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丰容对笼养紫胸凤冠鸠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6-18 03:38:53

环境丰容对笼养紫胸凤冠鸠行为的影响

摘要 2012年3—6月对 北京动物园2只紫胸凤冠鸠进行展区环境丰容试验,包括地面改造、增加活动设施等,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记录并分析丰容前后紫胸凤冠鸠的行为变化及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紫胸凤冠鸠的日常行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显著(p

关键词 紫胸凤冠鸠;环境丰容;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 Q959.7;Q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73-02

紫胸凤冠鸠(Goura scheepmakeri),又名南冠鸠,是一种大型的冠鸠,长约75 cm,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南部低地森林与印度尼西亚,主要栖息于湿地与冲积平原大约500 m的低地,营巢于树上。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动物福利的日益关注,圈养环境下野生动物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猩猩(Pango pygmaeu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等动物的研究分析表明,圈养环境的狭小、单调限制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正常行为模式的表达,导致异常行为的发生[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动物为北京动物园目前饲养的5只紫胸凤冠鸠,3雄2雌,成群饲养于雉鸡苑笼舍内。试验展区紫胸凤冠鸠笼舍由东至西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2间。室内展区约12 m2(4.2 m×2.9 m×2.4 m),内室为混泥土墙体,东面和南面为玻璃墙,室内搭有木质栖架。室外展区约31 m2(7.0 m×4.5 m×2.5 m),丰容前为水泥地面,东西两面墙壁、南北及顶面均用细钢筋焊接成网状。室外展区搭建了地面栖架2处。将室外展区分为9个不同的区域,以字母对各个区域进行标识,分别标记为A1~A3、B1~B3、C1~C3(图1)。

1.2 试验方法

1.2.1 丰容设计。室外展区是紫胸凤冠鸠活动的主要场所,本着丰富活动空间及活动内容的原则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展区丰容[3]:一是将室外展区地面由水泥地面改造为自然土地;二是在室外展区搭建秋千P1;三是将室外展区砂坑改建为水池P2。

1.2.2 观察方法。整个试验完成期为2012年3月12日至5月18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2年3月12—18日,预观察期。随即选取,确定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个体形态的识别与区分。每天早晨观察动物,同时熟悉和掌握记录方法,试验人员对观察和记录方法进行统一,保证统一的行为判断标准及数据记录方法。第2阶段:2012年3月19—30日,笼舍丰容改造前,观察对象为选定的1雌1雄2只紫胸凤冠鸠,每周观察期为连续5个工作日,每日7:00—8:00,连续观察1 h,采取直接观察法、焦点动物取样法(60 min/只,共2只)、瞬时取样法,每隔1 min采样1次,并记录其发生频次[4]。第3阶段:2012年5月7—18日,笼舍丰容改造后,观察对象、观察时间和观察方法相同。

1.2.3 行为观察。根据第1阶段观察的情况,紫胸凤冠鸠日常行为比较丰富,根据紫胸凤冠鸠的活动特征及各行为的特点,本研究中将紫胸凤冠鸠的行为分为6类并定义,具体见表1。

1.2.4 数据处理。本试验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胸凤冠鸠的行为时间分配

对雌、雄2只个体进行观察所记录下来的所有行为汇总后按行为时间比例统计(表2)。由表2可知,紫胸凤冠鸠发生最多的行为是休息行为,占日常观察时间的40%~50%,雌、雄性没有明显差异。研究中,紫胸凤冠鸠产生了与环境丰容相关的行为,如警醒行为和探究行为等。丰容前,雌性个体的社会行为是0,丰容后有显著增加。统计分析表明,雌雄性紫胸凤冠鸠丰容后休息和异常行为显著低于丰容前(p

2.2 展区环境丰容对紫胸凤冠鸠在空间利用上的影响

丰容后,2只紫胸凤冠鸠对空间利用均呈显著变化。其中,雄性个体对A1、C1区域的利用增多,而对于A3、B3区域的利用减少(图2);雌性个体对B1、B2、A1、C1区域的利用增加,而对A3、B3区域的利用减少(图3)。作为2个特殊丰容点:P1丰容后动物的活动频率增加,且雄性个体的活动频率显著增加;P2丰容后的活动频率变化不明显,雄性个体的活动频率略有减少,而雌性个体的活动频率略有增加,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1)丰容前后对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展区环境丰容前后2只紫胸凤冠鸠行为时间分配产生了显著的变化。2个试验个体增加了对丰容设施进行探索的行为。环境的丰富使动物之间的关联增强,社会行为明显增加,丰容之前,雄性个体社会行为较少,雌性个体几乎未观察到社会行为,丰容后社可观察到和其他动物发生追逐、互相理羽等行为。使用丰容设施的同时提升了对个体的警戒行为,避免被攻击,因而休息时间相应减少。紫胸凤冠鸠总体行为中,探究、警醒、社会行为时间的延长,使空闲无聊的时间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破坏场地绿植、乞食、踱步等异常行为的几率[5]。

(2)丰容前后对空间利用的影响。丰容前,A3、B3、C2、C3为动物的活动区,A1、A2、B1、B2、C1是动物在活动较少的区域。室外展区A3两面为墙体有遮蔽效果,大量的栖杠位于B3,故动物在A3、B3出现的时间比例很长。而由于为水泥地面与动物的自然生境有较大差异,不利于动物栖息,故其他区域动物对展区的利用率不高。丰容后,将水泥地面改为土地,更接近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且对动物腿部和足部的压力减小,动物在每个区域的地面都有活动,且A1、C1活动发生的频次显著提高,减少了动物受场地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动物的运动量,增加了行为的多样性[6]。由于B1不但改造了地面,而且增加了丰容设施秋千,动物的出现频率显著升高,且雄性个体在这个区域出现的频率极显著升高。紫胸凤冠鸠顺利落在秋千上需经数次尝试后才能完成,促进了身体的平衡性[7]。B2区丰容前为沙坑,动物出现的频率不高,改造为水池后,动物出现的频率没有明显改变。动物在A3、B3出现的时间比例下降,但A3依旧为除了休息区域外动物最常出现的位置,通过丰容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紫胸凤冠鸠对掩体或遮蔽物有一定的需要,因此如何提供适宜其生存的掩体或遮蔽物,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尝试和摸索。

4 致谢

该丰容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得到了多方的帮助与支持,在此向雉何绍纯、张轶卓2位老师在技术上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也要感谢饲养队王泽重队长、刘斌书记、卢岩队长的支持,特别感谢北京动物园领导对动物福利及丰容工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

5 参考文献

[1] CELLI M L,TOMONAGA M,UDONO T,et al.Tool use task as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for captive chimpanzees[J].Applied Animal Behavioral Science,2003,81(2):171-182.

[2] 雷鹏,李翊,潘扬扬.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260-263.

[3] 田秀华,张丽烟,王晨.动物园环境丰容技术及其效果评估方法[J].野生动物,2007,28(3):64-68.

[4] 蒋志刚.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54.

[5] MELLEN J,MAC PHEE M S.Philosophy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past,present,and future[J].Zoo Biology,2001(3):211-226.

[6] 王强,李洪文,石凌,等.环境丰容对圈养灰鹦鹉日常行为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9,28(3):455-457.

[7] MARKOWITZ H.Behavioral enrichment in the zoo[M].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2.

上一篇:水库网箱养殖匙吻鲟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鲵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