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是印象派画家出身

时间:2022-06-16 09:52:13

法国电影是印象派画家出身

在电影《一步之遥》中,周韵推着一台摄影机,旁白说:“她要成为一个像卢米埃尔一样的人。”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是发明电影的人,法国电影的起点也是全世界电影的起点。《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以及电影的法国》近日出版,作者之一的谢强谈了他对法国电影的理解。

法国电影的发明跟印象派的关系非常密切。20年前,法国人突然发现印象派跟电影的诞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就主办了一次大型展览,把当时印象派大师和卢米埃尔的影片做了一个画面的逐一对比,结果发现第一批卢米埃尔的影片、卢米埃尔所培训的导演的影片,基本上都是向印象派致敬。换句话说,都是印象派所画的画面,对他们脑中留下来的记忆和冲击用电影机复现。法国电影的诞生跟绘画是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法国电影的先驱高蒙兄弟、百代兄弟、卢米埃尔的父亲都是画家,除了卢米埃尔父亲以外,其他人都是印象派,法国电影是印象派画家出身,出身比较高贵,它的画面一出现就超越了印象派的画面。

好莱坞的影片来自小商贩,他们凑钱拍一部片子,如果不赚钱第二部片子就拍不出来,运作方式奠定了一个产业链的技术。而法国,大家知道雷诺阿,雷诺阿是一个大印象派画家,他儿子偏偏爱拍电影,塞尚是大画家,他的儿子也是电影爱好者。没钱拍怎么办?偷偷卖他爸一幅画,卖了画拿钱拍电影去,所以他们想拍什么电影就把画作一卖。美国先驱不能这么做,必须要拍赚钱的电影。从出身来看,法国的制作者们,现在说是愤青也好,艺术家也好,确实是这样,而美国好莱坞先驱大多是商人,他们可以找演员,但是有一点我要说的是美国人善于学习,什么东西好,一定要学到。

所以,实际上艺术片、科幻片、魔幻片最早都是法国发明的,然后美国人很快就给予发展,给予二度创作。实际上法国人就像咱中国人,我把火药发明了,可大炮是人家发明的,所以咱就挨打了。如果我们发明完火药,就发明大炮,肯定比欧洲早。我们发明了东西不当回事,有些国家把一个发明发展到极致,就成为一个大的产业,就挣钱。而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就放弃了他的发明,把这个发明转给别人,自己又回到了彩色摄影上面。

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从一开始就道路不同

美国电影跟法国电影有什么区别?不妨从卢米埃尔兄弟说―下。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发明了电影后,又拍了一大批,他拍了100多部影片以后,把电影语言总结出来。也就是说电影的语言在卢米埃尔时代已经实现了,而且在法国完成了电影语言和整个机制一一发行宣传等等所有的一套产业链,这一套以后搬到了美国,让美国形成了产业链,1920年以前,基本都是法国电影的天下。

回过头来再说美国。美国人也牛,爱迪生1893发明了电影机,美国电影史从1893年开始算,全世界从1895年算。电影本身叫cinema,而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英文叫Movies,也就是在这点上,法国人把电影叫电影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和产业,全世界认可法国的。所以电影史从1895年算起。美国人当然坚守爱迪生的发明,真正的区别在于什么呢?第一届戛纳电影节,法国毫无争议地请路易・卢米埃尔当主席,是把发明者和作者作为至上的、最至尊的偶像。美国1929年成立了奥斯卡电影奖,爱迪生还活着,可是没有人让他当主席,用了演员范朋克当主席。

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走上了自己的单行道,一个是作者电影,一个是产业电影;一个以明星为主,一个以作者为主。遗憾的是当时爱迪生还在,爱迪生在科学界的荣誉要远远超过电影,美国电影从第一天就没有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

我说这些话不是说美国电影不好,事实上,这两条线路到现在为止,确实各有特色,法国电影仍然坚守着它的作者电影,美国电影走着强大的电影产业链。

想看懂法国影片,先看懂法国文化

现在大家看到的法国片,看上去特没劲,特别是遇上一般的生活片或哲理片,但是我告诉大家,法国片看上去特没劲,实际上拍的东西特有劲,只是我们看不出这劲儿。

美国影片看上去非常带劲,实际上故事没什么劲。年轻人总说我已经压力这么大,我看个电影就是想放空自己,就是想娱乐―下,美国人为了你这个目的为你拍片子,这样的做法只是用了电影功能的三分之一。

