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评估何以回归学生生活本身

时间:2022-06-17 12:23:27

高校教学评估何以回归学生生活本身

摘 要:中国高校教学评估是在对高等教育本质、教学地位的认识、教学工作现状的把握基础上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旨在通过评估,促进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高校教学评估在实现既定目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缺欠。这种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以师生教学实践为根基的活生生的真实教学过程,影响着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用。教学评估要发挥正能量,必须直抵学生学习过程深处、回归真实教学生活。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学生活;教学过程;自我评估

随着高校教学评估的全面展开,特别是首轮高校教学评估大规模和快速度的推进,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由此引发了高教战线及社会界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2011年,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肯定了教学评估的意义和作用,系统地提出了包括高校自我评估、院校评估(分为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以及国际评估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两个文件明确表达了政府对评估工作的立场和态度。尽管如此,为使高校教学评估深入推进并切实取得实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仍有必要回到高校教学评估的原点,探索和追问教学评估的本真,正确分析教学评估的成败得失。

一、为什么只有我国把高校教学评估作为一种独立的评估形式

第一,是高等教育本质及教学地位决定的。众所周知,现代高等学校具有多重功能和职责,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是每一所高校需承担的重要任务。然而,不论高等学校职能如何变革,人才培养都是其最根本、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职能,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使命。历史地看,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早出现的且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唯一职能。科研职能和服务社会职能是在其后产生的,并且是由教学活动衍生而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最早出现的职能也是最重要、最本质与最核心的职能。缺少或者削弱了人才培养和教学职能,高等学校便因此会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根基。

第二,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现状决定的。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的中心地位在高校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高等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重外延轻内涵、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三个投入不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领导对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三个投入不足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我国专门开展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不是毫无缘由和头脑发热,更不是别出心裁,它极具现实和针对性,意在根本扭转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重外延建设轻内涵发展的被动局面。

第三,是由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决定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社会服务或者文化传承,都本应该统一于实践和生活之中,不能分割。然而,实践中,为了管理便利,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活动效率,人们人为地对高等教育进行区分,不同的职能部门从事不同的管理活动。部门之间各司其职,有着非常严格的职能、责任与任务划分,相互之间尽可能减少重叠,也尽可能不去触动或无法触动对方的权限范围。就教学工作来看,在高等学校由教务部门负责,在政府部门由专门司局或处室负责,他们只能在自己权限内部活动,不能越界。高校教学评估就是如此,它是专职高校教学工作的行政部门独立实施的产物。

二、教学评估是否评估和促进了真正的教学

有人认为,高校教学评估是由政府主导的、用统一指标和标准来评判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这是一种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式观念的产物,是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干扰和破坏。教学是高校自主行为,评估应该交给第三方机构,或者高校自己开展,政府评估只能带来问题和矛盾,不利于高校学术自由、提升质量和办出特色。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就教学评估所取得的成绩,更多体现在教学工作外部,特别是那些可见的、表面的物理性指标,如教学经费、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物质环境、等出现明显的变化,然而从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文化氛围、学术心理环境、创新精神等深层次看,并未因为开展评估而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高校教学评估,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生活,没有真正评估教学。我们的教学评估只是围绕着教学外部展开,远未走进真正的教学生活本身。

三、教学评估如何直抵教学深处,回归学生生活本身

首先,高校教学评估应成为教育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探究者、传播者和创新者。通过评估,使政府、高校、专家和师生有机会全面深刻反思管理、教学与实践,加强思想碰撞与交锋,致力于解决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实事求是地讲,教学评估中,高校是很重视学习、研究与探索的。许多高校不止一次地动员师生员工学习评估方案和评估要求,对照评估方案总结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明确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出相应改进措施。这本是好现象,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学习和讨论,又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表面性和功利性,其目标是为迎评过关,所缺少的是在深层次上动员师生员工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和反思,未能触动师生思想灵魂深处的价值观和教学观。

其次,改革评估内容和形式,强化教学过程要素评估。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评估过于强调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的评价,忽视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投入要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保障性条件,主要指人、财、物等资源;产出要素主要指经过培养活动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其身上发生的积极变化,它可以通过学生学业成绩、素质达标率、就业率、社会用人部门评价等反映出来。然而,相比于这些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过程性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也更为直接,没有过程的高效运行,再好的物质条件、师资、教学计划、环境都不能充分转化为质量本身。所以,教学评估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评价,还要充分重视软件评价,尤其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情感投入、意志投入以及教学创新等。

因此,要注意活生生的教学生活过程的评估。真正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包括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心理共鸣、教学设计、好奇心的满足、合作的愉快、发现的惊喜、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等等。显然,这些都发生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之中,具有自然性、生活情境性和不可复制性等特点,没有长期、大量和反复的观察研究,不深入其中,就无法真正评估教学过程及其质量。因此,教学评估要抵达教学过程深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外部评估内化或转化为教学过程的内部评价。(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报,2006-12-12(1).

[2] J"H・纽曼.大学的理想.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前言

[3] 高思平.高校教学评估:回顾与展望.光明日报,2008-2-27(4).

[4] 李延保.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实践与研究.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81-182.

[5] 刘献君.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0-96.

[6] 高耀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的调查研究巨.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89-94.

上一篇:道家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在主题活动中整合艺术活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