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传》前言

时间:2022-06-16 06:55:46

胡兰成文章的确是写得漂亮,空天阔地,挥洒自如,典故佳话,随处点化,戏曲俚词,佛经禅理,融贯会通于一炉,民国以来的文人中还没见如此写法的,仅凭这一点,也应在文坛上占有一合适地位。

文章漂亮,主要是指其晚年撰述的长篇回忆录《今生今世》以及其他类似文章。如此说的意思,一是胡兰成文章不是从来就好的,当年他也写的不少,却并无特色,只是在其晚年,从容下笔,娓娓道来,才云蒸霞蔚,纸上妩媚一片。另一层意思是,胡晚年能写出好文章有其特殊的时空条件,胡兰成生活在海峡两岸之外,无任何现实政治约制,尘埃落地,回望几十年风云,能拉开时间和空间距离放笔纵横。可以想象,留在大陆的、去往台湾的更多文人,若也有类似条件,是不会让其独领的。另两部同样写得很漂亮的长篇回忆,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和曹聚仁的《我与我的世界》。亦可作如是观。

胡兰成的学问却不合格。“胡兰成所有这些学术著述和文章,都只是一个落伍文人的随便谈谈,看着玩玩可以,且具较高的欣赏价值,学术之类的东西是没有的。”书中这段话有论者单独拈出,作为我对胡兰成的基本论断,虽然不错却太过简单,为免误解,在此再解释几句。

此处的“落伍”专指其学问,不涉文章,文章只有好坏之分,谈不上落伍不落伍,我看重学问,也看重文章,或许更看重文章,而文章能写到“看来玩玩”的,在我是极高的评价文章可载道,可说理,做到任一点凡还有知识智力上的娱乐价值,就是大好文章。胡兰成多事了,文章已好,何必学问?

我不看重胡兰成学问,说来不敬,也不太看好现在所见的做胡兰成的学问,相比于时下的恶弄学术,我宁可欣赏胡兰成,至少其中还有灵思闪动、天马行空般的直觉和顿悟。悲弄学术的一种是小题大做而特做,再微末的题目,也施之以搏虎之力,挖地三尺,细碎尤遗,解说时则无限放大,过度诠释,硬套框架,生造了一个又一个不用说凄懂就是读通也不容易的概念和命题。最终证明了什么?又与胡兰成何干?

私下揣想,评价历史人物,或许应有一副适合于人物时代气氛的笔墨和文体,不是随便外贩来什么理沦就可对付的。周作人的研究,时人已做了不少。而在我看来,贴切又高明的还数舒芜的《周作人论》。

本书的出版颇费周折,先有海外版才出了大陆版,而这大陆版还得感谢老朋友胥弋先生,如若没有他的热成推介和多方筹划,此书是不可能以如此完整的面貌呈现于读者之前的。

家世乡里――节录自《胡兰成传》

胡兰成祖先并非嵊县(浙江嵊县)本地人。

胡家可追溯的祖先胡家太公,明朝末年间贩牛路过此地,不慎失火将附近田里的成熟禾稻全部烧光,无奈只得以牛作赔。本钱既无,无处可去,这位胡家太公就留下来租田地种,不料来年风调雨顺。作物大获丰收,南这先祸后福的转折,他就立意在此安家落户。由此成了嵊县下北乡胡氏家族的开创者。经过三百年的繁衍生息,到胡兰成出生时,胡村已是个有一百五十户人家的大村庄。

胡村人都姓胡,胡家太公是一百五十户人家的共同祖先,胡家非土生土长本地人,在胡村地界上都存着遗迹。胡村依山傍水,人家四散开分住于几处,分别叫做倪家山、陆家奥、荷花塘、大桥头,前两处显然是以前倪姓、陆姓人家的居处,只是胡氏宗族兴旺后才移居于其他地方的。

