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

时间:2022-06-16 06:32:47

“形”而上学

我和娄小明老师已经认识很多年了。

他是一位善于思考又勤于探索、实践的教师,他对美术教育教学,有着很多自己非常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所以,当他让我写一篇课堂评析时,我没加思考就答应了。但是,当我看到课堂实录时,一时却找不到感觉。这难道是小明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平平淡淡,其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精彩的“桥段”,更缺少夺人眼球的“过门”。因此,我也曾婉言拒绝,但是,他却很执着,一定要我点评,碍于情面,只好勉强应之。

静下心来,又认真地看了一遍材料,虽然还是没有理出头绪,但却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来磨一堂课?

我想,根据我对小明的认识,用十年的时间来思考和实践一个思想,并通过一堂课来进行试验和研究,这其中一定有其过人的内涵。

当我再认认真真地阅读了材料,并看完了整组文章之后,似乎有了一些感触——对照目前十分流行的各种“展示课”、“公开课”、“表演课”,这篇课堂实录可以说是完全不合潮流,甚至是非常落伍的;但是,仔细品味和慢慢咀嚼之后你却发现,这是一篇风格独特,内涵深厚,富有深厚的哲学思辨和人性光辉的教学设计——就像小明的为人,平静而不见峥嵘,却饱含着思想的美丽,含蓄而厚重。

整个实录简单地说,就是“造型”这两个字。具体地说,“造型”可以分为“造人之型”和“造艺术之型”两个方面,而“造人之型”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育思想层面的思考和追求,二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安排。下面,我将自己简单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分享。

思想:追寻哲学的智慧

西方有一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是娄老师却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认识美术教学的问题,他从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的层面来观照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掌握方法和策略作为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将内涵深厚的哲学思想悄然无声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终身发展的价值,关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和思想方法的形成,通过哲学的思考,将课堂和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的,把教学设计从如何“教”提升到如何“培养”这样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和实践。更可贵的是,他能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社会背景下,在这个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社会现实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带着一颗信徒般虔诚、平静,以至于近乎不动的心,来实践、探索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从教案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关注的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将艺术教育的视野投向了更加广阔的人生,其中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对这种认识的解释,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认为,他确实比一般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过程:直逼艺术教育的真谛

艺术教育的真谛并不仅仅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让学生接受陶冶和熏陶。小学美术教育终极目标的更多价值应该体现为审美、情感、个性、习惯等核心层面的内容,而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体现的。娄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这样一种思想,他通过各种适合儿童的游戏,在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多地让学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渗透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纯粹的审美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丰富的情感表达……也许,知识会被遗忘;也许,技法会变生疏,但是这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学生的将来选择时,是给予他们前进路上不断增加的负担还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娄老师选择了后者。我想,在他教学的过程中的那些关于“形”的美的“分合”,在学生参与话题、动手操作的同时,在看似无意却有心的展示中,那些简洁、抽象的形的美感,呈现出来的形式,已经无形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课堂:演绎纯粹的美术

绘画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用形象来“说话”的,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并应用好这门语言,将美术课上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而不是“美术语文课”、“美术思品课”,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且研究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目前功利的追求和浮躁的心态——耐不得寂寞,跟风赶时髦,一味地追求课堂表面的光鲜亮丽,还美其名曰“人文”、“创造”……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可能根本就不理解“艺术”这两个字。

我们知道,艺术是由“艺”和“术”两个方面组成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片面强调哪个方面,其结果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艺术教育中仅仅强调“艺”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堂中有所收获,并不意味着不用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何况,没有“术”的学习和训练,所谓的“艺”也只能是一张“画饼”。我们很难说明在艺术教育中谁是目的,谁是过程,但是,娄老师知道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才能形成“美”的沉淀,否则,所谓的美育将仅仅是水中花、镜中月,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娄老师在设计中能够遵循艺术规律,巧妙地应用了艺术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在不断地“分分合合”重复中体验和感知形象的美丽,在“艺”和“术”两个方面同时用力,比较好地兼顾了艺术这门技术性很强而人文性也特别突出的两个方面,就像他在教室里为学生打开的那一盏“宫灯”那样,既滋润学生的艺术双眸又滋润他们的心灵。

这两个教学设计是娄老师十年思考的结晶。

虽然,我们可以说它还不尽完美。虽然,我们可能还不能对它有很好的理解和诠释。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简单而流畅,其间充盈着思想力量、人文精神和艺术语言的设计是他不断探索、默默耕耘的结果。在这期间,在“轻轻松松”的“分分合合”之中,娄老师演绎着他思想的美丽,收获着他自己的梦想和快乐。仅凭这一点,我认为,对于娄老师来说,就足够了!而对于我来说,这个所谓的“点评”就显得有点苍白和空洞了。

仅以此作为朋友之请的“勉为其难”吧。

(姚亮,《江苏教育》副主编,210036)

上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列宁灌输理论与“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