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獐牙菜对小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时间:2022-06-16 11:44:06

[摘要]目的:探讨藏药川西獐牙菜的醇提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进一步评价其降酶、保肝护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活性,计算肝脏、脾脏、胸腺质量指数。结果:川西獐牙菜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连用10d可显著抑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并能有效防aKBCG+LPS对小鼠各脏器的免疫性肝损伤。结论:川西獐牙菜预防性给药能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对小鼠肝脏的破坏,保护肝功能。

关键词:免疫;肝损伤;川西獐牙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小鼠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17-04

藏药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fanch),藏药名桑蒂或蒂达,始载于藏医药书《四部医典》,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的功效,在历代的藏医药著作如《晶珠木草》、《鲜明注释》等均有记载。川西獐牙菜属龙胆科(gend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于和青海海拔3800-5000 m的高寒地区,为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是传统的名贵藏药,俗称“藏茵陈(zangYin Chen,ZYC)”。研究资料表明,川西獐牙菜中主要含有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齐墩果酸等物质,其中抗肝炎有效成分主要为齐墩果酸和芒果苷。这些成分中的齐墩果酸、芒果苷、环烯醚萜苷类具有降酶、利胆、镇痛等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藏药川西獐牙菜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脏器指数及常用肝功能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藏药川西獐牙菜的药理作用,为利用藏药川西獐牙菜这一青海宝贵资源、开发新药及保健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雄性,6~8周龄,体重(20±2)g,由兰州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

1.2药品及试剂

卡介苗(BCG)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脂多糖(LPs)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ALT、AST测定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1.3方法

1.3.1 BCG和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ILI)模型的制备

参照文献方法,模型组小鼠于造模第1天尾静脉注射125mg/kg BCG溶液(约含5.0×10个活菌数),1 0d后再次尾静脉注射375ug/kg LPS溶液进行攻击,经LPS攻击后小鼠开始禁食,但自由饮水。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ALT和AST活性明显上升,符合BCG+LPS造模特点,判定造模成功。

1.3.2分组设计及用药方案

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川西獐牙菜高剂量组、川西獐牙菜中剂量组、川西獐牙菜低剂量组。试验用药剂量按照徐叔云等的配药剂量进行换算,换算公式如下:

dB=dAXRBRA*WAWBl3

公式中dA、dB是A、B两种动物的每公斤体重剂量。RA、RB是动物体型系数,可由书中查到,WA、WB是动物的体重(kg)值。川西獐牙菜高、中、低剂量组按每60 kg人需生药量分别为10g、5g、1g计算,再运用上面的换算公式得到每20g小鼠需生药量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8.3642mg、14 1822mg、2.8364mg。实验的溶剂用吐温80、食用油、蒸馏水以1:1:8比例混合而成。

用药方案: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动物于第1天给药前1 h鼠尾静脉注射(静脉注射)BCG生理盐水溶液(约含5.o×1 O’个活菌数)0.2ml/只,从造模第1天起,按0.2mL/20g体重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_蕈溶媒,每天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1 h后鼠尾静脉注射LPS生理盐水溶液(含7.5ug)0.2ml/只,然后禁食16 h后,眼眶采血,测血清ALT、AST,处死动物剖取肝脏、脾脏、胸腺称重,计算其质量指数。

1.3.3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测定

称小鼠体重,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肝脏、脾脏和胸腺,分别称其湿重,肝脏、脾脏和胸腺的质量与小鼠体重的比值为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

计算公式:肝脏、脾脏、胸腺指数=肝脏、脾脏、胸腺重量(mg)/小鼠体重(g)。

1.3.4小鼠生化指标ALT/GPT和AST/GOT活性的测定一赖氏法

小鼠眼眶取血,离心获取血清,按产品说明书操作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所有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中的ANOVA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w士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P

2结果

2.1川西獐牙菜对BCG/LPS所致免疫性肝损伤脏器指数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肝脏、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

2.2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肝损伤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P

3讨论

肝损伤是指各种有害因素如病毒、细菌、药物、酒精、缺血和肝脏部分切除等,直接或间接损伤肝脏,造成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甚至凋亡和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近年来,采用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联合诱导小鼠产生免疫性肝损伤的方法国内外均有较多的报道。这种动物模型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病理机制与人肝炎的免疫功能紊乱相似。

BCG使多核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聚集于肝,继后用低剂量LPS攻击,可激发多核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的可溶性因子,造成免疫性肝损伤,同时,对肝脏、脾脏、胸腺也产生明显影响,使肝脏、脾脏质量指数增大,而胸腺质量指数减小,这与临床上许多肝炎发病机制相似。现认为免疫功能紊乱在肝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肝炎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用BCG+LPS联合诱导小鼠产生免疫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临床肝炎发病和治疗较理想的模型,是现代药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本实验BCG+LPS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增高,肝、脾质量指数增大,而胸腺质量指数减小,说明模型建立成功。藏药川西獐牙菜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肝、脾质量指数也有减小趋势,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BCG+LPs联合诱导产生免疫性肝损伤的同时,对免疫器官脾脏、胸腺也产生明显影响,肝脾质量指数增大,而胸腺质量指数减小。藏药川西獐牙菜表现出能对抗BCG+LPS这种作用的趋势,且对抗肝脏增大的作用明显。

结果提示:藏药川西獐牙菜保肝、降酶的作用与其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可能。

有关,但更深入的机制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上一篇:维生素E对去卵巢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中医药在冠心病中西医治疗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