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时间:2022-06-16 01:53:1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 要: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巨大任务。学习能力包括词汇量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兴趣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学习 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代,面对社会对人才不断更新的需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了语文教育的基础工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就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探讨、研究。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氛围

1.1尊重学生,善待学生。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表现在,人人参与、大家相互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倡导者”,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由于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情感、愿望、尊严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因此,师生在人格上、在科学知识面前是平等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既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们表达的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1.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个性。

语文学习应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愉悦的情绪感染学生,并运用抑扬顿挫、富于情感的语言,以快慢相宜的速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勇敢地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把自己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紧密结合起来,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保持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这样不仅能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强大的功能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它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模型、投影、幻灯片、录像、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兴趣要比对教师不断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趣高得多。而且两者相比,前者的教学效果也更明显。低年级的说话、中高年级的作文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难题,要破解此难题,就要让学生对说话和作文感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对说话和作文有惧怕感。在上《北京天安门》这一课时,当一幅幅庄严、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图画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时,我引导他们认真看,细细品,全方位地感受天安门。趁着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我还让他们介绍北京还有什么其它有名的建筑。再配乐播放北京的其它地标性建筑录像,把学生的视角带到美丽的北京,使学生如临其境,对伟大祖国的首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入角色,融入课文,从中感受北京天安门的壮观,逐步萌发热爱祖国的感情。然后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今后的想法,从而让他们有感而发,真正说出心里话。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都无所顾忌,说话的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3.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中学生积极、活泼,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会思考、会质疑,给他们以足够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常用:“谁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是怎样想这件事的?”等话来提示学生,打破学生盲目听讲、被动听讲、迷信教师的传统局面。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学生对于赵州桥的设计提出了许多看法,有的学生设计的桥像一道彩虹,有的学生设计的桥如南京长江大桥。此时我结合课文给学生讲了古人造桥的技术和材料,学生立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桥是拱形的?”这时随着我对桥进行力学分析,学生愉快地接受和认可了课文中古人造桥的设计思想、创造能力,由此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曹冲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要搬那么多的大石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把大石头的重量称出来,这样也不会太准确。”这时,教师应在表扬这位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的同时,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学生情绪非常活跃,纷纷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有的说:“放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装象,一条船装人,让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说明象、人重量相等)”但有的学生反驳说:“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学生经过一番争论,进一步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能用船代替称,用大石头代替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从而体会到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4.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丰富词语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中小学生而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丰富的词汇积累,对他们提高遣词造句的水平和写作能力同样重要。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文字、词、句的积极迁徙。语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能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知识的精华所在,所以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地应用它们,教学生把学过的字词,积极合适地使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成为自己知识储备的资源。但是如何克服没有时间在校阅读课外书籍的现实问题呢?我们不妨每周抽出一个下午的课余时间,专门安排课外阅读。第二天,鼓励学生把阅读中碰到的问题以在黑板上贴条子、能解答的同学用条子找人的办法去回答;同时,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比赛,以讲故事、出手抄报、“班级新书会”等形式进行交流,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在上每篇课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让他们自己阅读,这样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扩大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母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巨大任务,同时它又是复杂而又充满乐趣的工作。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了使他们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他们能够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使他们的母语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倪现杰等.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9.3.

[2]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6.

[3]张彦青.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4]曲立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4.

上一篇:日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