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与消毒质量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28 04:17:08

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与消毒质量的关系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与消毒质量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泰安市辖区内9所托幼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托幼机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为29.8%,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45.99%。消毒质量监测各项目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餐饮具>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室内空气>紫外线灯。致病菌均未检出。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总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63~8.474,P值均

【关键词】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消毒质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R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74—02

托幼机构是儿童生活、学习的场所,其卫生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受到家长极大关注[1]。本课题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消毒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泰安市各县市区内9所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消毒效果监测。

1.2 问卷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幼儿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班级、是否独生、是否寄宿、出生情况、出生时体重等,家庭情况如经济状况、环境卫生条件、饮食卫生条件、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项目。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由学生带回家中,协助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然后由学生带回学校,专人负责收回,经专人审核后将填写不完全和雷同的问卷发回重填,再限期收回。

1.3 消毒效果监测方法[2] 室内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将直径9 cm 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 5 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自然暴露5min,培养后记录平板菌落数,计算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和溶血性链球菌。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无菌棉拭子在规定的部位面积上作涂抹采样,将采样棉拭子头投入10 ml 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经充分震荡洗脱,取洗脱液接种作活菌计数培养,检测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銅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志贺菌)。餐饮具采用专用的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纸片,每件餐饮具贴纸片两张,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立即贴于餐饮具内侧表面,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进行培养,观察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生长情况。饮水机水检测细菌菌落总数。装有紫外线灯的托幼机构检测紫外线辐照强度。

1.4 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动态≤2 000cfu/m3 ,静态≤500cfu/m3 ,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300cfu/cm2,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不得检出;餐饮具纸片法大肠菌群(cfu/50cm2)和致病菌不得检出;饮水机水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30w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 μW/cm2。

1.5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spss16.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一般情况采用统计描述,样本率的比较采用 2检验。

2 结果

2.1 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患病率 本课题通过对1327名托幼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人数为396人,未患病人数为931人,患病率为29.8%。

2.2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各监测项目合格率 本课题对9所托幼机构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共监测137份样品,合格63份,平均总合格率为45.99%。各监测项目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餐饮具>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室内空气>紫外线灯。致病菌均未检出。见表1。

2.5 托幼机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与消毒效果合格率的关系 根据各县市区各监测项目消毒效果合格率的高低,将室内空气、餐饮具、工作人员手表面、总合格率分为低、中、高三组,物体表面分为低、高两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总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63~8.474,P值均

3 讨论

本课题调查发现,托幼机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为29.8%,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仅为45.99%,远远低于国内相关研究[3-5]。在各项目监测结果中,紫外线灯合格率最低,主要原因是托幼机构未定期作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监测和未及时对灯管进行擦拭有关。其次,合格率较低的是室内空气,可能与紫外线灯合格率低、使用方法不当、使用率低,不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关。工作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也较低,为38.89%,主要原因是部分托幼机构洗手设施不足, 又是只是单独用自来水冲洗,只是清洗而未达到消毒效果[4]。部分幼儿园教职员工虽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但对日常洗手的频率和方法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手消毒剂的使用尚需进一步规范[6],导致手部卫生合格率较低。在今后的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中应特别关注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室内空气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手卫生, 建议加强托幼机构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定期擦拭紫外线灯管,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保证室内空气消毒时间和频率。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选用手消毒剂,保证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水平。

本研究发现,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总合格率间差异有显著性,物体表面合格率、工作人员手表面合格率和总合格率越低,托幼机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就越高。可见,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水平关系到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在托幼场所儿童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课桌椅、玩具、小毛巾等物体表面,其次是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托幼儿童的身体健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①加强领导,定期开展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增加卫生投入,完善落实各项消毒设施,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工作制度;②加强消毒宣教力度,宣传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③加大对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知识和消毒知识培训的力度,建立消毒工作与检查制度,提高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盛金芳,陆栩梁,陈昌可.富阳市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30-331、334.

[2]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

[3] 高红阁,李燕,俞隽男.闵行区2008-2009年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8):3554-3555.

[4] 孙崴,王晓萍,张颖群,等.香坊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6):738.

[5] 程文龙.顺义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6):734-735.

[6] 田靓,沈伟,朱仁义,等.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3):315.

上一篇:CT、MRI检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差异性的临床意... 下一篇:想象疗法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