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撒拉族小城惹人爱

时间:2022-06-16 03:51:07

如果不是“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我肯定无缘循化。

2009年8月1日,我们在青海同仁游完隆务寺后,打算第二天返回西宁。晚上打开电视,《青海新闻》正在介绍“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说该赛事与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世界杯攀岩锦标赛并称为青海三大赛事。赛期有羊皮筏抢渡、个人泅渡,还有“自然之声”音乐诗歌朗诵会、撒拉歌舞表演、黄河奇石展、黄河主题摄影竞赛、撒拉尔特色美食节以及经贸洽谈、物资交流会等,地点就在巍巍积石山下、滔滔黄河岸边的循化――中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我们一阵激动,翌日清晨,便从同仁赶赴循化。此时的循化艳阳高照,街头巷尾人头攒动,一派节日景象。

循化是一座小城。县城虽小,气魄却大。积石山从北飘然而至,在城东以30公里的截面跨过黄河,潇潇洒洒一路向南奔去。层峦叠嶂、绝壁千仞,丹霞赤壁、灿若明霞,积石山就像一根红色缎带,舞动在小城颈项,故而小城又名积石镇。在积石山跨过黄河的地方,准确地说,在黄河切开积石山山体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积石峡。据说,大禹在此“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制服了上古时期的大洪水。至今,此地尚存禹王石、禹王庙、禹王村等遗迹。积石峡峡口上有积石关,号称“积石锁钥”。峡口下有古津渡,是秦陇至青藏交通孔道在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从古至今,征战、传教、商旅、迁徙,不绝于道。

如果说积石山给循化以气势,那么,黄河赋予循化的必定是灵气。黄河从西迤逦而来,在城东清水湾形成优美的万里黄河第一湾。此高原上的少年黄河非比平原上的老年黄河,它不是一条“黄”河,不是一条“泥”河,而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清水河。这都要感谢黄河沿岸的积石山、拉脊山、西倾山等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山体,它们产生不了多少泥沙,却构成了丹崖碧水的风景走廊;要感谢龙羊峡、公伯峡和在建的积石峡电站水库,不仅滞留了泥沙,使河水澄碧,而且使水体收放有致,形成湖川交替的高原奇景;要感谢黄河两岸连绵不绝的白杨、柳树林带,是它们给循化戴上了“青海小江南”的桂冠。古云“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在循化以西100多公里外),其实,积石山以西的黄河大都是清水河。积石山以东,地貌单元由青藏高原演变为黄土高原,黄河开始由清变浊。

“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选择在撒拉族的大本营循化举行,真是再适合不过了。黄河循化段海拔高、水流急、水温低,很能考验人的意志和检验人的泅渡本领,体现战胜自然、挑战极限的竞赛本义。

撒拉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充当高原黄河的弄潮儿,至少有700年的历史。700多年前,撒拉族的先祖西突厥乌古斯部的撒鲁尔人从中亚撒马尔罕地区(现在的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马雷州撒尔赫斯地区)东迁循化。真是文如其人,“撒鲁尔”(Salar,现在撒拉人对外自称仍用这个词,音译成中文则是“撒拉尔”)意思就是“到处挥动剑和锤矛者”。要在这片势力强大的安多藏区和虎视眈眈的汉文化边缘地区生存,没有强悍和英武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在今天,社会安定了,械斗没有了,畜牧业也已大部转换成了耕作业,这些身材高大、高鼻深目、胡须飘飘、血管里奔流着突厥血液的撒拉尔仍然热衷于骑马、射箭、打石靶、摔跤、格斗、泅渡等竞技性体育活动。尤其是黄河上羊皮筏强渡、个人羊皮囊泅渡,撒拉人将其演绎到了极致。他们可以在一个羊皮筏上满载重达10多吨的货物,靠几把桨,将货物运达千里之外的银川、包头,真是匪夷所思!

对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羊皮筏,我是久闻其名,这次总算亲眼目睹。竖向三四根粗原木加上横向十来根细原木,扎成一个木架子,在下面捆绑少则四个、多则十几个鼓鼓的羊皮囊,这就是羊皮筏!

