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第一个五分钟,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

时间:2022-06-17 09:39:50

用好第一个五分钟,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四十分钟共有八个五分钟,一般第一个五分钟为课堂的起始阶段,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用得好,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课堂第一个五分钟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下面是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化学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的具体运用和见解,以与同行商榷。

一、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化学故事

故事对于人们特别是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初中生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等内容非常的丰富,若能巧妙地利用这些故事开始化学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充满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的角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金属材料》的教学时,我首先讲述了著名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冻死在南极的故事:1912年,英国著名的探险家斯科特带领着他的探险队员到达南极,发现储存在供应点的油罐破裂,燃料油流失殆尽,而且燃料油还把食品污染了,斯科特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冻饿而死。造成这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锡疫”。原来,用焊锡封好的油罐由于发生了“锡疫”而裂开,燃料油便流了出来。那么,什么是“锡疫”呢?锡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它的熔点较低,只有232℃,人们常用它来焊接金属。锡在一般温度下是很稳定的,但在高温和低温下就特别“娇气”。当温度升高到161℃时,它一碰就碎,而当温度低到13.2℃时,它就会逐渐变成一种煤灰色的粉末,在通常的气温下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所以锡制器具不至于损坏。但是,当温度低于零下33℃时,这种转变过程就会大大加快,就像染上“锡疫”一样,锡迅速地被破坏掉,这就是所谓的“锡疫”。 斯科特及那个年代的人因为不了解锡的性质,错误地使用金属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因为不了解金属的知识,错误使用金属而发生事故。你能说说你身边发生的或你了解的错误使用金属的事例吗?然后由学生举例,之后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个故事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一些内容,并会引起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性质及使用的学习兴趣。

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化学课堂教学,的确能发挥出许多超乎想象的作用。而且,这种形式极易为学生所接受,既合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又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入的故事再新鲜再生动,也不能替代化学教学的内容,不可喧宾夺主,适可而止才是最好。

二、表演化学魔术(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师把化学实验包装成神奇的魔术作为开启新课的钥匙,能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刺激,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把新课教学推向高潮。

例如,在化学的第一堂课《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化学,激发学习的兴趣,我问学生:“大家想不想看魔术表演?”学生回答:“想。”我又说:“我是一名魔术师,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表演几个魔术。现在我手上有一根玻璃棒,你们相不相信我能用它点燃酒精灯?”接着做 “魔棒点灯” 实验,学生惊叹连连。然后,我又拿出一块毛巾说:“这里有块毛巾,我把它浸在水中再取出来,它还烧得起来吗?我就可以让它烧起来,而且百烧不坏,你们相不相信?” 然后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接下来再表演“空瓶生烟” “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等实验,几个实验下来,学生兴趣高涨。我告诉学生,这些神奇的魔术其实都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学习化学、明白化学原理后每个人都能表演许许多多的魔术。学生听后马上对化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课堂表演

在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扮演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演中体会、在演中深入、在演中获得真知。学生通过对角色本身的理解和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表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小品、相声、快板、顺口溜等都可以。

例如,我在进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表演小品《包公断美人鱼案》:黄河里的一条鱼(前身是美人鱼)到开封府状告酸雨毁了她美丽的容貌、破坏了她美好的家园。而酸雨大呼冤枉,申明自己原本冰清玉洁,是煤和石油的“富二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对自己纠缠不休才导致自己祸害人间,控告煤和石油不管教子女。煤和石油也满腹委屈,指出人类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小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指出了酸雨的危害和成因,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带着使命感去学,教学的有效性更高。

四、介绍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例

利用课堂的第一个五分钟,介绍生活中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或社会热点的事例,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加深入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作用,从而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化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一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时,我拿来一份我们当地的报纸,给学生读了一段新闻报道——《2012年1月份南宁市200多人一氧化碳中毒》。这篇报道指出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症状、预防及一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一氧化碳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提高了学习的迫切性和自觉性。

五、播放视频

视频材料形象直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美的享受,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在上课伊始播放视频材料,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

上一篇:巧用简笔画高效解生物疑难题 下一篇:浅探自主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