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时间:2022-06-16 11:05:48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摘 要: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相信他们都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前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情感教育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二、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的方式,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课内的具体措施有: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中自始至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 能动性,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前提,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进而使数学课堂更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上一篇:语文课堂巧设疑 下一篇:知恩图报 教育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