“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与其说是赛事,不如说是活动,激烈不足而风趣有余。常常可以看到几只羊皮筏划到中流纠缠在一起,筏子溜溜转,就是分不开,引来一阵阵哄笑。个人羊皮囊泅渡是将羊皮囊绑在前胸,手划、脚蹬地前进。人高马大的选手像是怀里揣着个小娃娃,随波逐流;小个子选手则完全趴在羊皮囊上,羊皮囊上的四只脚加上选手的两手、两脚,远看像个好动的八脚兽,样子逗人发笑。游在最前面的选手可能碰上了急流,快到终点时被冲出老远。他上岸后,一个急转身,回头朝终点狂奔。此时水中也有四五个选手朝终点冲刺。水上泅渡瞬间变成了陆地赛跑,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尽管回跑者第一个冲到终点,但是按照规则,裁判还是判他第四名。整个赛事中最具传统意味的要数木洼表演。木洼是用三四米长的原木挖成的独木舟。有一根原木挖成的单洼和两个单洼榫合成的双洼,由二至三人操桨。木洼上画有红、蓝相间的波纹状图案,古意盎然。最有创意、最浪漫的是新郎、新娘分乘两只羊皮筏,划到河中央,同登一筏,在急流中喜结连理。据说,这是撒拉尔非常流行的结婚仪式。

走在小城循化的大街小巷,伊斯兰风扑面而来。那些头戴无檐白圆帽、身着白布褂或白衬衫、外衬青坎肩、蓄着或黑或白胡须的男人八成是撒拉族男人。撒拉族女人的典型装束则是盖头、夹夹、阿拉鞋。盖头用以遮掩头发、耳朵、脖子,因为伊斯兰教把妇女的手和脸之外的部分均视为羞体,必须遮掩。夹夹即坎肩,一般中老年妇女穿黑色,年轻妇女穿花色。阿拉鞋即绣花鞋,外形如船,鞋尖翘起,上面有漂亮的花卉刺绣。其中的盖头大多用质地柔软的高级面料制成,有丝绸的、化纤的、乔其纱的;样式极多,有纱巾的、纱罩的、披风的;色彩艳丽,女孩用绿、粉红、蓝诸色,中年用黑色,老年用白色,构成了撒拉风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黄河路是撒拉尔特色美食节的集中展示地点。餐饮品种极为丰富,单单小吃就有炒面、面片、雀舌面、馓子、甜醅、油香、凉粉、酿皮等。其中馓子历史颇为悠久,宋时称“寒具”,陆游有诗赞曰:“玉尘出磨飞舞梁,银丝入釜须宽汤。寒醅发剂炊饼裂,新麻压油寒具香。”费孝通先生则称赞这里的雀舌面“进口后,不拖舌,不哽喉”,为老年食用佳品。

循化绿化覆盖率达30%,很早就被评为“中国绿色县城”。这在较为干旱的大西北极为少见。积石大街是小城的主要商业街。一街的绿树,浓阴匝地,绿地里的喷泉在孩子们的嬉戏声中喷射着快乐。沿街建筑一个个金色的大穹顶在夕阳下闪闪发光,那是这座信奉伊斯兰教小城的标志与符号。我信步走到大街西尽头的城关镇清真大寺,很有些迟疑地问门口一位长者,我不是穆斯林,能不能进去看一看。眼前的这位长者笑容可掬地连声说:“当然可以。”一面引我入内,向我介绍礼拜殿、宣礼楼、讲经室,一面不无可惜地说,旧建筑毁于“”,这些都是新建的,寺内的古物就剩下明代的一口古井和一对石鼓,已立碑保护。

从清真大寺出来,我折回积石大街,在文化广场小坐。广场往往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名片”。但在大城市里,“客厅”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客厅”内吆五喝六、嘈杂喧闹,使“城市的名片”黯然失色。循化小城的文化广场是真正的小城“客厅”:空间不大,尺度适宜,黄河奇石点缀在花草丛中,就像家中客厅里的盆景。人们三三两两,就地歇息,神情从容自如、怡然自得,就像坐在家中客厅里,与朋友一起,一面交谈,一面观看大屏幕电视。

循化这座撒拉族小城,处处惹人喜爱!

上一篇:翠华意境 第11期 下一篇:喜欢抽旱烟的佤族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