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古里亚:被放逐的他乡

时间:2022-06-18 10:07:07

地图上细长的利古里亚是意大利行政大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也是人口增长最慢的一个,却是最为乡土与田园的一个。曲折蜿蜒的海岸线、连绵陡峭的悬崖峭壁、古老宁静的小山村、色彩斑斓的各色民居、蔚蓝纯净的大海……它远离繁华与喧嚣,静静地守望,如同是一个被放逐了的他乡。

热那亚,谁之故乡

几乎敢肯定的一点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再来这个叫Pelledoca S.R.L的小咖啡馆了。不只是因为它太普通,还因为即使再来热那亚(Genova),我恐怕也找不到这条老街。

把热那亚的老街形容为迷宫相信没有谁会提出异议,细小、曲折、盘旋得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过说实在的,正因为如此,才总能带给人一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惊喜和期待。或许,这就是它的迷人之处――永远充满了无法掌控的未知。

可是,我为什么总是想起它来呢?那斜斜的不断向上攀升的街道和那扇从街角看上去像斜挂在街道上的绿色小门还有门口的那一簇鲜花甚至是Espreso咖啡的味道……如同是电影画面的定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清晰。

我不得不说,热那亚是那种第一眼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凌乱老旧的地方,可是第二眼就完全不同了,老街、老港口、老建筑、老咖啡馆,就是这个城市的味道。这一点是在我深入其中渐入佳境的时候才强烈意识到的,可惜,那时候,我的行程安排却结束了,就好像乐曲在高潮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话说回来,2007年5月7日的下午2点,那是我游览热那亚的第一天,正好走在这样的小街上,也正好路过PELLEDOCA S.R.L咖啡馆。或许是依山势起伏不断上升的小路加上暴烈的阳光让我有了停下来休息一下的念头吧,我推开了那扇绿色的小木门。

当时店里只有CHEIKH一个客人――一个黑人小伙子。我判定,他也是个异乡客。在他乡,过客之间似乎特别容易交流。果然,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来自塞内加尔,不过,已经在热那亚住了8年了,平时,靠制作非洲的木头手鼓为生。

“我离开塞内加尔的时候,希望能多去一些地方”,CHEIKH很健谈,“到热那亚之前我去过几个国家,那时候一切计划照旧。可是,到了热那亚,我就把计划作废了,因为这个城市让我想留下来”,CHEIKH说着喝了一口Espreso,“你知道,许多地方你即使很喜欢,即使住了很长时间,即使很想融入当地的生活,但潜意识里你仍会强烈地把自己归为外乡人。可是热那亚不一样,它让我想成为热那亚人,想真正地生活在这里,它让我几乎忘了自己是个外国人。”看来,CHEIKH很喜欢这里。

说实话,因为是第一天,所以我对这个城市还毫无感觉呢。于是就问他:“那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热那亚,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古老”,CHEIKH几乎在我的问题一结束,答案就脱口而出。我显然觉得这个回答太普通了,于是就又问:“那第二个词呢?”“悠久,第三个词是历史,总之,我的回答永远和古老辉煌的悠久历史有关。” CHEIKH似乎觉察出了我的失望,又一口气强调了他的回答。

当我回到北京之后,当我不断回味这个城市的时候才发现,CHEIKH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回答,确是热那亚最精准的概括。那里似乎是一个被放逐了的他乡,任辉煌渐渐老去,不急,不躁,就那么随意地守着。也难怪,2004年,热那亚被定为“欧洲文化之都”。

“海面上乌云翻滚,战船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随着一声轰隆的炮声骤然响起,战斗打响了……”这不是电影画面,也不是小说中的情节,这是800年前真实的热那亚。

每一个古老城市对于过去遗留的注解与痕迹全都不同,但无论是蛛丝马迹还是尘土掩盖下的金色屋顶,当我们离它们很近的时候,遥远的记忆就会如同海风一样飘然而至,混合着泥土的青涩味道。

