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类理论的发展试述类别形成中的知识效应

时间:2022-06-17 03:29:27

通过分类理论的发展试述类别形成中的知识效应

摘 要:分类及类别学习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家近年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分类理论的发展,即继基于相似性的分类理论之后提出的基于解释的分类理论,使得分类活动中自上而下的加工开始受到重视,知识效应问题便成为新热点。

关键词:分类理论;类别形成;知识效应

1.分类概述

人类个体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感知外界信息,而且要以一定的方式将数量极大的信息组织并加以存储。Collins等认为这种组织与存储遵循认知经济性原则,即通过把世界分解成各种类别以减少人们需要识别、学习和提取的信息量实现的(武海英,阴国恩,2009)。这种组织与存储信息的方式一般被认为是分类,通过分类可以使来自周围世界的数量巨大的信息得以有效编码,有序存储,并能快捷提取,极大地提高人类的认识效率。

2.分类的基本理论

2.1基于相似性的分类理论及其局限

关于人们分类的依据问题,较早以相似性的观点为主,这些观点都认为分类是根据类别成员彼此之间相似性进行的。比如,原型观主张,分类时会进行新样例与原型的相似性比较,新样例与哪个类别原型具有更高的相似性,则归到哪个类别;而样例观则主张,分类时会把新样例与所有类别和样例逐个进行相似性比较,新样例与哪个类别有更多的样例相似,则归到哪个类别。

Medin提出了相似性的几个成分。首先,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应随着其共有特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共有特征数量的减少而减少。第二,特征与特征之间应该相互独立,而且必须以相加的方式来增加相似性。第三,构成相似性的特征应该处于同一抽象水平上。第四,这些原则应足以描述一个概念或类别的结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应当是由一系列特征组成(Medin,1989)。根据Medin提出的相似性含义,可以发现相似观的一些局限性。相似观的常用方法是典型性判断,而人们可能并非总是用相似性来判断类别的结构,例如,在秘书休息背景中,茶被作为典型饮料;而在司机休息室的背景中,牛奶则变得更加典型。因此,虽然原型观或样例观等基于相似性的观点仍可以解释一些认知心理学中的现象,但它们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2.2基于解释的分类理论

为了解决基于相似性分类理论的困境,大量的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概念更多的是与人们的知识和世界观有关,而不是先前就被组织好的。因此,提出了基于解释的分类观。

2.2.1基于知识的分类观

Murphy和Medin首先提出“基于知识”的分类观,认为概念和样例之间的关系是可用理论和支持理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类比。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仅要对该事物各种客体、物理或事件的特征进行比较,而且还运用概念如何被组织的知识证明分类的合理性,并解释为什么某些样例可组织在某个范畴内。

2.2.2基于理论的分类观

在知识观的基础上,研究者又提出了“基于理论”的分类观,这种观点认为,并不是类别成员本身造成了相似性,而更可能像是在碰到具体刺激时个体对其进行了相似性判断。例如,在Labov1973年的研究中向被试呈现高度不变,宽度变化的碗形容器图片。实验中要求被试判断该图片是“碗”还是“杯子”。当要求被试想象容器内装有“马铃薯泥”(一种通常装在碗中的食物),更多的被试把原来判断为杯子的容器判断为碗(刘志雅,莫雷,2005)。显然,被试关于容器用途的知识影响了他的类别判断。

随着分类理论的发展,即继相似观之后,解释观被提出,知识和背景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知识效应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新热点。

3.类别形成中的知识效应

类别形成中的知识效应,是指人们的先前知识或背景知识对分类和类别学习活动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既有的理论和知识不仅影响了对事物的分类,而且深刻影响了类别的结构和表征。此外,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知识基础对年幼儿童的类别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类别学习的效率,研究类别形成过程中的知识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1类别学习中的知识效应

类别学习中的知识效应研究,大体上有两种取向:一是通过变换类别特征间的关系,考察人们对于特征相关的敏感性程度,由此推测已有知识在类别学习和类别表征中的地位;二是通过外显的指导或提供不同性质的类别标签,激活人们语义记忆中的相关知识,检验这些知识对随后的类别学习的影响,以及基于知识的加工与基于相似性的加工的相互作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使人们相信,人们关于类别及其特征关系的先前知识和朴素理论(naive theory)深刻地影响了类别结构,当类别结构和人们的先前知识相一致的时候,类别学习会受到显著的促进(张阔,阴国恩,王敬欣,2006)。

3.2类别建构中的知识效应

类别建构又称为非监控的类别学习,是指个体在没有外部指导和反馈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形成类别的过程。类别建构是人们类别形成的一种重要形式。Murphy和Medin等人提出,单纯的感知相似性不能充分解释类别的凝聚,自然类别的表征更多地是以理论和已有知识为基础。很多针对成人的研究显示,当类别结构和人们的背景知识或已有知识相一致的时候,基于结构的类别建构显著增加,体现出所谓的“知识效应”(张阔,阴国恩,王敬欣,2003)。

3.3分类中的知识效应

Medin、Lynch和Coley等研究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树木专家的范畴表征和归纳:植物学家,公园维修工人,和园林设计者。结果显示出前两组的分类很相似于那些科学分类,但园艺师的分类极大的受不同的树木在风景设计中作用的影响。然而,当要求从树木范畴和生物特征归纳时,园艺师就没有表现出这种影响,而严密地遵循科学分类进行。这一研究表明背景知识的习得对分类标准的影响。

4.结语

关于类别学习中知觉信息和先前知识的相互作用问题,存有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类别学习中机械特征和知识关联特征要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而知识会引导注意指向知识关联特征而忽略机械特征,从而抑制对机械特征的学习,最终形成了基于知识的图示。这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不敏感假设。而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先前知识并不能告诉我们关于一个新类别的一切,如果个体太依赖于先前知识而忽略类别的经验信息,将难以获得新知识。

因此,虽然既有知识在类别学习中的重要性已是不容置疑的,但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也有许多问题尚待澄清。而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结合,突破了对类别研究的传统方法模式,带来了许多与过去研究不同的理论观点,有望能够为解答有关知识效应在类别形成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武海英,阴国恩.4~6岁幼儿相似性判断与类别判断的知识效应.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74~279

[2] Medin D.(1989).Concepts and conceptual structure.American Psychologist,44(12):1469~1481

[3] 刘志雅,莫雷.概念和类别研究中基于解释的观点.心理科学,2005,28(2):318~320

[4] 张阔,阴国恩,王敬欣.先前知识对初中学生学习家族相似性类别的影响研究.心理学探新,2006,26(1):56~61

[5] 张阔,阴国恩,王敬欣.初中学生类别建构中的知识效应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4):283~287

上一篇: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图案装饰特点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创业资金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