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06-16 01:48:29

刍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

当前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果显著。当然,在这次高效课堂建设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人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谈谈在我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试着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与对策。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

当前许多教师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用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县教研室为了促进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的进程,聘请我县教育专家认真编写了一套适合我县学情、生情的导学案,以便我县教师有章可循、参照实施。可是,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我县的部分教师为了减少劳动量,就直接使用了导学案,根本不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盲目跟进,机械使用,以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按照导学案的编排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不负责任的模仿,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导学案的使用价值,致使使用者的课堂效率是低效的、零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从而产生了对“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整体推进。

误区之二:以“学生展示”代替“教师讲解”。.

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于是一些老师就片面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于是在我县高效课堂教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小老师,拿着教鞭,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代表着各自的小组积极地发言,大胆地在课堂中展示着自我。这样做的好处确实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老师也渐渐地淡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讲台。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确实能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但是,本人坚持认为:学生决不能代替老师,因为学生没有老师的灵敏度与洞察力,学生也没有老师的丰富知识与高深的教育机智。所以,本人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关键知识点必须由老师传授讲解,不能以“学生展示”代替“教师讲解”。

误区之三:以“掌声”代替“鞭策”。

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这也是我县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运用课堂教育评价体系,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语言。”这都是本次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于是在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中,老师们把教育评价真正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黑板上出现了每个小组绚丽的名称,代表着成绩的五角星也赫然醒目,课堂中出现了噼里啪啦的掌声。尤其是在各级此类观摩课中,掌声更是连绵不绝,忽而热烈,忽而轻快,忽而杂乱无章。而真正发自内心给予的掌声是不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麻木的和机械的掌声。这就让接受掌声和给予掌声的学生都感到很尴尬和很无奈。教学中不能没有鞭策,否则,这样的教学就是不完美的。

误区之四:只重视“形似”而忽视了“神似”。

改革之初,大家确实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老师的角色彻底转变了,学生的成绩好像也真的“提高”了。这样的改变让老师们感到惊喜,让学习变成了乐趣,让学校出现了勃勃生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新鲜感没有了,积极性降低了,于是借助座位的便利说起了悄悄话,有的甚至拉起了小手。更令老师措手不及的是学生的小动作更加隐蔽、更加大胆甚至是肆无忌惮。于是许多教师有点力不从心,个别老师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堂纪律都无法维持,这样的课堂又怎会高效?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探究性教学。

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引下,我县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排对探究性教学非常重视。本人坚持认为,初中数学中的有关公理、定理、性质、数学思想的教学,如果过分偏重于通过探究性教学去获得,那将是徒劳的,因为初中学生是无法通过一两节课时间就能探究出诸如勾股定理、韦达定理、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是严肃的,数学也是严格的,数学更是严谨的,不是通过学生的随便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及时反思,走出误区

l、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是走出误区的保障。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维为指导;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形成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观念和及时反思是走出误区的根本。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教学问题,才能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其次,要及时进行反思。(1)课前反思:反思导学案在设计环节上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学习目标设计是否合理、达标检测设计是否面向全体等等。(2)课中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反思点拨的语言是否精练、准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可行,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等等。(3)课后反思:课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及时找出优点与不足。“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及时总结,加强交流,认真研究,就一定会取得全面的胜利!

上一篇: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反思 下一篇:用爱感化心灵 用情转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