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时间:2022-06-17 01:14:33

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努力方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也不例外。本文在阐述利用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原因的基础上,试图探讨通过利用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和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可资利用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历史课,也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应加强历史资源的利用。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可资利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南综合性院校(这里所指的西南院校,仅指广西、云南的高校,本文暂不探讨自治区等地的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点。我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并积极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西南综合性院校要为本地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中包括培养参与对东南亚合作需求的人才。

其次,西南综合性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有不少专业直接面向东南亚。据了解,西南地区的综合性院校几乎都开设英语、越南语、泰语等语言类专业,在东盟十国中,汉语的应用较为广泛,我们也考虑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在对语言类、服务类等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对东南亚的历史却很少涉及,学生了解东南亚存在历史背景上的缺乏,实际上,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说很是很重要的。

第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与东南亚相关的内容几乎是零,与地处边陲的广西、云南相关的内容也极少。基于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对东南亚的历史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凸显课程的地域特色,就有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喜欢程度。

第四,是由于西南院校所在的省份与东南亚相接壤的国家与目前所开设专业正好地处湄公河流域。越南与中国接壤所对应的陆地省份是广西和云南,云南正好地处湄公河的上游。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青海、、云南三省区,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南中国海。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直接参与者除云南省外,从2005年开始,广西也已正式参与合作事务。”“深度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有关合作项目纳入合作框架”,就需要广西和云南的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也涉及中国和东盟在次区域进行合作的机制,因为该项文件不仅从总体上规定了中国和东盟未来十年的全面经济合作,而且确定了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作为双边合作的优先领域。”在关注东盟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发展战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关注原先教学目标和课程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国家制定的发展合作战略。对于西南地区高校来说,运用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使其在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实现课程的实效性,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利用的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是“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运用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只用优势不用一般。湄公河流域的国家中各有各的优势历史资源,所谓优势历史资源的“优势”是指独特的、唯一的、意义重大或影响力大的。如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时,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中国远征军,必然会讲到缅甸,缅甸与中国远征军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还有“飞虎队”开辟驼峰航线,也是有优势的历史资源,在讲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可以由这个优势历史资源导入,也可以在其中讲述。再如,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三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日本,实际上泰国也是一个法西斯国家,“1933年6月披耶帕风担任内阁总理后,泰国政府的施政方针是:第一,效法日本和德国法西斯主义国家,军人专制;第二,与日本合作,反对英法;第三,推行国家主义政策,排斥华侨。……在1938年,暹罗与日本签订了《日暹新约》及1941年12月又签订《日暹攻守同盟》。”并且“宣布加入轴心国”。介绍这一情况,会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只能利用不能主讲。对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只能利用,不能主讲,是因为不能让导入的资源变成主讲的内容,否则将会改变课程的性质,使课程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对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可以考虑用在课程导入上,或者在讲授中、在总结时稍微利用,以便使得课程的吸引力变得更大些,使得课程变得更为有趣些。通俗地讲,就是让湄公河流域的优势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起到“添油加醋”的作用,以使得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更具有立体感和整体感。

第三,只讲大势不讲细节。大势指的是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其具有必然性。19世纪中叶,是东亚历史发展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这个大转折不是内部因素而是外部因素造成的。由于工业革命在英国取得胜利,西方资本主义扩张世界市场的一次新的殖民征服运动开始了。这样,就给东亚各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冲击。”当时,马克思也致信给恩格斯,针对当时的世界形势,指明了西方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以及世界发展趋势:“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对世界发展大趋势这个问题,列宁曾经写道:“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只有在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当时的世界大势,才能理解当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而湄公河流域各国与中国关系密切,从这几个国家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应对和结果来看当时中国必然与西方发生某种联系,同时关注湄公河流域各国与中国的历史互动和西方与湄公河流域各国和中国的历史互动,可以印证世界发展大趋势。因此,我们不必在细节上讲述,否则就必然会喧宾夺主,不利于课程的教学。

