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先在心,后在身”

时间:2022-06-17 11:44:44

碧云天,黄花地,豆棚闲话,清茗沁人。千丰先生轻摇蒲扇,徒儿一清续水相待。

一清:今日稍得小闲,先生能否为徒儿说说太极拳为何要“先在心,后在身”?

千丰:太极拳的根源,以心灵精神为本,先以心练功,而后以形练功。心灵之动即太极之动,太极含万化之理。绦心生法,法从心生。

一清:何其玄乎!恕徒儿愚昧。

千丰:学太极拳必先学其理,首知太极之先,本是无极。无极是太极之母,鸿蒙之气,浑然一体,即是万物先天之机,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人之生,本为一无极,即先天之机,迨入后天始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太极莫不复归无极,盈虚消长,动静分合,生生不息。

一清:徒儿不能明白,能否请先生再细纲开示?

千丰:打拳全凭心意用功夫,运化全在一心之中。心者,大脑也,中枢神经也。心有所感,意有所向,“意气君来骨肉臣”(王宗岳《十三势歌》),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导引下进行,也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活动。太极拳的用意,是一种练拳的意识、想法,从生理、心理角度来看,是由大脑层产生的一种心理定向,是一种注意活动,自觉运用了生理学的诱导规律。太极拳强调突出用意,可以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经系统受到系统的训练。

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是用意的目的所在。善书者意在笔先,善画者成竹在胸,善拳者“先在心,后在身”(武禹襄语),离开了意念的引导,就谈不上劲力的产生和运用。太极拳重意、用意、练意,其实质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达到心、身俱练,实现健身、技击等功能。从健身角度来说,太极拳行拳走架要求思想集中,通过松柔、贯串、安舒、中正,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机能发生有益的变化,促进健康;从技击角度看;用意使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听劲、化劲、发劲,增大功力。

一清:在行拳走架时如何运用?

千丰:行拳走架,有动有静,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矿须于动静之中,悟太极之至极真理,于刚柔之中,寻生克之玄机,然后由太极人于无极。习拳者应以养生定性、聚气敛神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动神乱,则四肢百骸莫能一气,虽依势行拳走架,仍然难以收效。

一清:在心意上下功夫,如何才能使功夫上身?

千丰:内外兼练是太极拳的特点。炼内,主要是炼精、炼气、炼意,其中又是以炼意为主。心为一身之主宰,四肢百骸无不听命于心。虚领顶劲要将意念用于头顶,提起精神;含胸拔背取法于自然而寓意于变化;圆裆裹臀注意于腰间变换,尾闾正中取意身体上下一线相通,沉肩坠肘、腕随掌转,都是跟随意念而动,虚实转换、一身五弓、气沉丹田、内气潜转等等,无不是在意念支配下进行的,“凡此皆是意”。拳是有形的意,意是无形的拳。以意念调节身法,合格的身法则能蓄养内气,在意念的导引下,浩然之气便流行贯注于拳势。所以,“运用在心,此是真诀。”(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 105页)

一清:道法自然,先生所说的本源在何处?

千丰:陈鑫说,“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加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周身无处不阴阳,阴阳之体是人类的本来面目,学太极拳就是要复其本然。

一清:怎么才能复其本然?

千丰:要达到清静本然之心,就要放下心理负担,心上不放任何东西,也就是返璞归真。修心养性,心灵修缮是太极养生健身所追求的重要功夫,“先在心,后在身”,此是太极拳内外兼修的灵魂。

千丰:先生此番开悟,使徒儿茅塞顿开,吾必脚踏实地用功贯彻实行之,白雪黄芽,何须枉寻。

上一篇:老子金丹大道揭秘⑦ 下一篇:顾式太极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