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

时间:2022-06-17 03:19:34

也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

【摘要】利用情境进行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音乐课也不例外。笔者在音乐课上通过利用图画再现情境,使用多媒体表现情境,运用色彩营造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借助语言表述情境等形式,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关键词】情境 感染 营造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情景是要根据音乐的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而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平时我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二、通过多媒体表现情境

小学生都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通过电化教学设备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前,先给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观看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使他们产生崇敬的心理,再让他们认识国旗和国徽。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学生知道它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再播放一些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高唱国歌的录像。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为更好的理解歌曲内涵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歌唱教学中,利用电化教教学设备创设情境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第一册《小雨沙沙》一课时,由于这首歌曲比较柔和、优美,是赞美春雨滋润大地的歌曲。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点,我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春天情境,再以课件慢慢展示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再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诗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三、运用色彩营造情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在教学《秋天多么美》一课时,笔者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孩子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彩霞般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获得美的效果。

四、借助语言表述情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 :在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 ,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

五、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而是学生自己。这样,孩子们会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完善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伟大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淮安市武墩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那个叫“理想”的东西 下一篇: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