电影是什么?法国人研究的比美国人深;观众是什么?美国人研究的又比法国人深,所以美国人大把大把挣钱。法国人认为,电影的发明比绘画先进,是绘画、摄影不能企及的。法国电影再搁一百年,大家再去看很多仍然是无法超越的。当然法国电影也有极其商业的,极其搞笑的,电影是多形态的,但是法国作者总是比较个人,不管观众、不管回报,它告诉观众,这件事被我抓住了,被我再现了,这个东西在电影史上一定要留得住,今年你们看不懂,以后早晚会看得懂。

你想看懂法国影片,先要看懂法国文化、法国人。我们大都认为法国人浪漫、优雅、品位、小清新等等,其实这些都不准确。法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什么?“轻盈”。我们看《天使爱美丽》,她的身体轻盈,性格轻盈,她对自己、对他人都轻盈,这个轻盈指的是她对什么都拿得起、放得下。所以你看法国电影,他投这么多钱,结果没人看,亏了,他不考虑,他考虑的是玩好了就完了,没人看不是他的问题,是观众的问题。

法国人意识到有些大电影家实际上是大思想家,用影像去说,比用文字说要牛得多,而且也是给未来解读的方便。了解法国电影,看法国人的轻盈、浪漫不浪漫都是次要的,关键看他的态度,对待爱情、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看上20部法国影片,如果谈恋爱的话,你们就是高手了。你们要是婚姻中有问题的话,也能有很多办法来解释,尤其是女性。法国电影主要研究女性,美国电影主要是男性。男人就去看美国电影,法国男人都是小男人,主要是女人,伸缩性特别大。大家要看的话肯定有收获,一定要耐下心来看,结合自己的生活。如果翻译得好,会发现法国人跟我们特近,美国人跟我们挺远。看法国电影是看法国人真正的生活,看美国电影是看美国人梦想的生活。

看懂法国电影的话,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法国电影50%的在研究人文,换句话说在研究男女的情感问题。如果你们能看懂法国片,自己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明了。现在法国片谈到的问题是我们未来20年后才可能遇到的。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戈达尔那代的电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法国电影领先我们不是硬件领先,不是技术领先,而是它对人类问题、生活婚姻、财富、平等自由等等这些概念研究的领先。人家不是讲哲学,人家用生活来反映哲学,所以当你用哲学眼光看的时候觉得法国电影太了不起了。

像好莱坞马丁・斯科赛斯这样的大导演,我敢肯定,斯科赛斯对欲望的体现是有哲学层面的意思的。他在美国是大师,法国也认,法国哲学家研究了他的影片以后,发现这位美国导演不是我们说的产业链的导演,创造票房的,不是,他实际上有很深的哲学理念和对人的洞察。你看美国电影的时候,会发现热闹背后也有东西,法国电影是简单、枯燥、乏味背后有着非常精深的东西。

法国电影的教育

法国电影的力量在哪儿?不在于刺激,不在于场面,也不在于故事,而在于分寸。所以它觉得当我要反映一个情爱的时候,我用不着花3个亿,300万就够了,掌握这个分寸,这是法国电影的力量。

法国电影的教育特别重要。法国人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一条小街道或者一个小城市,都有影视专员。影视专员首先了解这里有没有搞电影的,先把自己城市的人为电影做了什么贡献,了如指掌,组织看这个人所有的片子。然后就是邻近周边的,比如海淀看完了就是朝阳区,然后看北京市,然后就是中国。而我们现在是媒体炒什么看什么,海淀区有谁,不知道,我们的自豪感很难建立起来。

如何引导观众看片?法国有一档电视特别有意思。拿五个电影海报,请各方面专家坐在这,你看五个海报,想看什么影片?为什么?专家能说出一大套。看看我们的海报,7个演员7个脑袋,我们现在在海报设计上突出的全是看点。法国这样进行电影教育,这样训练品位。有些大师的影片,普通百姓真的看不懂,别说普通观众,就连影评家也看不懂。对这样的电影,法国人怎么办呢?这部电影要是注重人文哲学,我就请人文哲学家,注重历史哲学,就请历史哲学家。结果哲学家们看完以后一说,评论界所谓的大腕们也全傻了,有思想家、哲学家帮着、引导着电影评论家和观众去审视电影。所以这一百年下来,法国电影的观众和法国电影发展得比较均匀,什么样的影片都有。

有人请我谈谈中国电影,我就调侃了一句,我说我现在看电影挺多,电视剧看得更多,你要真让我说中国电影,脆不妨准确地叫“横店电影”。因为我没想到,看什么片子都能看到横店。这个楼那个城墙都分辨得出来,要是这样一百年下来,在横店拍了五千部影片,我们的后代看什么呢?法国接地气什么意思?法国全国全是大布景,到了巴黎一看,无论在哪个胡同里,无论哪个街道,都与电影有关。

(据《北京青年报》整理)

上一篇:招行E家布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高地 下一篇:上海出台治理大气污染七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