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时间:2022-06-17 02:24:38

在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摘 要:我们应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符合自身需要、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的具体规范的“语文教学基本流程”,在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语文素养。

关键词:可操作性 教学流程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54-01

每位语文教师反思一下,过去每学期把课文教完了,学生学完了为什么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呢?原因是学生是被教师牵着被动地学语文,不是自己主动参与,学生兴趣得不到培养,创造潜能得不到激发。新编语文教材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教学指导上有一定的自由度,我们应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探索并建立符合自身需要、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的具体规范的“教学基本流程”。在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

1 在自读中寻求理解

按人们对文本的一般认知规律,先整体感知,然后到局部,再回到整体。学语文的常理,一篇文章应该是先通篇通读,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对于文字丰富,情调优美的课文,在诵读中让学生以自己的审美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交流,与作品中的形象对话,在知识中寻找自我。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将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有成果通过一种自由的、有个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其有独具个性的见解,关注那些富有真知灼见的童言稚语,应根据学生表达感情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及时、恰当、方式灵活,分享学生的收获,要多给学生鼓励和掌声;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反省,让同伴相互交流见解,从人家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自己要学的东西,把朗读与理解,感悟结合起来。

2 在实践中唤醒情趣

语文学科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教师要给学生强大的情景支持。要紧紧把握学科自身的特点,以生活为源泉,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和想象世界,选择适合儿童,儿童又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发现情趣,创设情趣,感受情趣,更注重在实践性学习中唤醒情趣。语文教师首先应具备课堂表现力,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仪表端庄,语言准确练达,爱心自然流露,给人以很强的感官调动;让有感情的字字句句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情感互动的场所,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进入一种情境,一种熏陶,一种感悟活动之中。

3 在置疑中学会思维

教育不仅应该赋予受教育者知识,还应该教会人进行思考,进行辨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要特别注意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活力和灵性。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得到答案,而是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开口大胆说话,启发学生置疑。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相对集中起来,归纳一个或多个学生认为是疑点的,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能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中心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有针对性和挑战性。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留足时间,让学生先想、多想,教师顺学而导,适时点拨,组织讨论,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挖掘教材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提倡有效地“接受式学习”,阅读中适当地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发挥一种引领、导向的辅助作用。通过问题导向,兴趣引发,让学生主动思维,师生互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主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

4 在训练中掌握方法

语文是门工具性能强的课程,本身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平时上课就要重视方法技巧的指导和传授,让每位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培养下批注的习惯,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作特定的标识,必要时还应简单地进行旁注;(2)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讨论这个同学的回答,反复修改,一步一步直到求得正解;(3)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重感悟的特点,呤诵和欣赏是两个好方法。上课的时间让孩子多诵,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精妙之处,通过朗读、默读、速读、诵读、分散读、示范读、个别读等,口发声、耳闻音、心通情,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还可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读出抑扬顿挫,鉴赏作品的自然美、语言的艺术美,读出书中真味,在不知不觉之间使内容思想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4)训练整体把握文章,用三言两语明白清楚地复述内容。因为重复是记忆的条件,对关联知识看似不经意的重复,可以巩固教学效果;(5)用操作式的教学法,开展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比一比等活动。(动手、动眼又动口、动脑)用游戏激发兴趣,布置适当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把知识性作业改为能力型作业和创造性作业,进行课后性练习追踪;(6)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梦想在儿童的心中快快乐乐的活着”,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活阅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有画面,对作品进行第二次创造;(7)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外延进行主动探究,提高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为了学生的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求全体语文教师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去,认真钻研,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摸索总结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教法、学法”走合作之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尽可能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权利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总结和提炼出可供实际操作具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模式。这样,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黄汝棠.试探学好语文的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1987(3):60-61.

[2] 周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高考历史备考的路径和方法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