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的坚持与“楷书”的创造

时间:2022-06-17 12:46:06

钟繇的坚持与“楷书”的创造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它的创造者还有宋《宣和书谱》载“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一说,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但后世未有王次仲“楷书”流传,迄今为止也未发现有汉初至汉末的“楷书”碑文、书帖,而留传至今的“楷书”作品,最早是三国时期魏国钟繇的《宣示表》,被认为是“楷书之祖”。

钟繇(公元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他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对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贡献极大,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曹丕代汉,建立魏国,钟繇被封为相国、太尉、平阳乡侯,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魏明帝曹睿即位,迁升太傅,封定陵侯,史称“钟太傅”。

史载,钟繇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与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东晋“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传世有“五表”、“六帖”、“三碑”等书法名帖。钟繇的儿子钟毓、钟会,也皆擅书法。

钟繇少年时就十分酷爱书法,一旦听说哪个人的书法好,就前去拜师学艺。他拜的第一个师傅叫刘胜,学习了3年后,刘胜对他说:“你已超过了我,我教不动你了,你另拜高师吧。”钟繇含泪辞别师傅后,又先后访寻过两任师傅,他们分别是曹喜和刘德升,两人当时都是颇负盛名的书法家。钟繇不管从师何人,都刻苦用功,不掏空师傅肚子里的真经决不罢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强并起逐鹿中原。共同的爱好,让钟繇和一代枭雄曹操走到了一起。身为丞相的曹操,非常赏识钟繇的文武才能,举荐他为尚书仆射,后又表钟繇为侍中,以司隶校尉的身份督关中各路军队。

钟繇自从结识曹操后,两人经常相约参加书法技艺切磋聚会。一次,两人去参加有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家举行的聚会,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以求得大家指点。期间,钟繇无意发现,在韦诞座位上放着当时名望最高的书法家蔡邕的练笔秘诀,钟繇顿时两眼放光,便上前央求韦诞借自己阅读几天,但被韦诞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对钟繇说:“此书珍贵无比,如果你弄丢了,或借去不还,我该如何向蔡邕大师交代。”这让钟繇讨了个没趣。

倔强的钟繇岂能善罢甘休,情急之下便捶胸顿足,以拳头猛击自己胸口。但韦诞却不为他的“苦肉计”动心,依然不予答应,起身离去。

钟繇并未因此而放弃,不顾他人劝阻,跟随去了韦诞家,仍以拳自击胸口,以致胸前伤痕累累。他一连在韦诞家大闹3天,后因连气带急,又加上不吃不喝,终因体力不支昏厥,奄奄一息。曹操闻讯后,急命人送来疗伤圣药“五灵丹”,才把钟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但韦诞依然不答应将蔡邕的练笔秘诀一借,这让钟繇失望至极,从此便得了心病,并发下毒誓:“现在不借,那就等你韦诞死后,我就去盗墓,此生一定要看到蔡邕的练笔秘诀。”

钟繇的毒誓,无形中替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让世人都知道了韦诞藏有蔡邕的练笔秘笈。韦诞死后,他的墓还真的被盗了。按时间推算,韦诞比钟繇晚死20年,他的墓绝不可能是钟繇所盗,但由于钟繇当时一怒之下发的那个毒誓,让后人抓住了把柄,硬一口咬定就是钟繇盗了韦诞的墓,生生让钟繇背上了“盗墓贼”的黑锅。

钟繇虽没有得到蔡邕的练笔秘笈,但他并未因此而颓废,而是更加发愤苦练,决心独创出自己的书法体来。他练习几乎到了疯狂程度,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席地而坐聊天时,情不自禁地就在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后,也把被子当作纸张练习,一床被子往往不到半年,就会被划出许多大窟窿;走亲访友见到路边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也会与笔法联系起来,便蹲下练习;如厕时,满脑子也是书法,忘记回去是常有的事……

钟繇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练习,终于独创出了“楷书体”,成为一代书法宗师,门下弟子无数,其中便有被后人尊称为女书法家的卫夫人。

钟繇不但严格自我要求,对弟子门生也同样如此。他常教导弟子:“既然认准了一件事,就坚持做到底,如果怕吃苦,又想取得成效,这等好事绝对没有。如果谁吃不了苦,就别当我的弟子。”他有个弟子叫宋翼,学习还算认真,但进步却不大。钟繇观察发现,宋翼除上课认真听讲外,课余时间就知道贪玩。钟繇便当着众弟子面严加怒斥,羞得宋翼3年不敢面见老师,躲在家里反省苦练,后终学有所成,名动一时。

对于儿子钟会,钟繇更是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繇在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将自己亲撰的一部“书法秘诀”交给他,并把当初借蔡邕练笔秘笈未果的故事告诉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比别人更加地努力才行。如果做不到这些,你即使拥有再多的秘诀,也无济于事,更别谈成为什么书法大师了。”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钟会比以前更加刻苦练习,最终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父子俩后被书法界尊称为“大小钟”。

钟繇能在乱世之中首创出一种方方正正的新型字体,如果没有一如既往的不懈坚持与努力,是绝然不会成功的。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上一篇:我国古代的“男钱”“女钱” 下一篇: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