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谁的成败

时间:2022-10-09 08:50:20

公元前361年,响应秦孝公的号召,商鞅来到秦国。经过几番面试,终于获得信任,准备推行变法。可是秦国保守势力太强大,既得利益集团太顽固,要变革,先得造变法的舆论。于是,一场由秦孝公主持的高端辩论会—事实上是一场高层大论战,在孝公的宫廷展开了。

最牛辩手商鞅

辩论主要是三个人:主持改革的商鞅,反对改革的秦国权贵代表甘龙、杜挚,支持改革的秦孝公担任裁判。秦孝公既然已经有了立场,商鞅就不算孤独,事实上还占着优势。但是,秦孝公作为裁判,不能帮着他辩论,一对二,商鞅应该还是有些吃力。

但没想到,这次辩论近乎一边倒。商鞅面对的这两位秦国贵族理论家,看起来阵营豪华,最终却被证明,他们不过是鱼腩队,在商鞅面前,他们溃不成军,被打得满地找牙。

根据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和刘向《新序·善谋上》的记载,在秦孝公致开幕词后,个性躁急而胸有成竹的商鞅首先发言:

犹犹豫豫的行为不会成名,犹犹豫豫的事业不会成功。您此前定下的变法理念,施行它,不要怀疑,不要顾忌天下人的议论。何况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就像俗语说的:“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功。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什么是法?对人民有利的就叫法;什么叫礼?有利于事业的就叫礼。所以,对于圣人来说,只要可以治国,不法其故;只要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看商鞅的这番演讲,圣贤语录、民间俗语、名言警句喷涌而出,平心而论,他还真是一个大演说家。

在这样一番裹挟着名言警句的集束轰炸面前,本来就没有道德优势和知识优势的甘龙、杜挚一下子就被炸得晕头转向,只能被动挨打,最后丢盔卸甲,一败涂地。

我们也一样,看到这一番宏论,立即佩服得五体投地,坚定地站在商鞅这边。

商鞅赢了。一场由他设计、由他主导的改革在秦国拉开了序幕。

商鞅变法,所有人都输了

但是,十九年后,商鞅输了,输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但是—又一个“但是”—我们今天的历史教材和一些学者常常这样告诉我们:虽然商鞅本人失败了,他的政策却在秦国取得了成功,秦国终于灭尽六国,一统天下。

那么,秦国灭了六国,到底是谁“成功”了呢?

六国当然失败了,六国的老百姓从此必须忍受更加残暴的政权,也失败了。

但是,秦国人民赢了吗?他们赢了什么?

结论是:只有嬴氏一姓赢了。

不。我们再稍微耐心一点,只要再等十六年—这点时间对于一个朝代来说一点都不长,对于一个已有五百多年立国历史的秦国来说,更是一点都不长。

十六年后,嬴氏也输了。

这是一个从来不问人民幸福,只追求国家强大能攻,以满足贵族集团无厌贪欲的国家。在他们单一目标追求“强大”的历程中,他们应该听听一个思想家冷峻的声音: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道德经》)可惜的是,这样的功利第一、工具第一的国家,是不需要思想家的。

一个有数百年历史、有一百多万军队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输给了草根陈胜、吴广,输给了半文盲项羽、刘邦。还输给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朝灭亡之后,自汉至清,从陆贾、贾谊开始,没有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同情歌颂秦朝,没有一个朝代的官方意识形态肯定秦朝,甚至,没有一个野心家、暴君敢于公开声明自己效仿秦朝。是的,秦朝,几乎在所有时间里,被所有人毫不留情地抛弃了。

商鞅变法的结果是:所有人都输了。

对价值的蔑视是

反人类的

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我们还是回到原点,来看看,在商鞅振振有词的演说中,在他满是格言警句的“道理”中,有一个东西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对一般人智力、德行的蔑视,对他们存在的忽视,对他们意见的藐视,对他们权利的漠视,对他们力量的轻视。

但是,他忘了一点:对于政治来说,光有事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价值;对于一个人来说,光有“成功”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仁义。

人类世界,不仅仅是事物的总和,也不仅仅是事实的总和,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价值。事实再加上价值,才构成人类世界。否则,就是动物世界。

在商鞅对普通民众的藐视、漠视、歧视里,暗含着他自己未来的命运,暗含着在他的理念下成长壮大的秦国、秦王朝的命运。

是的,他从来不在乎人民的幸福,他只追求国家的强大。抹杀个体以统一意志,残害百姓以成就一姓,他成功了,在他的理念指引之下的秦国,果然强大到灭了六国,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但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而那最初揭竿而起者,正是陈胜、吴广及其手下的戍卒,一群被商鞅蔑视、漠视、歧视、无视,看起来任人虐使的小民!

有功利而无道—

这样的大国,真的大吗?

这样的强国,真的强吗?

有幸的是,作为后来人,这些我们都看到了。

但是,我们真的明白了吗?

(摘自 作者的博客,有删节)

上一篇:上海滩的“亭子间作家”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