欧洲有句古老的谚语是这么说的:“谁控制了地中海,谁就控制了欧洲,谁就控制了财富。”在海洋文明时代,海洋决定着国家命运,海上战争重塑着世界格局。

作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天然水道,地中海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濒临地中海的热那亚自然占有了天然的地利,城市沿海岸延伸达32公里。为了抢夺地中海的控制权,那时候经常爆发激烈的海战。

不过,上帝最终选择了热那亚。热那亚人显然是天生的水手、战士和商人,那时他们拥有欧洲最好的航海学校,驾驭海洋,他们得心应手。

从11世纪开始,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热那亚人几乎天天在战斗中度过。他们依赖强大的舰队,先把阿拉伯人从第勒尼安海上赶了出去,占领了撒丁岛。后来又在与虎视眈眈、充满嫉妒的比萨的战争中得胜,进而进一步攻占了科西嘉岛。从公元前3世纪为罗马帝国的自治城市到公元11世纪作为城市共和国向外扩张,从被周围邻国蓄意挑衅到主动挑衅别人,出击,不停地出击,一时间,船主、商人、银行家,王子、国王、外交家和教会名人全部聚集在这里,他们从港口上岸,又从这里航向更远的世界,热那亚的风头无人能出其右,它毫无争议地成了海上强国,牢牢地控制了地中海的主导权。直到1796年被法国拿破仑攻占,1800年附属法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为撒丁王国的一部分。1861年,最终并入意大利王国。

不仅如此,当时频繁的战争还让他们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胡椒、香料、珠宝、药材……市场甚至远渗到中国。从开始,直到16世纪,来自东方的珍奇货物全部是热那亚人运输的,他们是贸易的主宰。

在混乱的中世纪,他们却创造了自己最辉煌的热那亚黄金时代。当我行走在加里波地大街(Via Garibaldi)的时候,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这条16世纪建成的道路,街道两侧布满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在那个年代里,这里是贵族、银行家、商人等富人的居住区。2005年,这条街及周围的80栋老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据说,这也是目前热那亚房价最贵的地区。

能够验证热那亚曾经辉煌的“注解”在热那亚总好像被蒙上了灰尘,需要人细细寻找与品味。不过,圣洛伦索大教堂(La Cattedrale di San Lorenzo)是个例外,它属于那种放到哪里都绝对抢眼的“角色”。它是热那亚最宏伟的中世纪建筑,1118年开始建设,直到14世纪才全部完工,因此兼有哥特式和巴罗克式的风格。不过对于这座教堂还有一个更离奇的传说,据说它真正的初建时间是3世纪,是圣徒洛伦索建造的,哥特式大门上有关于他的浮雕。教堂的外部用大理石建成,黑白相间,华丽肃穆。关于这座教堂的故事很多,其中最吸引我的故事之一就是珍宝馆中那个6角形的翡翠杯子的故事,据说,那就是传说中的“圣杯”。

利古里亚地区最大的建筑之一公爵府(Palazzo Ducale)也是一座中世纪的老建筑,由正面建筑及两侧建筑共同组成。从公元13世纪(1291年)建成之后,在将近1000年的漫长岁月中又多次扩建、改建,最初是贵族的私宅,后来在1339年的时候成为城邦国家总督的官邸,宫内的大会议厅就是热那亚海上共和国时期400多位议员开会的地方。宫殿前面的道路在1850年建成,连接了老港口和新城市。公爵府最后的修缮时间是从1960年到1992年,近30年,为纪念哥伦布航行500周年而最后完工。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热那亚的文化生活中心。

“在美丽的意大利海滨城市热那亚,13岁的少年玛克生长在一个贫困的普通家庭……” 意大利文学巨匠亚米契斯的传世之作被改编了无数次,“三千里寻母”的经典故事,起点和终点都是热那亚的老港口。对于热那亚这个海滨城市来说,老港口就是它无可争议的名片。这里分隔着海洋与陆地,这里记载着辉煌与衰败,这里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今天。

虽然,一直到20世纪早期,热那亚都固守着钢铁、机械、纺织和造船业,是意大利最大、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地中海沿岸仅次于马赛的第二大港,是意大利北部至西地中海的主要出海口,全国三分之二的船舶在此建造。

