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绘画对日本“八景”画的影响

时间:2022-06-18 12:40:08

“潇湘八景”绘画对日本“八景”画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借以丰富发展自身文化的民族。日本镰仓时期,随着中日港口贸易的往来,两国之间僧侣交往非常频繁。中国文化艺术的各层面都成为了日本创造本国文化的原型和摹本。日本的“八景”画,一脉相承于室町时代传入的中国南宋禅僧画家牧溪和玉涧的《潇湘八景图》,对日本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潇湘八景”绘画的缘起与东传

(一) “潇湘八景”绘画的缘起

在我国唐代传统绘画的描写对象上,文人士大夫开始从人物转向山水。北宋文人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正是诞生于这一转化过程之始,是目前有案可考的创作《潇湘八景图》的第一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1]作品中流露出的宁静、闲适的牧歌式画风恰好迎合了南宋文人们清淡、隐逸的思想。以“潇湘八景”为题或以“八景”为体的艺术作品开始大量涌现,流传至今,“潇湘八景”被普遍公认为“八景”之父。

(二) “潇湘八景”绘画的东传

随着宋元时期中日两国贸易的频繁往来,大量中国瓷器、绘画等艺术作品输入日本。宋代画家王洪、牧溪、玉涧的《潇湘八景图》在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初期传入日本。这些“潇湘八景”代表作被作为珍宝历代珍藏,至今仍收藏在日本各博物馆中,引领了日本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对日本美术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镰仓、室町、江户时代以来,日本画坛先后出现了大量以“潇湘八景”为题的作品。镰仓后期,元代神僧一山一宁云游至日本,其《平沙落雁图》中所题的赞,使得该《潇湘八景图》作为日本现存最重要的“八景”水墨山水画之一得以保存。其外还包括相阿弥的《潇湘八景图》、雪村周继的《潇湘八景图》、藏三的《潇湘八景图》屏风、镰仓建长寺僧祥启的《潇湘八景》画帖等等。直至近现代桥本雅邦、横山大观、寺崎广业、横山操等画家都有《潇湘八景图》留存于世。至此,“潇湘八景”成为日本广泛流传的画题。

二、 “潇湘八景”绘画对日本“八景”画的渗透

“潇湘八景”画影响了日本的绘画风格。[2]其对日本“八景”画的渗透主要涉及到禅宗文化、“八景”命名与构词、绘画主题与形式以及审美价值与情趣等方面。

(一)禅宗文化与意识的汇通

“潇湘八景”与禅宗之间有着丝丝入扣的内在关系。12世纪,禅宗与“八景”之间的关系日趋加深,其对于绘画的影响也使得禅理与潇湘意象合二为一。“潇湘八景”画面的布局着“平远”之意寄托清寂的山水。“远”即“虚”,“虚”必“空”,“空”则“静”,这又与禅宗追求的超凡脱俗的理想一致,是禅宗深层次灵境的启示。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四周海洋疆界较为凶险,所以日本人更侧重于接受内向的、含蓄的禅宗文化。禅宗文化使得日本“八景”绘画与人的心境有意识的结合,通过对绘画的凝神默视和对画意的安神冥想,从理性到达心性的境界,并在人生的存在意义上获得顿悟。这在“潇湘八景”中描绘的“归帆”、“夕照”、“晚钟”等禅宗场景中可以看出。

(二)“八景”命名与构词的仿效

日本的“八景”名胜集称源于中国的“潇湘八景”。从景点取名来看,“八景”是景有所名、名有所指,多包含建筑、山体、水域、桥梁等景观。在《安藤广重描绘的作品中水岸空间构成研究》[3]一文中也写到歌川重描绘的119处风景中,多采用“落雁、归帆、晴岚、暮雪、秋月、夜雨、晚钟、夕照”来命名。总结“八景”构词的主要方式即为“名词/偏正短语+偏正短语”或者“名词/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如表1,中日“八景”绘画作品命名与构词比较。

表1 中日“八景”绘画作品命名与构词比较

(三)绘画主题与形式的承传

“潇湘八景”绘画的构思和布局,成为日本“八景”画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蓝本。大约在镰仓时代,日本画师就临摹董源、牧溪、玉涧、宋迪、马远等人的《潇湘图》和《潇湘八景图》,在“八景”水墨画的形式上,延续“V字形构图法”和“一连通构图法”,也采用“一景一幅”、“二景一幅”、“四幅同景”和“八幅同景”的布图格式,甚至连题诗的位置布局都能够寻找到与“潇湘八景”的趋同。从模仿“潇湘八景”山水画到金碧山水再到浮世绘,日本在绘画主题上,从单纯的重复“潇湘八景”中的题材,逐渐走向了对日本本土“八景”的描绘,如《江户八景》、《金泽八景》、《富岳三十六景》等。日本画家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在日本美术界最大的贡献便是以“潇湘八景”为母题的风景画创作。[4]另外,以铃木春信为代表的“八景”浮世绘在立意构思和形式上,都着意于将“潇湘八景”用作自己的绘画母题。

(四)审美价值与情趣的契合

日本画家如中国画家一样,描绘“潇湘八景”时多借美景抒发忧愤与哀婉。萧条淡泊、平淡天真、清逸气闲等“潇湘八景”情怀都深刻影响着画家的审美取向。在日本人看来,“八景”正是神赐予的自然美景。因而,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与之对立,而是以虔诚与赞美之心去接受与融入自然。“八景”当中体现出的“幽玄”、“无常”的哲学理念构成了日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日本的“八景”系列作品借“平沙”与“落雁”,将“悲世”转变为日本江户的“欢世”。受中国“士文化”影响创作的“潇湘八景”图,既表现出对大自然敬畏尊崇的心理,也体现出非功利性的审美精神。

三、总结

日本的“八景”山水画借鉴了中国“潇湘八景”绘画的审美观与艺术形式,使得日本绘画风格在情景表达、写意风格和视觉构图等内容上与中国“八景”绘画具有诸多共同之处。日本“八景”绘画的演变,从水墨画转换到浮世绘,从最初的“士文化”画风,逐渐变成风俗画,其主题不变、形式多样,这是中国“八景”绘画艺术在日本的发展,也是日本对中国“潇湘八景”绘画艺术的传承和演绎。

参考文献

[1]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之活笔[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46

[2] 欧阳启名.中国对日本绘画的影响.美术观察,2000(5):83~84

[3](日)藤平,渡部一二.重の描いた『名所江百景にみる水空の成にする研究.ランドスケプ研究,2006:69(5):725~730

[4](日)藤平,渡部一二.重の描いた『名所江百景にみる水空の成にする研究.ランドスケプ研究,2006:69(5):725~730

(本文系2010-2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阶段成果,课题名称:“潇湘八景”山水文化景观发展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24200011)

上一篇:影视片头字幕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林泉高致》对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