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与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初探

时间:2022-06-17 11:02:43

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与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初探

【摘 要】依据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高校体育选项课基础教学及大学生高智商的优势,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在体育健身锻炼中,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大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效能

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由于它较强的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以及基础设施条件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在目前我国高校同时并存的诸多体育教学形式中,深受多数学生的喜爱。尤其对体育基础较差、又比较喜欢体育的多数大学生来说,通过体育选项课教学,完成一定的体育基本素质积累、基本专项技术和专项技能的积累,必须经过一定的由外部他控到内部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才能逐步实现其健身独立性的发展愿望。当今大学生溶入社会后,体育人口比例随社会生活年限增加不断下降的客观事实表明:多数学生没有较好地养成规律性体育健身生活习惯,于长期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培养重视不够,发展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措施不力有直接关系。本文结合体育选项课教学特点,对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自我监控的涵义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自我监控是一个智力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为了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监督、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1)实践活动前,有计划和准备工作。(2)实践活动中,保持意识、方法和执行的统一。(3)实践活动后,有反馈、有总结、有补救措施和行动。在决定人们自身发展的诸多要素中,自我监控处于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协调发展的核心地位[1]。

近年来,对“成功因素”的调查分析资料表明,智力因素占20%,情商、环境、机遇因素占80%[2]。大学生是高智商的群体,无可非议,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情商并不太高,这也是事实,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从课堂练习抓起,借助大学生高智商的优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对于激活学生的体育健身发展动机,挖潜大学生在体育健身活动中的本能冲动,丰富和积累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高校体育选项教学,为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2.1 体育选项课教学过程,为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外部条件。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几个变化过程:外部他控阶段,外部他控与自我监控的共同作用阶段,脱离外部他控,自我监控能力形成阶段,自我监控能力的巩固和正向迁移阶段、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阶段[3]。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在固定的活动场所内进行,由专任教师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选择练习形式、规定练习的量和强度、并在一定的监督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即是教师对学生事实外部他控的过程。

2.2 学生对体育选项学习的共同爱好和兴趣、共同的健身发展动机需要,为自我监控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主观条件

体育课的形式和项目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共同的体育专项活动兴趣、爱好及专项发展需要,使他们汇集到不同的体育课堂上,掌握共同的体育专项知识和技能、发展体育专项能力是他们共同的发展愿望。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对教师所设计各种专项活动,已具有主动参与并付诸努力去体验的思想和行动准备[4]。这是保证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活动顺利实施的内部发展动力。

2.3 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的全面监督和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评价、指导,为学生更好的发挥自我监控过程的能动作用,提高自我效能,提供了较科学的理论和技能指导。

素质教育更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练习形式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对专项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提高活动。观察、监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导学生在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中,逐步适应并自觉参与自我监控活动的练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寻找相关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与积极配合实施自我监控的有效途径。随着体育专项知识的不断积累,专项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体验不断丰富,自我效能感不断被激活和强化,自我监控能力不断增强。多方面知识、经验、方法和能力的积累,奠定后续自我监控活动,顺利纳入良性循环的坚实基础。

2.4 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在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评价体系正逐步朝着结果与过程并重、接受和发现并举、合理化和科学化统一的方向发展和完善,这对学生专项健身锻炼能力的提高,将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自我监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1 从理论方面,使学生明白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在实践工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行为,强化自我监控活动实施效果。自我监控既可发生于对一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也可在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发生迁移,是一个能动的、螺旋式上升的连续性活动过程,这种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的规律,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办事成功率。

3.2 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对学生实施自我监控活动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基础发展需要,事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近期奋斗目标,为自我监控活动实施的阶段性和长远性,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3.3 合理安排每一节具体教学内容的量和难易程度,使学生感觉到具体目标的可行性,提高学生努力完成具体自我监控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实施过程中,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根据学生现有基础与实际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暗自分类、分级,再对各级、各类学生分别进行较准确的发展定位,确立各自近期阶段性发展目标。(2)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练习情况,记录下一步所要进行的想法和打算;(3)拟订一个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内容纲要,确定每一节课内容之间和上、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键衔接点;(4)制定一个清单,列出每一教学阶段想要达到的各种预期教学结果;(5)根据学生现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教学背景,扩充上述预期教学结果;(6)对发展各种技能建立知识技能流程图,具体监督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5]。

3.4 借助大声思维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讨论,汇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步伐。大声思维是指训练者在进行监控的同时,用语言描绘自己自我监控时的思维过程,使得监控过程中不可直接观察的心理过程能清楚地呈现于培养者面前[6]。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过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针对具体练习时所遇到某个问题的想法、思维判断、处理过程等,畅所欲言。通过师生心理共知,同学心理共知,增加实际教学的透明度,减少练习者对行动过程的模糊认识和猜测。

3.5 对学生练习情况加强监督、做到及时评价、反馈和总结,调动学生反复练习的积极性,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课堂上所安排的每一组练习,教师都要做好认真细致的监督工作。随时了解学生对练习安排的形式、方法、强度、负荷等方面的适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我监控逐步由外部他控走向自我监控能力提高的必经之途,是学生检验自我监控知识,积累自我监控经验,发展和提高自我监控实践能力的得力助手。

3.6 多用体态语进行提示、暗示和鼓励,不断强化参与意识。注重创设和利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在参与或参观过程中,感悟自我监控过程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自我监控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7 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加速自我监控活动的自动化进程,使自我监控活动朝着正向迁移的方向快速发展。

上一篇: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欣赏课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