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生患上“嗜考症”考试受挫竟自虐

时间:2022-06-17 06:47:29

高一女生患上“嗜考症”考试受挫竟自虐

“考好就有奖”的成长环境让她痴迷于考试,可当她考试受挫时,心态却失衡了。

爷爷的物质奖励让她从小学就喜欢考试

从小,刘倩就在长辈的期盼中长大。她的爷爷刘根成虽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并成为桥梁专家,他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对孙辈的期望很高。

刘倩和堂哥刘磊入学后,刘根成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经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考试情况,碰面时还喜欢出题考他们。刘倩学习认真,爷爷出的题总难不倒她,而刘磊非常顽皮,学习不太上心,这让爷爷有些失望。

为了激发两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刘根成出台了具体的奖励制度:期中、期末考试,单科得满分,可获奖金200元;获得班级前三名,奖励价值300元以上的玩具一件;获得年级前三名,奖励学习机一部;如果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还可以去旅游。

爷爷的奖励制度让刘倩学习更用功了,但刘磊还是一样爱玩,成绩中等。2004年,刘倩读小学三年级,在期末考试中拿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的满分,年级排名第一,而刘磊三科都是90分左右。刘根成兑现承诺,当着全家人的面把价值近2000元的学习机奖给了孙女,刘倩和父亲刘涛、母亲于瑞芹高兴不已。

对刘涛夫妻来说,哥嫂身居要职、家境富裕,自己比不上他们,只有女儿将来足够优秀才能让自己在哥嫂面前有底气,所以,他们经常鼓励女儿努力学习,并承诺考得好有奖。这样一来,刘倩学习更有动力了。每天回到家里,她一放下书包就写作业,还要求爸妈多给她买些学习资料。为了支持女儿学习,刘涛夫妇从不让女儿做家务。

小学后半段,刘倩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三名,深受爷爷喜爱。

2007年6月,刘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一所重点初中。这年暑假,刘根成为了奖励孙女,特地带刘倩去香港玩。

好成绩赢来众人夸赞,她成了“考试超人”

刘倩升入初中后,一向疼爱她的爷爷突发脑溢血去世,这让她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航向。看到女儿这么难过,刘涛夫妻向她承诺,只要她取得好成绩,他们仍会像爷爷那样奖励她。父母的表态让刘倩心里宽慰了许多。

2007年国庆节前,班里举办联欢会,同学们吹拉弹唱各显神通,而刘倩从小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才艺。看到同学们出尽了风头,她心里满是失落。

2008年元旦过后,刘倩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数学竞赛,获得初中组一等奖。当她在全校同学面前接过校长颁发的证书时,全场掌声雷动,她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刘涛夫妻也高兴地带女儿去吃西餐,还给她买了辆山地车作为奖励。

春节期间,刘涛一家和哥哥一家聚餐,席间聊起孩子的事。刘磊爱好广泛,街舞、轮滑、吉他等样样拿手,刘涛唯一觉得骄傲的就是女儿的成绩比刘磊好,便当面夸女儿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名,还说女儿因为数学考丢了5分而哭了一天。刘涛的哥哥听后摇头说:“别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其它方面的素质也很重要!”刘涛说:“其它方面再好,但成绩上不去,将来连大学都考不上。”

上初二时,刘倩发现同学们发育很快,而自己还是那么瘦小,在俊男靓女云集的班级里很不显眼。这让她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成绩好才能让自己变成同学眼中的白天鹅。

期末考试,刘倩的数学、英语都拿了满分,综合成绩再度蝉联年级第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对她大加褒奖,还有同学给她起了个“考试超人”的绰号,她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喜滋滋的。成绩出来的第二天,她收到了父母买给她的名牌运动服。看到考试能带来“名利双收”,刘倩越来越喜欢考试了。

进入初三后,刘倩学习更加刻苦。临近期末考试,她更是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学习中,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2点都是她的学习时间,周末还奔波于各个学习辅导班。于瑞芹对女儿的状况有些担心,刘涛却不以为然:“女儿爱学习是好事,像刘磊那样天天游荡,将来能成大器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刘倩如愿夺得年级第一名。春节期间,亲友们纷纷夸奖她学习优秀,刘涛夫妇也很自豪,但刘倩却情绪低落地叹气说:“什么时候才开学啊,没有考试的日子真无聊!”

