、军事等手段渗透,黑龙江省作为北方的边防大省如何迅速、及时地将军事情报传递到中央政府,并为中央政府在决策上争取时间,避免由于情报不畅而导致失败的问题日渐重要,所以不难看出此时黑龙江省在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但光绪三十二年日俄战争后黑龙江省与吉林、奉天的电报线路受到了极大破坏,经督办电政大臣袁世凯委派黄凯文来东筹议收设事宜。此次复修黑龙江省电信事业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一直是清政府以及之后的民国政府的棘手问题。黑龙江省复修电报线路,数量较之前要大,电报覆盖地区广泛,此次修复后电报电话涵盖了哈尔滨、呼兰、绥化、瑷珲、海伦、海兰泡、齐齐哈尔、墨尔根、汤原、克山、通河、青冈、巴彦、望奎等地,此为电报一大沿革。仅黑龙江与吉林两省电线交接吉林东路、北路,合计工料工估银约在十九万余两,因此,此次工程所需资金量可想而知。但对于边疆大省,南北外敌辖制情报传递的畅通是政府能够正确、及时、迅速命令的前提,是民生发展的需要,可已经成为人口大省的黑龙江在复修电报事业上的拮据让人震惊。例如,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省公署咨交通部呼黑电线工程另定还款办法文同所提到的“为咨行事。内务、财政、事业各司案,呈准大部咨开,电政司案,呈黑河至呼玛设线工程款项既经该省地方官商担任筹垫,本部应准照办,等因。此项设线工程既经核准照办,自应饬局迅速派员前往估修,以利交通。唯筹还款方法,拟由黑龙江督府发寄一等半价官电费,先将所垫呼玛街基七千九百余卢布陆续扣还,其余呼、黑两处担任之羌元一万两千,分年陆续由该局在官商报费内设法筹还一节”[1]1761-1762。这样的拮据不仅在清末,就连民国初年情况也并没有好转。民国三年六月十八日黑龙江省至交通部电中曾这样写道:“交通部鉴,黑、呼修电线款江省摊垫二万七千卢布,原皆筹有定项,现已交齐齐哈尔电报局二万四千四百二十九卢布菱二分,尚欠二千五百余卢布,拟请大部速即派员开修以免误时。省垫尾款,以后按月补缴,庶免另筹之难。望切施行,并希电复暨饬齐电知照”[1]1763。在资金方面的拮据是两个政府将目光都移向了新近的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从清末开始黑龙江省的电信事业建设资金筹集上商股也贡献了巨大力量,此外在部分地区电信事业出现了官商合办甚至是商办独自经营。例如,“双城电话公司清宣统三年电报局长何翔生招股办嗣因加添资本商会接办刻间营业甚是发达,获利颇厚”[2]。又如,桦川县电报局在成立之初对其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其组织系商会即发起人集股纯系商业性质故定位桦川县电报股份有限公司”[4]。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后,黑龙江省的电信事业的复修工程启动了,至民国十七年黑龙江省电报局二十个电报房三十个,电信机构覆盖全省。由于电报机构资金当中存在官股与商股,在经营管理上出现了官营和官商合营、商家独立管理等管理方式。电信事业作为新兴产业在黑龙江省兴起经营方式的多样性。虽然由资金筹集决定,但多样性的经营方式也为电信事业在黑龙江省扎根作出了贡献。相对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合营企业来说,此时的黑龙江省官商合营的电信事业由于前期资金垫付有商股存在,由此在经营上更加看重资金的快速回流返还商股,另外在部分电信企业中商股占有比重大,因此,在经营管理上商股资本对于电信企业的管理强于官方,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手段多样,如,对于电话的使用采用月租制,电报拍发按里程计价,另外对于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报纸的使用投入广告费用也为各地电信企业的业务宣传起到了极大帮助。经营的成功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壮大了黑龙江省的电信事业,成为当时外国电信企业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仅以宁安县民国九年至民国十一年电报费为例,“民国九年全年三千七百余元,民国十年全年三千九百余元,民国十一年全年四千一百余元”[5]。电信收入的逐年递增也证明了需求刺激了民众对黑龙江省电信的消费,同时也要看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黑龙江省电信事业扎根入地的因素之一。至民国元年后,黑龙江省的电信事业由奉吉黑电政处管辖。在这之前的经营为黑龙江省电信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三、有关东铁邮权的归属问题

中东铁路的修筑使俄国人在整个铁路沿线截取了大量特权,这其中也包括邮政权,1899年俄国人在哈尔滨设立邮局,开展信件邮递、电报派发业务。这样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邮政。因此,邮权的争夺也就是的争夺。一战过程中俄国退出战争,国内革命使沙皇政权覆灭,新兴的俄国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为避免过多树敌俄国主动放弃中东铁路中国段部分特权,这为我国政府收回邮权创造了机会。但收回邮权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21年2月25日,奉交通部令,滨江道尹出示布告。封闭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俄国邮局,收回邮政权,28日吉黑邮务管理局在哈尔滨成立[6]。正像在前文中我们提到的,收回邮权的同时我国政府还要用其他利益去交换。1930年7月22日中东路电报、电话权交涉已获解决,上午时签订了协议。28日东北交通委员会将哈尔滨电话局,道里,道外电报局,无线电分台,哈满绥长途电话并为一局委任徐箴为局台长,分赴各台接收。中东铁路邮政收回的过程中使黑龙江省的邮政事业可以真正覆盖全省。北部边防信息真正可以有效、准确、快速地传递。在收回中东铁路邮权的过程中我国邮政也加强了同俄国的联系,各个邮政传递机构的设立使我国的邮政事业与世界邮政事业接轨。

对近代黑龙江省的电报事业近年来的研究学者寥寥无几,所出文献也是屈指可数。在我们倡导充实社会史研究的今天,这样的现状着实让我们哭笑不得。在这里希望通过复述性的总结史料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共同步入近代黑龙江省电报事业研究的道路上来。文章的分析尚处在浅显阶段,出现技术上的错误在所难免,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1]万福麟.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张向凌.黑龙江省志·大事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3]黄成助.双城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3.

[4]郑士纯.桦川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

[5]黄成助.宁安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

[6]吴海军.木兰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篇:一品鲜面食加工机一机多用四川小伙靠加工挂面... 下一篇: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浅析“秋菊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