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问题研讨

时间:2022-06-16 10:11:31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问题研讨

一、防渗加固在水库土坝中的应用

根据许多调研资料的回访,危险水库的坝后坡容易发生湿润、跌窝、渗水等迹象,造成土坝渗漏甚至变形,直接影响着水库的安全使用,此时需要快速执行有效措施,而防渗加固是至今最显著的处理方法,并且能减少工程建设的隐患。处理土坝的渗透与变形,对坝肩、坝底基岩实施帷幕灌浆和针对坝体实施劈裂灌浆,方便坝体内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渗体,进而减少坝体浸润线,解决坝后坡的严重渗漏问题,促使坝体处于稳定状态,最后完成加固除险的目标。

(1)坝底、坝肩基岩实施帷幕灌浆时,需安排两列灌浆孔。主列孔顺着坝轴线安排,副列孔安排于坝轴线上游1.5米处。两列孔交错安排,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3~4米,灌浆孔需穿透弱风化带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使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和纯压式灌浆,从上到下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主材料采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做出纯水泥浆后于设计压力下灌。

(2)坝体劈裂灌浆按照土坝具体情况安排两列灌浆孔。主列孔顺着坝轴线安排,副列孔安排于坝轴线上游1.5米位置。两列孔交错安排,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3~5米,灌浆孔尽量穿透坝体基地的残坡积层到坝基,连成一个竖直防渗体。

二、岩质高边坡的处理

2.1高边坡中的抗滑结构

于高边坡整治和加固操作中,高边坡抗滑结构一般包括混凝土沉井、混凝土抗滑桩、喷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框架、锚固洞、混凝土挡墙。

2.1.1混凝土抗滑桩

混凝土抗滑桩技术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按照实际的操作和处理中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抗滑桩可使用较少的资金解决滑坡问题,特别针对滑动面倾角较小时,抗滑桩的效果更为有效。所以于边坡上得到大量使用。大范围的开挖爆破与开挖最适合使用抗滑桩的处理方法,避免产生大面积的滑坡。抗滑桩的排距、位置和间距,由滑体的密实度决定,还包括滑坡推力大小、含水情况和施工环境等。抗滑桩的开挖深度达3米到4米后,于井壁喷洒30到40厘米厚的混凝土,针对岩体完好的井壁使用喷锚挂网和打锚杆的方式加以保护,喷洒10厘米到15厘米的混凝土。倘若出现部分塌方,需要增加钢支撑,抗滑桩开挖至预定深度后,实施钢轨吊装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使用配合比,拌和后进行运输入仓,每1h浇筑厚度保持于1.5米内,尤其于滑动面上下4米位置,同时需要缓慢下井实施机械振捣,于浇至离井口5米到7米时,需要分层振捣,每一个井口设计2个溜斗,溜管为10米到14米,管径为25厘米,抗滑桩混凝土标记是C25,钢筋是φ40Ⅱ级钢,桩身采用大孔径钻机弄成,孔壁完全是一个整体。

2.1.2混凝土沉井

混凝土沉井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操作过程中可分成几个项目完成。混凝土沉井于滑坡建设中不仅有着抗滑桩的功能,而且有着挡土墙的效果。沉井规模按照沉井的沉井的场地、基坑的施工环境和受力情况而定,沉井的立体结构设计其平面为“田”形状,横隔墙的厚度与井壁根据下沉重量决定。沉井建设涵盖沉井制作、平整场地、填心沉和井下沉四个J建设项目。下沉使用人工开挖的方法,人力清楚残渣,下沉操作中需要避免偏差。科学的开挖次序:开挖中间为先,开挖四周为后;开挖短边为先,开挖长边为后。混凝土沉井到位后需清洁基面,设计φ25锚杆,然后浇筑C15混凝土进行封底,最终使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框架针对表层坡体有着保护效果,并且能加大坡体的整体性,避免坡体的风化与地表水渗进。

2.2锚固

使用预应力锚索实施边坡加固,其施工灵活、不损坏岩体、干扰少、主动受力、速度快、受力可靠等,所以于许多水利水电建设中使用。倘若使用胶结模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需采取后张法进行施工。预应力锚索分为内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内锚头是砂浆或纯水泥浆制胶结作成的材料,外锚头是钢筋混凝土组成,和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需保证于原设定范围内。为促使锚索受力的均匀性,需要制定小型千斤顶,使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式牵拉,不仅操作程序简单容易,而且能提升锚索受力均匀性。部分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进行排水、减载、抗滑桩操作后,滑坡移动幅度虽降低,但是并不能完全控制。针对雨季时期施工的有效进行,固定抗滑桩至滑坡体前端的滑坡体,于高程马道上需制作预应力锚杆。

2.3排水和减载

排水和减载属于水利水电建设的基础问题,一个良好的水电站,需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建设。针对滑坡体之外的地表水,需要使用层与层建设排水沟、拦水沟等排水方式。针对坡体之内的地表水,于开裂的局部位置使用黄土实施封堵,于低洼甚至积水的位置采取废碴填平的方式,与此同时,于地表水聚集的位置设计一个或者多个排水沟,将地表水排走。于经济条件下,减载压坡为首要加固方法。滑坡体后端受岩层的影响,向某一定角度移动,把下滑力移到治坡建筑物和滑坡体前段上,所以抑制后坡移动,也能减低整体的滑坡。

作者:岑桂艳 单位:广西

上一篇:定额编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