但是,今天的老港口,更多的是辉煌过后的平静。虽然到热那亚的第一天就已经去过与市中心相通的老港口,但因为行程的关系,不是从山顶俯视就是远观抑或是匆匆而过,因此并没有特别的印象。倒是即将离开热那亚的前一天,悠悠荡荡地从老城古老弯曲的小巷中穿过,直接就来到了老港口热闹的小广场。因为没什么事,所以得以自在地审视与感受。

海港广场的一侧,Palazzo San Giorgio静静地矗立着。在1298年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马可・波罗作为威尼斯的船长被热那亚人俘虏,就囚禁在当时还是监狱的这所建筑中。在这里,他对同牢房的犯人讲述了精彩的中国见闻,这就是后来整理出来的《马可・波罗游记》。现在,在这个圆形的建筑里,有时会举办一些展览。

圆形的热那亚水族馆(Acquario)是海港广场最为醒目的建筑,它也是欧洲最大、最现代的海洋馆之一。水族馆设有70个蓄水池,可装下600万升水。里面模拟不同的生态环境:地中海、红海、马达加斯加地区、极地、热带……游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鲨鱼、企鹅、水母、鳄鱼等5000余种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繁忙与熙攘被现代化的井然有序所替代,码头上的小酒馆临海而建,一间挨着一间,虽然每间都不大,但是视野很好,弯曲的港湾、白色的游艇、高高的桅杆、古老的城堡、醒目的灯塔、迎风飘扬的红白两色市旗,还有高架桥、棕榈树、休闲椅,随着目光移动,如同缓慢放映的幻灯片。

要一扎啤酒居然还免费奉送小菜,拼盘里的食品种类更是多达六七种,这着实让人心情愉悦。海风吹过,时间就那么一点点流走,直到这时我才渐渐发现,这才是热那亚的真正味道。老港口是热那亚的灵魂,这里是一切的起点,不从这里出发,你根本无法走入这个城市的深处。因为,这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浸润着海水的气息。

“看,这里就是哥伦布的故居(Casa detta di Colombo,票价4欧元)。”陪同的克里斯蒂娜指着一幢爬满了常青藤、破败不堪甚至从外表看快要倒塌的房子说。别看这个二层小楼的一面外墙只剩了一半,别看它的外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个15世纪的房子仍是热那亚最出名的建筑之一,原因只有一个,在理论界比较多的人认同它就是哥伦布的故居。房子的下边刻着这样的题词:“没有一所祖传的房子能像这所房子一样,如此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对于热那亚人来说,哥伦布是他们的骄傲,他代表了乐观的冒险精神,是他让人们知道了世界,尽管最终支持哥伦布航海的是西班牙王室。这个城市的许多角落都有着这个500多年前改变了世界的伟大航海家的痕迹:中心火车站广场上巨大的雕像、市政厅里他的遗物、海事博物馆里的重要文件、胜利广场绿草坪上他航海时巨大的海船船身……在他的身上,似乎凝结着热那亚人永远无法消退的海洋情结。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大航海时代的主宰。

不过,哥伦布的身世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他到底出生在哪里?他死在哪里?他是哪里人?他最终又回到哪里去?他到死都对家乡和身世秘而不宣,甚至对他的子孙都守口如瓶,这是为什么?他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这又是为了什么?这些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热那亚人对此也很尴尬和困惑,以至于就连克里斯蒂娜也很实在地对我们说:“哥伦布的爸爸是我们城里的织布工,他们家有一间小作坊,就在这个地区。这肯定是他们家住过的房子,但是不是他的出生地,就说不好了。因为这个地区那个年代的房子,只剩下这一座了……”

