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模式的资源拓展与研究

时间:2022-06-17 09:27:02

“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模式的资源拓展与研究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以来,如何将通用技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提高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及教学资源的拓展是关键。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拓展;研究模式;三链结构

新课改实施后,通用技术课在浙江省开设已七个年头,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又没有比较好的经验可借鉴,再加上很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我发现在通用技术课上很多学生都比较被动,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对教师所讲知识也一知半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注重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通用技术的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在资源拓展及教学模式上的一些粗浅看法,特别是对“三链结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一、我省通用技术教育的现状

浙江省2007年开始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并列入会考;2008年高考制度改革,通用技术又被纳入专科高考科目。面对这门新兴科目,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

1、在新课程的高考方案中,通用技术是为“高职高专”的学生设置的。许多学生从“面子”角度考虑,主观上抵触通用技术课。

2、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设施与日常教学经费至今没有可靠来源,通用技术课的师资问题更为严重。目前,在我国的师范院校还没有这个专业设置。

3、作为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通用技术教学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

4、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就比较少。

种种原因显示,通用技术课的教学需要改革,要适合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并结合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与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模式的资源拓展与研究

(一)、“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真正落实“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拓展之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加以实施:

1、针对性策略

资源的拓展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学通用技术教学的实际及其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校情”、“学情”有效地拓展资源。

首先应从宏观上把握“校情”,以此作为资源拓展的立足点之一,使通用技术教学在有的放矢的资源拓展中与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其次,要创设通用技术教学的特色就必须引入那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资源,为学生开设适合其个性发展实际和有本校特色的通用技术课。

2、开放性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资源拓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源拓展中来,成为资源拓展的有心人和受益者。

另一方面,必须在内容上坚持开放性,资源的拓展要向科学的前沿开放,向生活中的科学开放。

如在《发现问题》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之前,就发给学生一人一张纸,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从身边、教室、学校及家庭中发现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列写在纸上,时间为3分钟。从学生上交的情况看,问题很多,有课桌椅、眼镜、黑板、教学楼走廊、学校操场、家里水龙头等等问题。这样一来,我就利用这些素材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劲头很足。在临下课时,我叫了几个所提问题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述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如对课桌椅高低统一固定的问题,他说:课桌椅高低统一,对矮个子和高个子的同学来说使用不合理,使用时间长了,矮个子同学会引起近视眼,高个子同学可能会引起脊柱弯曲变成驼背。解决方法就是制作成能够调节高低的课桌椅以适合不同身高同学的使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3、多样化策略

我们应采取多种途径如参观、实践、访问、制作等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获取更广泛的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企业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出去”积极投身于技术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学有所成、术有专攻的校友来校作讲座或学术报告,在“请进来”中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技术课的内驱力。

近年来,各级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日显兴旺,相对而言,中学的学生因其悟性强、能力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在竞赛方面也有其优势所在,通过参加一定级别的学科竞赛不仅会让学生学有所乐,更会让学生学有所得,竞赛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促使着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学习新知识、采集新信息,获取新资源,而那种在激烈竞赛中比速度、比技能、比创新的体验,以及从中所接受的勇于面对失败、正确对待挫折的教育会使学生体会到通用技术也能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助一臂之力。从我校近几年所参加的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取得的成绩来看,学生的确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谋求专家指导、学校的支持、社区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拓展途径。

4、校本化策略

“以校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需要的校本课程。

在课堂的教学行为上,呈现开放态势,尽可能地留出空间让给学生,如《常见的技术图样》一节,我在教学中没有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后,自己得出结果。另外,要多引导学生“质疑”,像“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假设你询问的内容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应怎么办?”“技术语言还可以怎么分类?”对这些问题,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讨论和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选择余地,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生活化策略

在资源拓展中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学习生活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资源、开发资源、探究资源。

在《技术的一般过程》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两个课时。上第一节课时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做理论的阐述,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内容:1、同桌两人为小组单位;2、制作什么作品自定;3、材料自定,木头、塑料、毛竹、硬纸板等均可;4、制作工具及辅助材料自备,并把其带到学校来。这些材料、工具均能现成找到。在第二节时,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讲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好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品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书架、小凳、相框、衣架、卡通挂件等等。结构有固定的、折叠的、散件组装等,作品形式有大有小,不拘一格。我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然后我作简要的点评。在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学习中,教材的主线是台灯的设计制作过程,书中介绍的非常详细。我没有要求学生跟着课本制作台灯,而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位同学确定一个产品进行设计和制作,在学习中就自己定下来的产品设计作为主线,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产品的设计中,这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直到设计完成为止。在学生完成产品设计制作后,同样要求其对作品作终结性评价。并通过试验写出试验报告上交。

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本课程生活化的特色。

(二)“三链结构”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作为一名执教《通用技术》课的普通教师,在经历了课程改革学习的头脑风暴,深刻体会到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那么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呢,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谈谈“三链结构”教学模式。

所谓“三链结构”就是三个方面的链接。第一,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第二,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的链接;第三,演示、实践、探究三种基本课型的链接。第一、第二方面的链接,重点解决普通高中技术课教育缺场地、缺教师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念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个方面的链接,意在创新通用技术教育模式,探索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具体实施如下:

1、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

家庭、学校、社区的结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合作:(1)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合作。(2)本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3)学校与社会实践场地的合作。

2、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的链接

一般地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师资是很缺乏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可以聘请职业技术学校的专职教师为我校的兼职技术课教师,聘请本校所有的班主任教师为技术课教育管理员。

3、演示、实践、探究三种基本课型的链接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三种基本课型。

一是演示讲授型:课堂讲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演示为主。二是实践操作型: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模仿操作结合。三是探究型:探索,发现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种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图示如下:

(1)示范。教师的课堂讲授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找到通用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使他们认识到通用技术知识是其他各科知识的综合与应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实践。学校通过与家庭、企事业单位合建实践基地,与职业中学建立合建实践基地开拓了实践空间;利用合作单位的设施,弥补我校通用技术教学设施的不足。

(3)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究,萌生改进的意识。

三种基本课型的结合表现为:

其一,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操作实践结合,力避空洞的理论知识讲授。

其二,学生操作与教师示范结合。可以是学生试操作――教师示范,也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试操作或学生示范――学生操作。正确的示范能够有效地规范操作过程。

其三,探究贯穿于操作过程中。操作的过程就是认识正确与错误的过程。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贯穿一种思想――要学会发现更好的方法或途径。

在示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运用联想法、挖掘潜力法、移植法、偶然发现法、逆向思维法、缺点列举法、分析归纳法等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或新想法、建议,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标准,指在具体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其二是时间标准,即教师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学的要求。为此教师要统观全局,不断的寻找教育资源的拓展,并根据各方面的特点,不断探讨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吴晋林,2009,(11)

[2]论通用技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冯穗文,2008

[3]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分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傅华平,2009,(01)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谈通用技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教育创新袁飞向

[5]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活动化教学]新模式,现代中小学教育,许新海,1998年第6期

[6]情境化教学,交互式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月刊,2003

上一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下一篇:小学美术民间教材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