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舟曲泥石流源头

时间:2022-06-18 01:27:31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8月10日,记者出发探访泥石流源头,考察这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泥石流的源头状况。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一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侧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8月10日一大早,抵达舟曲的第二天,我准备出发探访泥石流源头,看看这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泥石流到底是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它的源头是什么样子。

泥石流源头在三眼峪沟的上游,远远地能够隐约看到沟口的峡谷。为了轻装上阵,我带足采访设备之后,又带了一瓶水就出发了。路上遇到舟曲县供水公司的员工杨静,这位1982年出生的姑娘,已经是四岁孩子的妈妈。她自告奋勇为我带路想帮忙挖人又帮不上,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她跟我说。三眼峪沟已经面目全非,房子都被泥石流掩埋,踩在我们的脚下,原来上山的小路更是不见踪影。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我们艰难前行。

从沟的上游,迎面走来六位村民,他们是舟曲峰迭乡杜坝村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到沟里寻找在这里打工的乡亲,进行救援。领队姚军红告诉我们,他们其中一位队员李士金的弟弟,在沟上游工作,维修拦水坝,在那里工作的农民工一共有一百多人。

他们没有找到亲人,但是找到了一辆被压扁的三轮车,他们就在农用三轮车旁烧了些纸。李士金拜托我说三轮车还在上游,一会你们到了那里,帮忙拍一张照片吧,弟弟在世上走了一遭,什么都没留下,那辆压扁的三轮车是他留下的惟一的念想。

看到我的水瓶子空着,他们不由分说,就把自己塑料桶里带的水灌到我瓶子里,并且嘱咐我说,这是从外面带进来的水,放心喝吧,虽然后来还是拉了一天的肚子,但是他们带给我的情意让我很温暖。在舟曲灾区,饮用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但是他们却如此慷慨。

因为山洪和泥石流正好淹没了舟曲的供水管道,后来抽上来的地下水,也被腐烂的尸体污染了。交通中断,外面的水也运不进来,所以水是相当宝贵的资源。沿着泥石流逆流而上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孩子,趴在上游流下来的水流上喝水。这个水原本是可以喝的,本来也是舟曲的自来水水源,但是,腐烂的尸体很快污染了水源。我吼了一下这个孩子,告诉他不能喝这个水,他听到吼声,连蹦带跳地跑了。

继续往上走,原来埋设的自来水管道暴露在外面,从断裂的管道里涌出清澈的水。附近的村民到这里来洗衣服,并且用塑料桶把水带回家。因为之前听卫生局的人讲过一些相关知识,我嘱咐他们这些水最好不要喝,如果一定要喝,必须煮熟了再喝。虽然遭了灾,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虽然有亲人不在了,但是活着的人必须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沿着乱石和烂泥冲击形成的深槽继续前行,后来发现,溪水冲刷形成的河道相对平坦,为了节省力气,我们就趟着浑黄色的溪水逆流而上。

中午时分,头顶的太阳把火辣辣的光和热毫不保留地倾泻在我们身上,水早已经喝光。我估计身上出的汗,都不止一瓶水的数量。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哭泣声。我循声望去,看到半山坡上有影影绰绰的七八个人,分布在一片错落的坟地里。陆续有人抬着担架走来,担架上是从泥石流中挖掘出来的他们亲人的遗体。

泥石流的救援,和地震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被埋在下面的人存活的机会很小。可以说,从现场被救出来的人,没有一个是被埋在下面的,被埋在下面的,没有一位幸存者。每天清晨,救援队伍浩浩荡荡地上山。顶着烈日,踩着膝盖深的烂泥,闻着浓烈的尸臭味,在三眼峪和罗家峪两条沟里开始挖掘。到了每天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废墟上就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因为,大多数遇难者,都被埋在两三米深的泥石下面。根据手工挖掘的进度,一天的时间,基本能够挖出一个废墟上的遇难者。家属看到亲人的遗体,不能自持,废墟上的哭声就会连成一片。

下午一点的时候,石头上的气温到了40℃左右,我们终于清晰看到了源头的峡谷。右手的悬崖,像是刀切的一样直直地立在旁边,几块巨石翻滚后停留在沟口的峡谷里。

我们正要继续往前走的时候,身后追上来一个满头大汗的男人,是杨静的老公杨清泉,之前在底下观察水流情况的他知道我们要到泥石流的源头,但是看我们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就忐忑地追了上来。

