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隋代飞天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时间:2022-06-17 01:54:42

浅探隋代飞天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摘要:飞天随着佛教从印度沿着丝绸之路飞到敦煌,并随着朝代的变迁,文化的交融,吸收本土文化的精华,不断地在丰富自身,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期的沉淀和积累,在隋代飞天的艺术特色有了明显的变化。承上启下的隋代,不仅对外来文化和本土中原文化有整合、创新的意义,也为敦煌舞蹈在风格上的转变起到了划时代的影响。

关键词:隋代;飞天;艺术特色;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89-1

隋代结束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政治经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隋文帝杨坚对佛教极其敬奉,隋代是莫高窟建窟密度最大的一个朝代,据不完全统计,隋代仅仅统治38年,在莫高窟建窟100余个,其中新建石窟101,重修北朝石窟5个,前四个时代是隋代的三分之一。①在这个飞天发展的特殊时期,飞天的艺术特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隋代飞天的艺术特色

丝绸之路给中国的经济、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交流,作为陆路丝绸之路的中心敦煌,用莫高窟记载和传承着佛教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婀娜多姿的飞天已经成为敦煌的代言人,隋代的飞天比早期石窟中的飞天少了沉重和粗犷,多了轻盈和曼妙。

(一)飞天形象的创造性

公元581年,隋代建立,定都长安,陪都洛阳,统一了长期处在分裂的全国。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汉代两百多年首都的洛阳,是汉文化的中心地区,汉文化在隋代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大规模的发展。

汉代画像砖,石刻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百戏、伎乐、舞人形象,其中就有巾舞、长袖舞、绸舞、汉代的折腰等丰富的乐舞形象,为隋代的继承和交流结合奠定了基础。例如:第427窟西壁,飞天飞翔的姿势优美,体态轻盈,特别是有变这身飞天,在姿态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汉代的折腰,隋代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上半身不再是直立状态,而是充分展现了女性柔软的腰部,身体由之前的大U,一部分变成了小U,姿态变得温婉柔美,更加地婀娜多姿,表现出一种柔情含蓄、曼妙的体态。敦煌壁画上也有类似折腰的造型,例如,飞天造型中有很多飞天持花飞行,身体弯成“U”形飞翔,我们可以大胆来试想,飞天的“U”形倒转过来后的造型,与汉代长袖舞中的折腰极其相似,无论是是汉代袖舞中折腰的运用,还是敦煌壁画中“U”形飞翔舞姿,都是用腰的柔软来表现女性温柔含蓄的魅力,符合中国文化所蕴含的审美需求,受到汉代乐舞文化的影响,这是中国式飞天的特创之举。

虽然飞天的造型与前期整体的风格保持一致,但是改变了西域式飞天的粗犷和沉重,变成了颜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形象,显得光辉烂漫,极富想象力,中原式飞天的特点日趋成熟。

(二)飞天神态的生动性

早期飞天和印度飞天是及其相似的,上身基本直立,膝盖以下向上折起,丰乳细腰,上半身,神情单一,基本没有神态,眼睛、肚子都是用一个圈来表达,面部的线条粗实,给人沉重单板的感觉。尽管有许多因为氧化看不清楚面部,但从能看清的一些壁画上可清晰的看到飞天的神态。

(三)飞天意境的丰富性

隋代飞天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飞天意境的丰富性,例如:第206窟西壁佛龛内的五身飞天,这五身飞天组成飞天群,错落有序、姿态各异地飞翔,有的持花,有的撒花,由上向下飞行,腰间系着长裙,身材曲线修长,轻盈舒展,长裙线条由粗到细,肩披多条丝带,丝带细且长,犹如水波纹,周边彩云飞旋,飞天的飞动趋势与周边彩云的运动趋势一致,把飞动时的动感和流畅描绘得淋漓尽致。隋代的飞天在飞行的意境上比之前的飞天更加丰富,给人以确确实实在漫无边际的天空自由翱翔之感。彩云的映衬,增加了活泼明朗的气氛,不再是从前单一、沉厚的意境。从色彩上来看,主要以枣红色做背景,颜色搭配也更加俏皮、丰富,飞天拖着长长的裙尾、飘扬的丝带,显得既活泼又曼妙。飘带是飞天的辅助补充物,单纯的飘带本身就具有飘逸轻盈的意象,当飘带和人体结合在一起时物与物产生的效果就出现了。

二、隋代飞天舞姿在敦煌舞中的影响

早期石窟中的飞天以男性为主,动作阳刚,棱角分明,体态粗壮,睁大的眼神,贴切地表达了男子的阳刚和雄健,粗实的线条,眼鼻耳唇都未体现女子所有的清秀的美感。到了隋代,这是从早期飞天向鼎盛时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一方面,飞天从以前主要以男性为主的造型,变换成主要由女性为主的造型,姿态更加地妩媚多姿,由有棱有角的“Z”字形向婀娜婉转的“S”形过渡。在学习高金荣教授的敦煌舞教程中,深刻体会到早期石窟中的舞姿都是苍劲有力、曲折分明的,表现的是男性阳刚有力的一面。进入隋代后,舞姿呈现婀娜多姿之态,讲究曲中有圆、圆中有曲,表现的更多的是女性柔美多姿的一面,而且面容清秀,眼神清晰,神态描绘得更加细腻。

隋代前后的飞天风格的划分,直接导致了敦煌舞的不同时期的风格差异。隋代的过渡不仅丰富了飞天舞姿的内涵,也丰富了敦煌舞蹈的内容,壁画的飞天不仅仅只有男性,更多的是女性,不仅仅只有男性的造型,更有女性的“S”形曲线,为后来人们重现壁画舞姿、创造敦煌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隋代的飞天也为中原式飞天开辟了新风格,同时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9.

作者简介:

杨梓艺,西北民族大学。

①郑汝中:《飞翔的精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上一篇:基于儿童舞蹈创编的几点反思 下一篇: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风格韵律及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