哥伦布的墓志铭是:“莫让我永世不明”。或许,他本人也希望自己的真实身世有一天能够揭晓。不管答案是什么,热那亚的这幢老屋,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从里面的文件和老照片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上边写的是什么?”当我们看到鹿嘴村(Boccadasse)圣安东教堂对面建筑墙上的这段文字的时候问劳拉,一位地道的罗马姑娘。只见她和我们一样困惑,摇着头说:“不知道,读不懂,这是热那亚方言,和罗马的文字词汇完全不一样。”与中文不同的是,中文方言虽然在发音上差异非常大,但书面文字基本上是一样的。可意大利的各地方言或许念起来大家还能相互听得懂,但写出来反而完全不明白了。

当时就是那种情况。

最后,还是当地人、司机保罗帮了我们大忙:“这是一首诗,是热那亚的现代诗人Firpo写的。诗里说:‘噢,鹿嘴村,当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就好像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鹿嘴村是热那亚惟一保留着原始渔村生活状态的地方,那里的人们直到今天仍然以打鱼为生。每天他们划着小船出海捕鱼,捕来的鱼一部分卖掉,剩下来的就留给自己吃。圣安东教堂前的一位名叫Miguel Grall的秘鲁船长的雕像似乎也在时刻提醒着到达这里的人们――你们来到的是真正的渔村。据说这位19世纪的船长也出生在秘鲁的这样一个渔村里,他故乡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特意在这里建了这座雕像。

“现在这个地方真正的渔民大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也就200多人。其余的人都是外来者,有许多都是搞艺术的,歌唱家、诗人……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地方漂亮、古老而浪漫……”克里斯蒂娜的话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因为在接下来探访当地人家的采访中我们得知,这里的房价在热那亚属于很贵的区域,大约每月1700欧元。渔民们说,租房子给外人比卖房子还赚钱呢!

“看,那所绿色的房子,是1920年建的,现在是热那亚非常著名的一间餐厅,价钱不是很贵,但是很有特色,原始、古朴、靠海、景观很好,我们的晚餐就在那里吃!”克里斯蒂娜用手指着海岸另一边的一幢从外表看非常古旧的老房子告诉我们。

在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向对面望去的时候,一个摄制组正在鹿嘴村的海边拍戏……

时髦餐厅、电影钟爱的外景地、好奇的外来者、不为所动的当地人,这一切对于这个古老的小渔村来说,似乎是记忆延续的最佳手段。这个小渔村,就像是热那亚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并存,回忆与幻想并存,过去与未来并存!

档案

帕格尼尼:说帕格尼尼(Paganini Nicolo,1782年 ―1840年)是天才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这个出生于热那亚贫苦家庭的孩子完全凭借天分自学成才,11岁就名满天下,据说他是他的母亲在梦中请求天使赐福而来的小提琴之王。他那令人叹服的小提琴技巧似有天助,直到今天也令人难以企及,以至于李斯特这样感叹:“我毫不犹豫地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帕格尼尼了。”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是意大利政府为了纪念他在热那亚创办的,是著名的国际性小提琴顶级比赛之一。现在在热那亚的市政厅,也就是图尔西宫的帕格尼尼厅里,那把他曾经使用过的、制作于1742年的瓜尔内里・德尔・杰苏的手制名贵小提琴――Cannon被完整无损地保存着,那是他给家乡的礼物。

小贴士

位置:地处意大利西北部的热那亚湾,地中海沿岸,背靠阿尔卑斯山,是利古里亚大区的首府。

交通:热那亚建有国际机场、中央火车站(王子火车站)、渡口,火车、飞机、轮船连接世界各地。从米兰坐火车前往热那亚需要1小时40分。哥伦布机场的网址是:,网页是英文和意大利文。

说到这里独特的地形,恐怕就不能不提到那些蜿蜒在半山腰的羊肠小路。头上是悬崖,脚下是惊涛,聪明的五乡里人为了修建铁路存放炸药,依靠天然的地形,分几次修建了这些海边小径,大约12公里长,从奥马焦雷到蒙泰罗素大约要走5个小时。在没有通火车和轮船之前,人们就是依靠着这样惊险的小路往来于山上山下,往来于村庄和葡萄园之间,它们是重要的交通线和运输线。