胡家为外乡人无疑,可外乡究竟在何处?至胡兰成父亲这一辈已茫无所知,胡村人只能往上胡乱攀附:“胡姓上代有胡瑗是经师,故堂名用五峰堂,猛将明朝有胡大海,但我不喜他的名字。我喜欢宋朝胡铨,金人以千金购求他弹劾秦桧的奏疏,现在祠堂里有一块匾额‘奏议千金’,即是说的他。此外我爱古乐府羽林郎里的胡姬,但是胡姬不姓胡。”虽是荒唐,却是传统,只不过历史上,胡村人再也找不到其他更显赫的胡姓人物了。

胡村人真正的发达兴旺,是在胡兰成祖父这一辈,洪秀全太平军起事前后。其时,西方洋人刚开始与中国通商,沿海一带的上海、宁波成为内外交通的大商埠,胡村人的兴旺与中外贸易直接相关,当年西洋和日本需要的丝绸、茶叶和可做油漆、油墨、医药原料的桐油,胡村都有出产,胡村人得地利之便也开风气之先,迅速将营生融入进了对外贸易的渠道。那时候,胡村家家种茶养蚕,许多人家自设油车打桐油,出产经过商家商号的收集转手,输出外洋。整个胡村白墙黑瓦,院落齐整,就是那时植下的根基。

胡兰成祖父胡载元,当年称得上村中大户,家里开茶机,雇众多员工加工茶叶,每日账房先生和老师傅的工钱、伙食钱要用到上千文,其时猪肉价只不过一斤二十文。胡村大石桥一丈二尺宽、五丈长,也是胡载元当年带头捐款建造的。

可惜好年景只维持了十余年,随着丝茶桐油的外销受阻,胡村人主要收入来源减少,逐渐衰败了下来。到胡兰成出生时,胡村有二三十亩地的小地主只剩了两三家,自己有地五六亩、租种七八亩再兼做点生意的也不过两三家。这就算得上殷实之户了,其余人家都是田亩不足、饭米不够的贫苦人家,须靠做短工、贩私盐等才得以维生。逢到节庆和家中婚丧事,多有借债典当的事发生。胡兰成家也不例外,衰败了下来,到胡兰成父亲手里更是破落不堪,胡兰成幼小时,逢过年常见家中来人讨债。胡村几十年即从兴旺发达走到衰败破落,自己家中“富不过三代”,从日用千文到过年被人逼债的经历,在胡兰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在青年时期研究马克思主义,最主要动机之一,就是要解开胡村由盛至衰的社会原因。

胡村衰败的社会原因或许难明,胡家衰败的家庭原因却是易解,因为明明白白就在眼前,是胡兰成的父亲胡秀铭。

“我祖父去世,父亲十八岁当家,家业当即因茶栈倒账赔光,此后一直只靠春夏收购山头茶叶,转卖与他家茶栈,得益可得二百银元,来维持一家。但他不像是个生意人。有时他还爱到地里去种作,亦人家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务农人。他笔下着实文理清顺,但他从没有想到自已或是读书人。他亦为人管事讲事,而不像个乡绅,他击鼓领袖群众,弹三弦吹横笛裂足开胸,但与大户人家败落子弟的品丝弄竹完全两派。广西民歌:读书不像读书人,好游不像好游人,衫袖恁长裤脚短,你有那条高过人。”

一般人写自己父亲短处多有忌讳,笔下留情,可如此父亲,胡兰成亦无法曲意维护。

胡父的为人处世是悖谬的,他不是纨绔子弟,早年家中虽富足,还不足以随意挥霍;却不是老实巴交的种田人,心思没用在农田出产上;他也不像一心奔举业的读书人,科举还未取消前,他从没有做过尝试。他知书识礼,教儿子们写字读书,为他们讲解,却不是按传统而是按自己理解的来讲。他待人热情,谦逊有礼,夫妻之间也是相敬如宾,偶尔争吵以至打架的唯一原因,全为了几个儿子不成材、不向上学好,做父亲的根本不闻不问。胡兰成中学临毕业前,与校方发生冲突,被学校开除。如此大事,胡兰成回到家,父亲也只问了问原因,既不责备儿子也不问罪学校,事情就算了结。

上一篇:尚器年代五里雾中的紫砂乱相 下一篇:金色梦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