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6 01:03:04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有理数的乘方

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类推,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他第一天将吃到面包的( );第二天将吃到面包的( );第三天将吃到面包的( )……第十天将吃到面包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正方形的边长是5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体的棱长是acm,它的体积是多少?

猜想:4个a相乘怎么写?5个a呢?n个a呢?

引导:显然这样的书写和计算都很麻烦,人们在社会和科学的实践中,通常都是寻找一种既简洁又美观的表达形式和方法,这里自然会想到能否找到一种既简洁又美观的方法表示n个a相乘呢?

教师启发学生联想,4个a相乘表示为a4,5个a相乘表示为a5,那么n个a相乘表示为an

引出乘方运算的定义、符号及写法读法.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指出如下几点:

(1)乘方是一种运算,跟加减乘除运算一样,加法的结果叫做和,减法的结果叫做差,乘法的结果叫做积,除法的结果叫做商,而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乘方运算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正确,强调底数写正中间且大,而指数位于底数的右上角且小.

(3)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加括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3.例题解析,总结规律

例1.(1)指出下列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并指出他们各表示什么意义

(2)(-3) ×(-3) ×(-3) ×(-3) ×(-3)可以记为()

(3)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4)在-5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探究讨论:-52与(-5)2 有什么不同?结果相等吗?

( -52 读作 5的平方的相反数,表示5的平方的相反数

(-5)2 读作-5的平方,表示2个-5相乘

-52=-25 ;(-5)2=25 )

例2.计算

(1)53(2)(-3)4(3)-34(4)25

例3.计算

(1)21 22 23 24 25

(2)(-2)1 (-2)2 (-2)3(-2)4 (-2)5

(3)11 14 17 18 12015

(4)01 06 08 09 02015

观察例3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言.

总结规律并板书: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本身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与收获,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①新课改理念只有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平时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容为整体课程目标服务,不要仅限于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与要求,就知识"教"知识,而要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让教材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而不是学科教学的全部;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和创造的机会(如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学习、写小论文等).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这样去做,不但能很好地实施新课改,实现教育的本来目标,而且也一定能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

上一篇:利用课前五分钟,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的能力 下一篇:高中语文“三好”课堂