在这些小路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爱人小路了(Via dell’Amore)。这是一条连接里奥马焦雷和马那罗拉的1公里长的小路,小路旁边的墙上写满了恋人们的甜言蜜语,画满了恋人们的浓情蜜意。因为小路的路面非常平整,而且沿途有可爱的小餐厅和石头长椅,所以适合各类人群行走。我们的午餐地也正好选择了路上的一间小餐厅,吃的是利古里亚的特色食品:Focaccia面包、蜜和鸡蛋混在一起的Torta Di Riso饼、Acciughe鱼、Formaggio Del Parco甜品、Pesto绿面条……餐后甜酒当然是五乡里的Sciacchetra了。

不过,爱人小路在这些羊肠小径中确实是比较好走的,余下来的路段显然就没有这么容易穿过了,除非准备好了健行的装备。因此,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选择了火车和轮船前往其他村庄。而在火车和轮船上欣赏的五乡里,感觉完全不同。特别是航行在水上,与村庄和悬崖保持一定的距离,那感觉可以用惊叹来形容。

马纳罗拉的葡萄园面积是五村中最大的,所以那里的葡萄酒也最著名。在海边色彩斑斓的小房子中间,那座14世纪的小教堂和钟塔、t望台都显得出神入化,仿佛是天外之作。

科尼依亚相对于其他村庄离海较远,它高出海面100多米,隐藏在海峡的山脊之中,从海边要爬365级台阶才能到达那里。去科尼依亚,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可是到达之后,那种远离尘嚣的宁静、那种平和的复古之美,让我再次慨叹。有些地方,隐藏得越深,就越美丽。

维尔纳扎据说是五村里最美的地方,村里居然有一座小拱门,中世纪古城的形象跃然眼前。城中还有热那亚人建造的两座雄伟的t望塔和一座风格古怪的、根据两张图纸建造的哥特式教堂。

蒙特罗索是5个村中最发达的一个村,五乡里仅有的旅馆也在那里。村里道路狭窄,一如既往地错综复杂,蜿蜒于小丘之上。17 世纪的圣弗兰西斯教堂和圣约翰教堂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个蒙塔雷(Eugenio Montale)生前最喜爱的地方,当然也少不了对大诗人的回馈,当地建有以诗人名字命名的蒙塔雷公园。

档案

蒙塔雷:对于整个利古里亚来说,哥伦布是勇士,帕格尼尼是天才,而在意大利当代诗坛上首屈一指的隐秘派诗人欧杰尼奥・蒙塔雷(Eugenio Montale)则是一个智者。这个在1975年因为独特的诗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大诗人当过记者、音乐评论家、文学编辑、图书馆馆长,他虽然生于热那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是他一生最喜爱的地方,却是五乡里的蒙泰罗素。现在,蒙泰罗素还建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蒙塔雷公园。他的处女作是诗集《乌贼骨》,里面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五乡里海边的迷人风光。

小贴士

位置:位于利古里亚大区东部拉斯佩齐亚海岸边。

交通:从米兰或者热那亚等大城市乘火车到拉斯佩齐亚港,然后换当地小火车前往。使用五地卡乘火车不限车次,并可享受各地之间交通服务,以及诸多便利,票价8欧元。夏天的时候,蒙特罗索、利奥马焦雷和维尔那扎有定时的游览船只往来其间,通票18欧元。喜欢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徒步,大约5小时从利奥马焦雷到蒙特罗索。

住宿:五乡里旅馆不多,但有不少私人出租房屋,房间虽小,但直临大海,经济划算。蒙特罗索旅馆最多,住宿地也最多。

购物:葡萄酒和油。

提示:每年耶酥升天节之前的星期六,蒙特罗索都要在柠檬节上为其一项特产举办一个庆祝活动――美食、音乐、聚会、文学绘画竞赛以及为最大的柠檬授奖。

五乡里国家公园 (Cinque Terre National Park)

地址:via T. Signorini ,19017 Riomaggiore SP

电话:39 0187 760000

网址:www.cinqueterre.it

上一篇:热带雨林中的皮南人 下一篇:二月清江翻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