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17 09:09:41

“班班通”的应用研究

摘 要: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各校信息化的发展,“班班通”工程更是深入各基层学校。因此要强化“班班通”的管理与应用研究,从而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优质资源进入每一间教室,把多媒体、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班班通;管理;应用

2010年,我校已配备了“班班通”设备,现有“班班通”7套,教师办公电脑11台,我们牢固树立教育现代化意识,不断加大“班班通”建设应用力度,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充分挖掘现代媒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凭借现代媒体教学优势,我校连续两年获区教委考核一等奖。

一、健全组织机构,确保“班班通”正常有序使用

为保证“班班通”设备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我们成立了副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电教(科学)教师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强化队伍培训,为“班班通”正常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班通”需要每个教师去实施,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

为此,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采取“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和“三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全员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1.集中培训,聘请技术人员、学校电教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电脑常识、课件制作、视频剪辑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

2.配合教科所、教仪站等单位开展各种活动,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以点带面,发挥骨干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校本培训,主要通过校园网络方式进行自主培训。

通过全方位培训,广大教师熟练掌握了“班班通”,为教学应用铺平了道路。

三、重视过程管理,制定奖惩机制,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任何先进设备,最终需要人来操作。为此,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班班通”管理和使用评价制度,配备了管理员,做好“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等工作。

四、挖掘利用途径,充分发挥“班班通”功能

1.运用信息技术促科研

(1)以活动促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我校每个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2)以科研促发展。学校承担市级课题《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县级课题《成长记录袋建设项目实验》等,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借鉴与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2.依托资源促教学

(1)利用“班班通”沟通学生心灵。有了“班班通”,多媒体的应用成为常态,老师、学生学习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2)学科资源整合,提升教学质量。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成课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研究向纵深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

3.利用电教设备促管理

学校利用电教手段,进行电子管理。学校的各个管理档案、个人档案不仅要有文本档案资料,而且还要有翔实的电子档案资料,各办公室的电脑都已连到校园局域网中,并在服务器上建立了教师的个人文件夹,里面包括教师的各种资料和整合课件。

总之,信息化环境给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推动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速了我校课程改革的进程。同时,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发展优势,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为教育教学的更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区永久小学)

上一篇:从课堂教学能力测试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