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时间:2022-06-18 12:41:18

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按照国际先进内控模式COSO报告关于内控系统的整体框架要求,提出本人对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浅见。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are discussed;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ode COSO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on the overall framework,View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 are proposed.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评审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s;control 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12-01

0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1.2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及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是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只有全面、彻底地了解其局限性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切实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力措施。

2.1 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的提供合理的保证,因为内部控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即管理当局在制定其制度时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及许多对于内部控制本身就无法控制,例如:

①内部控制只适于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事项,而不能对例外事项(包括意外事故)进行控制。②对于工作人员因粗心、精力不集中、身体欠佳、判断失误或误解上级发出的指令而造成的这种人为错误无能为力。③因情况变化,原来制定的内部控制过时失去效果时,也无法控制其错误或弊端的发生。尽管管理当局力争取得有效的控制效果,但由于上述及其他限制因素存在,内部控制不可能完美无缺。

2.2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各类财务决策权力,各项财会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财会人员的行为都处于紧密的内部制约和监控之下的科学、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如:财务内部控制尚未形成覆盖各个部门和环节的系统,还有薄弱点和空白点;财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不够,互相衔接也不够严密: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

3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按照COS0内控理论,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

3.1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①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②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我们知道,企业内部由四种经济主体组成,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和财产安全,并能获得如实报告;经营者的目标是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资产安全、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只有在控制主体及其控制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3.2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采取内部控制的价值,只需针对那些具有风险并且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可控要素进行控制。为了能够达到财务部的工作目标,在分析控制环境中的各个要素时就可能发现:

①越权管理,让不该做某事的人做了事,如:出纳既做现金账又负责支付现金;②信息系统发生错误,从而提供了不正确的数据。

由此可见,控制环境因素中人员和信息系统可能成为引起财务报告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风险要素,因此,财务部应该对这两个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3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监督与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而应当遵循下述原则:

①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②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应得到适合的培训,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③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实现组织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S].

[2]朱荣恩.内部控制的方式[J].中国审计,2002,7.

上一篇:对于高校教考分离考试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结构选型与建筑使用功能\经济造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