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绩效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

时间:2022-06-16 03:45:03

推行绩效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内涵、必要作用及其可行性的阐述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绩效管理中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近年来,这一先进管理理念与模式受到了各高校图书馆的普遍关注,纷纷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

1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其作用

绩效管理论产生于管理理论百家争鸣的20世纪70年代,所谓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由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四个环节构成的一个闭循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过程,企业对员工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来提高员工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

就图书馆而言,“绩”是指图书馆的各级管理者在一定时间内经营图书馆所取得的成绩,“效”则是指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各项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概念可以表述为:通过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和业绩评价,将绩效成绩用于图书馆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图书馆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效率,在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良好的绩效管理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为学校以及社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引入绩效管理是图书馆自身发展及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虽不同于企业,除去赢利指标外,其他所有指标都有可能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指标,如读者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等。读者的满意由多种因素构成,如图书馆馆藏中是否有所需的文献、如果有能否借到、借阅手续是否快捷、图书馆员的态度是否令人愉快、图书馆环境是否舒适等等。概括来讲,图书馆读者满意指标主要包括读者整体满意度、拒借率、借阅手续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等五项。读者满意最终通过图书馆业务流程实现,读者的各项细分满意度指标体现在图书馆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之中,这种分解与图书馆内不同部门在图书馆业务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及与之相关的职责有关,如表1所示。

由此看出,图书馆进行绩效管理切实可行,关键在于准确地理解图书馆自身存在价值,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职责进行科学、清晰地界定。可以想象,以读者为导向和以藏书为导向的两类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业务流程,及以此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显然是非常不同的。

3高校图书馆推行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绩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高校图书馆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3.1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目标,充分实现考核目的

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图书馆应将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为部门的年度绩效目标,以图书馆年度整体绩效目标作为向导,以实现图书馆年度整体绩效目标为目的;而馆员个人的年度绩效目标应以部门年度绩效目标作为导向,以实现部门年度绩效目标为目的。图书馆各部门在具体制定馆员个人年度绩效目标时,可根据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科学地确定每个馆员的具体年度绩效目标。

3.2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确保绩效管理顺利实施

绩效管理能切实改善图书馆效率低下的现实,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强化全体馆员的凝聚力,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高校图书馆只有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下运行,管理者才能敏锐地发现、解决问题;馆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其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创造高绩效。高校图书馆实施绩效考核应根据本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办学定位,在对本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有效并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3.3形成绩效考核反馈回路,促进绩效改良

图书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鼓励馆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帮助高校图书馆及馆员提升绩效,只有馆员的绩效提升了,图书馆的绩效才能够提升。因此, 图书馆绩效考核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沟通,在反馈沟通中让馆员明白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及时改进,从而使考核结果真正发挥作用。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良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绩效目标最终实现并继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的结果,除了奖勤罚懒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反馈,实现绩效改良。在对馆员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后,考评者要重视绩效辅导,指出考评对象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如何改进和提高,并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提供持续辅导。对于好的绩效结果,应给予奖励,还应该促进各部门员工相类似岗位之间的有效流动,继续强化岗位培训,以促进馆员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

3.4营造良好的绩效沟通氛围,提升绩效管理实效

绩效考评是考评者对考评对象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双方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才能够收到实效。通常在考评初期要进行绩效面谈,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及标准。在考评期内,考评者应对考评对象的绩效表现进行定期跟踪和沟通,及时对考评对象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考评对象及时改进工作。在考评期结束进行考评时,要在沟通的基础上对考评对象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确认双方的一致意见。这种沟通和交流能够在考评双方之间建立互动的桥梁,一方面有助于考评对象正确认识考评对自身的绩效改进作用,另一方面让考评者能够对考评对象有更多了解,更客观真实地对考评对象的工作进行评价。

沟通应贯穿图书馆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除在绩效目标行动中有沟通外,绩效考评的结果、绩效考评效用等方面也应及时与人力资源个体进行沟通。在图书馆绩效管理行动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图书馆绩效目标的实现,帮助人力资源个体提高业绩,通过沟通可以防止问题的出现和及时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对已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调整。沟通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定期和非定期的。沟通的方式有书面的、面谈的、会议的、网络的等等。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馆员的绩效才能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才算真正起到效果。

3.5畅通绩效管理投诉渠道,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在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发生不公平或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在绩效考核环节。为此,需要设立投诉的通道和解决问题的机构,如成立绩效管理指导委员会。由馆长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领导和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听取各部门管理者的初步考核意见和汇报,纠正考核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考核尺度等。绩效管理投诉的通道与制度为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4结语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追求效益的工作,作为高校一个不可缺少的服务性部门,只有积极引入现代绩效管理理念,激励馆员提高工作绩效,才能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凝聚力,从而不断创造高绩效。

参考文献

[1] 顾琴轩.绩效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韩志繁.初谈图书馆绩效管理[J].图书馆学・情报学,2004(10)

[3] 杨露.高校图书馆绩效管理之小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1).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三化”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乌蒙乡市级营造林项目封山育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