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炎症反应的影响

时间:2022-06-16 02:21:03

【摘 要】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具有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索其在调控血脂作用之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经超声提示有确切动脉硬化证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0例。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组为治疗组,辛伐他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 , 白介素-6 ,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 结果: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 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血脂;丹红注射液;纤溶酶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68—02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蛋白原聚集致脑梗死形成,中医书籍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对于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 中医认为多以阴虚、阳虚及阴阳两虚为本,痰浊、淤血及痰瘀交结为标,久则阻塞经脉而出现中风症状,本研究选用针对高脂血症的“痰浊”,“血瘀”,采用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合用,活血化瘀、降脂、降纤、抗炎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住院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经中医辨证为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为本,痰浊、淤血及痰瘀交结为标,并经颈动脉超声显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经头颅CT证实有急性脑梗死者。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③可能引起hs-CRP ,IL-6升高的疾病。④发病2个月内口服他汀类药物患者,妊娠及哺乳妇女及精神障碍患者。

1.3 病例分组 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每组60例。 ①治疗组 60例 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0-85岁,平均(60.5±8)岁。②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8岁,平均(67.7±7.8)岁,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2.1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hs-CRP 及IL-6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急性脑梗死为其常见并发症,是在高血糖状态下发生的血管壁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致血栓形成的一类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的病变所致,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组疾病,根源在于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水平升高,危害较大,LDL-C颗粒小,可透过内皮膜进入内皮下层,滞留在内皮下的LDL-C被氧化修饰后,释放大量胆固醇,构成粥样斑块核心(脂质池)的主要成分[1]。最新的系列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测研究表明,当血清LDL-C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其脾肾为重,属中医学“痰浊”,“血瘀”之列,其发病与肝脾肾虚损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病机为阴虚燥热 , 久伤气血,脉络瘀阻而成,阴虚与气虚同时存在,淤血阻滞是糖尿病(消渴病)合并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且多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血脉瘀阻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丹红注射液组方丹参与红花,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通脉散瘀为君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通络为辅药,现代药理证明丹红注射液可降低CHO,TG和LDL-C水平,延缓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抑制NF-JB活性及减少hs-CRP生成,减轻血管壁炎症,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润琳,谢晴,康旭容. 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分析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43.(7):512-513.

[2] 李晶,裘毅钢,张蓉.炎症因子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表达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3):215-217.

[3] 刘易新,付研.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关系. [J].中国医刊,2008,43(6):37-38.

[4] 肖慧,谷文萍,梁静,等.白介素6基因多变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11-14.

[5] 冯新生. 他汀类药物中期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8):78.

上一篇: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