第四,只用相关不用无关。与中国历史有直接或间接关联,或者与华人华侨有关的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历史资源都可以纳入使用范围。比如缅甸,在19世纪遭到英国两次入侵。1824年3月5日,英国殖民者借口缅甸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全,对缅甸发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这场战争打了将近两年,与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相似,最后都被迫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中都规定有割地、赔款、适当的时候签订商业协定等。对于这次的借口,马克思曾指出:“在孟加拉和缅甸之间,隔着一条军队不能越过的山脉,缅甸根本不可能入侵印度。为了向缅甸开战,印度统治者不得不从海路到缅甸去。认为缅甸人会从海上进攻印度的设想,和那种认为缅甸的浅水帆船能够对抗东印度公司的军舰的荒谬说法一样可笑”。由此可以看到英国殖民者为发动战争寻找的借口是如此站不住脚,西方国家所标榜的文明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缅甸历史资源,主要有1840年英国驻缅京代表本逊回到印度后,向英印殖民当局提出,“除了用武力之外,无法使缅甸政府清醒过来”。可是,“当时,英国正忙于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同沙俄进行争夺,又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一时未能发动对缅甸的侵略”。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加紧对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的同时,也在寻找经缅甸进入我国云南的通道,企图从‘后门’进入中国”。这些都是很容易引到课程内容中来的。那些与中国或与华人华侨无关的历史资源则不必考虑使用,因为对课程没有帮助,反而容易淹没课程教学的重点。

三、湄公河流域的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利用的策略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利用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的一个最主要的出发点。除了刚才提到的利用这些历史资源所应遵守的原则之外,还要了解如何运用才能使得湄公河流域的优势历史资源在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把握世界发展大趋势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引入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尺度难以把握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整体上把握这些历史资源,这样才能恰当使用,而在整体上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才能知道这些优势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应放在那个专题或者那一章中的某个位置使用。

第二,把课程内容按照章节或专题的形式进行整合并收集与章节或专题相符的湄公河流域各国优势历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内容要是依据时间来划分的话,含上篇综述内容的中国古代文明,时间跨度是相当大的。当然,上篇综述的授课学时不宜过多,对于该内容,可以酌情增加中国古代文明在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影响的历史资源。教学时,在把握世界发展大趋势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专题形式。当然,也可以不进行整合,但要懂得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脉络,并以此为依据,对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进行收集。收集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另外一个方式则是值得学生积极参与的,就是充分利用在西南院校留学的湄公河流域各国学生。教师在上课之前或者在新学期之前就布置学生在寒暑假里对这些留学生进行采访,向他们了解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最好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从他们国内拍摄相关的相片来。我相信,这些留学生也是很乐意介绍各自国家的优势历史资源的。比如,本人曾经不止一次听到泰国留学生说泰国是亚洲近现代史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地化的国家,并因此让他们有种自豪感。

第三,根据专题教学的需要利用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学生在寒暑假里调查和收集到的湄公河流域的优势历史资源需要进行加工,加工的原则就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然后,确定利用这些资源放在课程教学的导入、教学中、小结还是其他地方。每当需要利用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的时候,最好让学生讲述,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劳动,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也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第四,采取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面对世界大势时所进行的选择以及结果进行分析。不同的国家在面对世界发展大趋势的时候都有不同的应对措施,也因此走上了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自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比较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主题的探讨和讨论,甚至是自由辩论,让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把这些观点作为一个参照,用来阐述中国近现展的历史,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了解和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学生会深刻体会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才有了今天的令人引以自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这样的比较,使得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第五,探寻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相互友好往来的历史资源。每当回顾过去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在历史中的长河中友好往来出来都是历史的主流。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有责任保持与湄公河各国的友好往来,热爱和平,珍惜和平,通过利用湄公河流域各国的优势历史资源,可以让学生探寻到更多的更宝贵的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相互友好往来的历史资源,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对当代大学生继续秉承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的探寻活动,本身就是与各国友好往来的一种表现,值得鼓励和肯定。这一点,也算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一个附加功能和历史作用。

综上所述,利用湄公河流域的优势历史资源有助于西南院校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由于湄公河流域的优势历史资源不是中国本身的历史资源,在利用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利用原则,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运用,既能够增加课程的吸引力,也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比较大的帮助,还对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相互友好往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大学语文情境教学中主体审美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