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咬住那个诱饵

时间:2022-06-17 03:51:03

你打算买双鞋子,坡跟,舒适版的,出去玩也不累。你看好了A,可是转念一想,再转转吧,反正还有时间。于是,你在相邻专柜看到了B,这是一款时尚版的,锥形跟,容易搭配衣服,但是没坡跟舒服。

你犹豫了,在商场来来回回地转,直到遇上第三个选择——C,还是锥形跟,但没你看到的B质量好,而且还比B贵了200块。

三双鞋,你会选择哪一双?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双,也就是B。一个新选项的加入,不仅不会抢走已有选项的机会,反而会使某个旧选项更有吸引力,这就是“诱饵效应”。

试想,如果没有C这个诱饵,怎么会让B以如此压倒性的优势胜出呢?它甚至还让你忘了,其实你是钟情于A的。你进商场的目的,是在找一双舒适版的鞋子,B完全不是你的目标。不过是C的存在,让它显得更有吸引力而已。

你去买电子产品,都是新款,一个有优惠,一个没有。“没有优惠”似乎昭示着一种身份,马上吸引了你的眼球。这时销售员突然说,等那款做活动了通知你。没几天,你收到了短信,兴冲冲地跑去买了你可能并不十分喜欢的那款。

当你后悔不迭时会发现,其实选项不过两个。“没有优惠”的那个B+,无疑是商家生造出来的诱饵。他们很清楚,有了B+,B就不愁出路。

麻省理工学院有个教授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收集了许多年轻人的照片,组成吸引力相似的对子。如果拿一对这样的照片去问别人“你愿意和谁约会”,选中任何一人的机会大约是50%。然后,他制作了诱饵:把其中一人的照片略加变形,成为一个很相似,但是丑一些的候选者(诱饵)。这时,再让人在三者中选一个时,那个“诱饵”的原身(目标)被选上的机会就增加到75%。

奇怪吗?一点儿也不。不信,看看生活中的吧。

一个女孩,如果身边有个特质和她比较接近,但相貌略差的闺密,那么这个女孩的出彩率往往高于单枪匹马的美女。

一项总结,如果恰到好处地摆在一个略差一点的总结后面,那么这个总结的好感率通常高于后面所有的总结。

一个孩子,你不觉得好看,如果身边总是跟着一个比他笨一点、差一点的伙伴,那么这个孩子可能突然就变成了天使。

一切错觉,都来自参照系。可以说,“诱饵效应”改变了你的参照系,一下子把你拉回到“向下看”这个角度上来。所以,你原本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喜欢的人,突然就会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让你为之着魔。

商家常常喜欢这么干。“买一送一”总让你觉得自己好像赚了大便宜,其实,你只是在别人设定的比较体系中,觉得自己占了优势而已。手机套餐、网费套餐,算起来单位时间的确很划算,可是,你忘了自己的需求量其实并不多,即使你放开了去使用,可能也达不到套餐的上限;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卡、美容卡、发型卡,平时塞满了你的口袋,可是等真正用的时候,你却像用一件即将过期的产品一样毫不留情。

如果你根本不去理会这些,其实生活中也没缺少什么,正是那些你自认为省钱的举动套牢了你,让你无法抽身。

那天下班,同事招人去漂流。两天前,她招人一起去玩高尔夫。原因仅仅是,看着便宜就组团了。比如,原价106元的套餐,现在只需要39元;原价398元的身体护理,现价58元;原价2350元的豪华双人温泉SPA,热卖276元!于是她毫不犹豫,在花完500元、再花500元、再花1000元的投入中,成了“偶像级”团迷。

表妹说,不久前去逛商场,其实她只想买双鞋。结果,3周年店庆,开门就送现金券,进去买东西也送券,不过分时段使用。也就是说,开门送的券,买鞋不能用;买鞋送的券,又必须到晚上10点后才能买衣服。她耗了将近10个小时,只有一双鞋是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是鸡肋。

其实,你可以有一份心理预案。进入商场时,先拿好自己的购物单,分清哪些商品是“诱饵”,哪些是真正的“目标”。当A和B各有优劣、相持不下时,看看你的权衡标准是什么,到了A+、B+,千万别改了你的参照系,标准还在,择优而取,很简单。

求职面试时,你可以想办法把他人的特征设置为“诱饵”,把自己的特征设置为“目标”;征求意见时,把自己不想要的设定为“诱饵”,把真正感兴趣的设定为“目标”;说服别人时,把自己的倾向细分一下,“目标”放哪儿,“诱饵”放哪儿,让你的意见显得更民主……

说到底,“诱饵效应”不过是一场心理相对论。不会用时,你也就是别人的一颗棋子;用得好了,你可以左右别人的心思。

关节点:诱饵效应

一个新选项的加入,不仅不会抢走已有选项的机会,反而会使某个旧选项更有吸引力,这就是“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改变了你的参照系,一下子把你拉回到“向下看”这个角度上来。所以,你原本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喜欢的人,突然就会散发出致命的吸引力,让你为之着魔。

如果你根本不去理会这些,其实生活中也没缺少什么,正是那些你自认为省钱的举动套牢了你,让你无法抽身。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

上一篇:葱头的药效从“头”说起 下一篇:对话赵宝刚重走青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