考试受挫竟自虐,“嗜考症”背后有诱因

2010年9月,刘倩升入郑州市一所重点高中。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都很优秀,她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学习更加拼命了。

一个周末的晚上,刘涛看女儿学习了很长时间,便给她送杯水过去。哪料刚推开门,他就看见女儿伏在桌子上哭泣,忙问女儿怎么了。刘倩抬起头,含着眼泪说:“爸,我化学学得不好,你帮我找个辅导老师吧!”刘涛立马点头。

很快,刘涛打听到一个有名的退休化学老师在家里开办辅导班且每期只招10个学生,便带着女儿、提着礼物找上门。老教师了解到刘倩品学兼优后爽快地答应570有了名师指点,刘倩的化学成绩进步很大。

几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刘倩的化学考了97分,而她一向擅长的数学才考了80多分,综合成绩排全班第3,没能进入年级前10。按说,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刘倩很不满意,觉得只有第一名才能享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她因此难过得在床上躺了两天,父母怎么安慰都没有用。

2011年寒假过后,高一下学期开始了,一向喜欢学习的刘倩渐渐产生了焦躁情绪。她既想用好成绩征服同学和老师,又觉得优秀的同学有很多,自己实现目标的难度太大。为了考出好成绩,她制订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还在床头贴上“励志名言”:唯有好成绩,才能证明自己临近期末考试,她甚至晚上学习到凌晨,早上6点钟就起床看书。

6月底,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刘倩的综合成绩排班级第5,年级排名没进入前20,这个结果把她给击惜了。当晚,她又听到消息:在另一所重点高中读书的刘磊考入年级前三名。刘磊平时玩得不亦乐乎,怎么考得比自己还好?刘倩难过得连晚饭都不吃,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发呆。

此后几天,刘倩都郁郁寡欢。于瑞芹发现女儿大热天地执意穿长袖,袖口处竟隐隐露出伤痕。一天,她趁女儿不备,猛地撸起女儿的袖子,顿时惊呆了:女儿手臂上竟布满了触目惊心的划痕,看得出来,有些是用小刀划的,有些是用钢笔尖戳的。她哭着抱住女儿,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刘倩却紧咬嘴唇不吱声。

刘涛担心女儿心理出问题,便带着女儿找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学会的洪硕副会长。

洪老师了解情况后断定刘倩患上了“嗜考症”,也就是通常说的考试成瘾。他指出,目前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的考试压力很大,对此产生厌倦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迷恋上考试,把考试当作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来源,这是非常可怕的心理状态。他接触过不少“嗜考症”案例,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将来要么发展成偏执型人格障碍,要么患上轻度精神分裂症状。考试上瘾的孩子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天然快乐,而是家长、老师、同学等人的奖励和认可。刘倩从小受到爷爷“成绩至上”的影响,从爷爷的物质奖励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而父母继续实行的物质奖励更让她对考试产生精神依赖,继而成瘾。

洪老师告诉刘涛,要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除了心理干预,还需要让孩子多做家务、多出去旅游,让孩子从各种活动中找到乐趣,从而把她从单一的乐趣中解放出来。

他为刘倩制订了系统的心理疏导方案。经过两个月的心理疏导,刘倩已于9月初返回学校上课。当然,她的心理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父母、学校、心理专家的多方配合。

评语:如果你把考得好当成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或者你的孩子把考得好当成生活最大的快乐,那么,赶紧反思和调整自己或孩子的心理吧。

上一篇:爸爸爱喜禾:深情父亲为自闭症儿子开微博 下一篇:当酷抠女爱上房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