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留白”的设计

时间:2022-06-16 05:56:52

小学数学教学的“留白”的设计

G623.5

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完形压强”理论中认为,当人们在接触到一个不完整即有“缺陷”或者“空白”的形状时,会情不自禁地在知觉中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从而去填充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以此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愉悦。本文对“课堂留白”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的“留白”

课堂导入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联系。巧妙地设计,精心地构思,将“留白”运用到新课导入上来,有意地给新知识点蒙上一层“面纱”,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失衡”状态,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导入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如在北师大版四年上册乘法分配律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留白”:

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教师就可以出如下几道算式,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口算:

9×25×4= 125×25×8×4= 179×75+25×179=

第一道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二道算式同时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前两道算式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便能很快地进行简便计算,得出结果。前两题的设计不仅能复习之前的知识,同时还能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在做第三道算式时就能发现学生不能进行简便计算,纷纷列竖式进行计算。此时教师便可告知学生其实第三道算式也可以进行简便计算,口算出答案,等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再来解决这道题。给学生留下疑问,抓住学生的吸引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提高了,便能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伊始,多一点“课堂留白”,多一点学生主动探索,多一点学生思考的时间,那么老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减负,从而课堂也能变得和谐。

二、课堂提问的“留白”

课堂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导作用,牵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适当“留白”,虚实相映,明暗有效,那就可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让其产生充满愉悦而略微紧张的“内驱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知觉到的并不完美的知识,以便学习效率的提高。可见在课堂提问中巧妙的运用“留白”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注重一些策略。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法结合律,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了两种算法:“第一天与第二天共骑的路程加上第三天骑的路程”和“第二天与第三天共骑的路程加上第一天骑的路程”,分别列出综合算式“(88+104)+96”、“88+(104+96)”并得出结果。然后问: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比较得出一些不同层面的发现。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该过程中就能得以发展,丰富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一些要点,便能借机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与突破。另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不要马上就叫学生起来回答,教师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留白”艺术运用于提问中,适当改进提问方式,扩大提问范围,面向全体,还学生话语权。

三、重难点处的“留白”

重难点的教学是一节课的核心之处,一节课的好坏就在于重难点的落实情况的好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难点问题的提出来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久而久之,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难点问题并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己提出难点问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高涨,就会更有动力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给他们留下足够的空白,静静地思考。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一节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共要栽多少棵”。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有两种:100÷5=20(棵);100÷5+1=21(棵)。此时,教师不要急着评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该两种做法哪种是对的,并说出理由,把对方说服。经过这样一引导,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高了,愿意主动去探究。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比较与总结,就能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即两端栽树,树的棵树等于间隔数加1。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重难点的学习,这样重难点的落实更加扎实。

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重难点教学,教师若采取“留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到底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并说出其根据是什么,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才会更好。

四、课堂评价的“留白”

课堂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评价亦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倡导的是多元的评价,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与民主。在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后,教师可以将一些评价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之间互相评价,即在课堂评价时适当地“留白”。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一节中,列竖式计算2.4×0.8时,一位学生列出的竖式是这样的:

2.4

× 0.8

1 9 2

此时,教师不要急着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的,采取“留白”的方式,可以提问学生:算完了吗?其他学生就会指出结果没有点上小数点。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遗留、缺陷,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有耐心去等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遗留、缺陷,并及时将其补充完整。这样的“留白”方式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缺陷更加有效果,并且学生也更易接受。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下一篇: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的《牛津高中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