我们继续往前走,他让杨静在原地安全的地方等我们,他带着我继续前进。杨清泉说,这段路要快点通过,咳嗽一声,都有可能把山上的石头震落,而且悬崖上还有山羊在活动,随便掉下一块石头,都可能要命。

泥石流的源头有一个拦水坝,这也是三眼峪沟的第一道拦水坝。带着惯性的巨石和烂泥,已经冲断了坝体,只剩下半幅坝,静静地立在那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泥石流经过第一道拦水坝的时候,力量还不足以摧毁那么多房屋,但是,一路向下冲的时候,带走越来越多的石头,汇集越来越多的烂泥,积蓄越来越大的力量,冲到沟底的时候,足以推动整栋楼房平移。

逆流而上的时候,当地百姓告诉我们,原来三眼峪沟有五道拦河坝。沿着河沟向上走的时候,於积的河床上布满石头。这些疯狂的石头有的碎到指甲那么小,和泥水一起向下流动。有的和房子一样大,突兀地停在蓝天下。通过这些石头,我们想像着,8月7日晚上,是怎样一个撕心裂肺的夜晚啊。

半路上,一个老乡在上游低头寻找着什么。他说,他家原来就在泥石流的上游,可是,泥石流过后,冲刷和掩埋已经让他的家踪迹全无,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一块巨石上摆放着几件衣服,裤子上还穿着皮带,估计这些衣服的主人已经不在了。

抬头望去,半山腰上的一个拦河坝还留着一些踪迹。没有被泥石流冲刷走的半截,还搭着脚手架。旁边的山路上,歪歪扭扭地停着几辆农用车。

太阳越来越高,冲锋衣像一块塑料布裹在身上,一个劲的出汗。身上带的水喝干了,肚子里的粮食也消化完了。

泥石流的表面,看起来像水泥一样结实,但是真正踩下去的时候,整条腿都会陷下去。后来我们沿着泥水冲刷过的乱石向上走,就顺利一些。

快到山顶的时候,我们发现两侧的山像刀切的一样直上直下。山上稀疏地长着点点的绿色。偶尔有野山羊跑过,山上的乱石就会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向导不让我往前走了,说前面不安全。但是,离源头还有几百米的距离,这么远的路我都来了,这么多苦我都吃了,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不上去,实在可惜。就这样,我咬咬牙,心里暗暗地想,自己运气不至于那么差吧。不会那么巧有山羊从我头顶经过,不会那么巧石头会掉到我头上。就这样我快步爬到了源头的大石头附近。看着这些和一间房子一样大小的石头,想着人类面对自然原来是这么渺小。

拍完源头散落的巨石和被冲垮的拦水坝,我们启程返回。这个时候,到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早晨吃的半个馒头,早已经被消化得干干净净。上山时吃的苹果,酸酸的更是帮助消化,远处的一小片绿色,吸引了我的视线,仔细一看,是在泥石流中幸存的一些玉米,在一片黄色的泥沙中,直直的泛着绿光,继续生长呢。不知道这些玉米的主人,有没有像这些玉米一样幸运地逃生。

下山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正在寻找爸爸的小姑娘刘丽,刘丽在舟曲一中上高中,过了暑假就上高二了。她家在离县城10公里以外的大川镇,所以上学的时候,她就和爸爸刘开德租住在县城的月圆村。刘开德一边在县城建筑工地打工,一边照顾上学的女儿。暑假期间,刘丽回农村老家,照顾身体不好的妈妈和三个弟弟妹妹。刘开德则继续在县城打工,供孩子们上学。

8月7日,刘开德下班后回到租住的房子。夜里泥石流暴发的时候,泥水夹杂着巨石,轰隆隆地从三眼峪沟的上游倾泻而下。刘开德准备往外跑。但从天而降的泥浆和石块,瞬间没过了他的头顶,他“站在”泥浆中,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四个孩子。

在舟曲泥石流灾区,我每天都遇到很多让人撕心裂肺的痛哭和故事。8月15日哀悼日当天,我面对废墟深深鞠了三躬,献了16朵,四朵献给苹果树的主人,八朵分别献给两片玉米地的主人,剩下的四朵献给所有罹难的父老乡亲。

上一篇:我是一只季候鸟 下一篇:“啃老”盛宴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